:::
翻版社會中的偽童話(蛋妹 ViviChen 繪)
焦點專題 Focus 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童話

翻版社會中的偽童話

非常林奕華、表演工作坊《快樂王子》

王爾德的童話《快樂王子》本身就是映照殘酷現實的暗黑故事,在林奕華二○○三年的同名版本中,則是將男女主角的鑲嵌在王爾德的價值觀、世界觀中;同時也將王爾德對人性、人際關係的觀察,作為小鮮肉與富婆情感關係的背景。現實對照原不在於時局,更在於利慾薰心、人情冷暖。

王爾德的童話《快樂王子》本身就是映照殘酷現實的暗黑故事,在林奕華二○○三年的同名版本中,則是將男女主角的鑲嵌在王爾德的價值觀、世界觀中;同時也將王爾德對人性、人際關係的觀察,作為小鮮肉與富婆情感關係的背景。現實對照原不在於時局,更在於利慾薰心、人情冷暖。

二○○三年,香港「非常林奕華」劇團與台灣的表演工作坊,合作改編英國文學家王爾德童話的《快樂王子》。由林奕華、胡恩威編劇,吳彥祖、丁乃箏與陳立華主演的《快樂王子》,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首演,一票難求,下半年旋即於葵青劇院載譽重演。重演版的鏡框式舞台,縱然改變了《快樂王子》原先設定「三面台」觀眾圍觀的格局,在二○○三年「SARS陰影」籠罩下的童話世界抽繹現實,個人的無助吶喊、永恆的群己關係難題、良好願望與現實的落差,還是瀰漫在劇場空氣之中。《快樂王子》由台港「劇場種子聯隊」演繹,約十段各自成篇的劇場非線性敘事,每節夾雜「香港才子」陶傑對王爾德不同名篇金句的詮釋,把Daniel和Lydia的故事鑲嵌在王爾德的價值觀、世界觀中;同時也將王爾德對人性、人際關係的觀察,作為小鮮肉與富婆情感關係的背景。

觥籌交錯中的化妝舞會

世上原無童話,只有悲歡離合、啼笑因緣。

Daniel和Lydia分別是一名青年實習律師和一名中年富婆(丈夫失蹤多年),兩者年齡相差約廿載。《快樂王子》從一個衣香鬢影的慈善酒會開始,Lydia為紀念雕像揭幕,同場還有不少社會賢達把酒寒暄。跟隨師父毛立華來應酬的Daniel,由於身長玉立、臉蛋俊俏,很快便受到注目。涉世未深的他最吸引人的還有一臉稚氣,儼如快樂王子,衝進香港一千元鈔票圖案作地氈的名利場。這時候,陶傑笑言:「王子是世上最孤獨的職業。」──when we are happy, we are always good, but when we are good we are not always happy──菁英與偽菁英、中產與偽中產、上流與偽上流,在觥籌交錯中上演化妝舞會,最終都穩坐既有的身份權位,謀求進一步(對他人)的操控。

語言是一套心理遊戲。Daniel和Lydia從電影談起,Lydia認為電影是有控制性的藝術形式,逆反了她最珍視的自由,特別不喜歡。然而她卻每每想要掌控別人,如Daniel、立華和她那人間蒸發的丈夫。用王爾德的說法:“I like men who have a future, and women who have a past.”人人都不過是各取所需。我們所身處的「翻版社會」,又經常把人推向富裕或漂亮的翻版,走上成功方程式。語言衍生的話語,也是一套心理遊戲。

童話對照現實人情冷暖

從文學角度來說,童話乃是一種小說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童話故事的結局」(fairy tale ending)通常也指向快樂的結局,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是伴隨著十九、廿世紀「兒童之發現」後出現的寫作模式,在此之前的「格林童林系列」,甚至有不少充斥血腥暴力的「兒童不宜」情節。至於香港劇場的童話改編,卻是大量的對鏡自照、人欲橫流。最後吳彥祖飾演的Daniel長大了,丁乃箏飾演的Lydia身敗名裂。現實對照原不在於時局,更在於利慾薰心、人情冷暖。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說故事的人  林奕華

香港劇場導演、編劇。一九八○年代與友人組成「進念.二十面體」,一九九一年旅英期間成立「非常林奕華」,迄今編導五十九齣舞台作品,曾憑《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與《紅樓夢》獲上海現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年度最佳導演獎。二○一五年推出「舞台映画」,將「四大名著」系列放上大銀幕。出版著作包括《等待香港》、《娛樂大家》和《惡之華麗》等系列,二○一六年出版第一本研究其導演作品的著作《Who’s Afraid of 林奕華:在劇場,與禁忌玩遊戲》(徐硯美著)。二○一七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家年獎」。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