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作Fleabag的演員/劇作家菲比.沃勒-布里琪。(AP 提供)
倫敦

藝穗獨角戲躍上BBC 不禮貌女孩回歸倫敦西區

二○一三年以獨角戲Fleabag贏得愛丁堡藝穗第一獎的菲比.沃勒-布里琪,就此展開她的奇幻旅程,一炮而紅的她不僅將這齣戲搬上BBC,今年初還推出了第二季,並將劇場版推往紐約外百老匯,今年夏天則將強勢回歸倫敦西區。這齣描繪一位普通倫敦女性的小品,在詼諧中呈現了受傷的靈魂,讓觀眾在笑聲中窺見故事背後非常深沉且細膩的憂傷。

二○一三年以獨角戲Fleabag贏得愛丁堡藝穗第一獎的菲比.沃勒-布里琪,就此展開她的奇幻旅程,一炮而紅的她不僅將這齣戲搬上BBC,今年初還推出了第二季,並將劇場版推往紐約外百老匯,今年夏天則將強勢回歸倫敦西區。這齣描繪一位普通倫敦女性的小品,在詼諧中呈現了受傷的靈魂,讓觀眾在笑聲中窺見故事背後非常深沉且細膩的憂傷。

二○一三年,在愛丁堡藝穗節的某個小場地,上演了一齣儘管下流卻極其幽默的獨角戲,演出獲得愛丁堡藝穗第一獎(Fringe First Award),並於二○一六年改編成同名電視劇在 BBC 播映,且廣受歡迎;今年初,電視劇第二季上演,而這齣二○一三年誕生的獨角戲,將在六年後重回舞台,八月於倫敦溫德姆劇院(Wyndham Theatre)登場。這是 Fleabag,由才華洋溢的演員/劇作家菲比.沃勒-布里琪(Phoebe Waller-Bridge)創作與演出的獨角戲。

不討好觀眾  創作令人驚訝又驚嚇的小品

Fleabag 關於一個生活在倫敦的年輕女性故事,沃勒-布里琪以第一人稱自述這個普通女人、很普通的生活。她坐在一個高大的紅色凳子上,以這樣的一句話作為開場白:「我不沉迷於性事,」她似笑非笑地說:「不過我無法停止想它,或是談論它。」透過她詼諧的語調,那些看似好笑荒謬的事件被層層剝去,我們看見她努力經營一個與朋友 Boo 共同開創、以「豚鼠」為主題的咖啡館,在 Boo 意外去世後,她如何在繼母與嚴肅的姊姊,還有一個換過一個的男友間,療癒那個受傷的靈魂。敘事令人發覷,但在開懷大笑的同時,也感受這些看似普通故事背後非常深沉且細膩的憂傷。

打從八歲,沃勒-布里琪就知道自己想要表演,她參與當時就讀的倫敦私立天主教學校每一齣戲,十七歲便獲選進入倫敦皇家戲劇學院(Royal Academic of Dramatic Art)。但在戲劇學院的日子讓她開始質疑自己演戲的能力,因為她不斷嘗試討好她的觀眾,同時卻又意識到一味地取悅觀眾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演員的,她說:「表演,或是扮演,不應該是討好,而是要讓觀眾驚訝。」不斷調整心態與方法,到了畢業那天,她告訴自己:「好的,我準備好了!」結果畢業後整整兩年沒工作。後來她遇到了導演薇琪.瓊絲(Vicky Jones),她們創立自己的劇團 DryWhite,花了兩年的時間搬演許多新興作家創作的短劇。Fleabag 就是兩人共同努力誕生的作品。

不甜美不禮貌的女角  轟動影視拓展視界

Fleabag 這個女性敘事的作品裡,沃勒-布里琪嵌入了很多對自己身為現代女性的觀點與困惑,她說:「當一個端正、甜美又可親的女孩真是一個他媽的噩夢,有夠累人的。身為女人,我們從小就不斷被灌輸要怎麼成為一個乖巧又美麗的女孩;結果,同時我們又被這個世界告知,當個乖女孩是不會改變世界也不會造成轟動的。所以,這是在說:我,作為一個女人,應該要成為一個非常禮貌又溫馴的革命者?這真他媽的不可能!」結果,沃勒-布里琪帶著 Fleabag 引起轟動,也透過兩個一點也不甜美、不禮貌的女性角色,改變我們在電視上的「視界」。Fleabag 裡女主角療癒自己的方法之一就是透過「性」,而沃勒-布里琪認為,一個女人坦率地表達她的性慾有其震撼價值與效果,不過她也說,這樣看「性」與「療癒」不見得是正確的關係,因為這個女主角的慾望其實更多是逃避現實和權力,而非渴望性行為裡的生理滿足。

二○一六年從舞台搬到電視上的六集迷你影集颳起一陣旋風,同年便也登上倫敦蘇活劇場(Soho Theatre)的舞台。今年,當沃勒-布里琪和瓊絲把獨角戲帶到紐約外百老匯製作時,英國 BBC 上 Fleabag 第二季亦同時首播。沃勒-布里琪表示,第二季第六集是大家一起與 Fleabag 告別的時候,因為她不打算寫第三季了。雖然如此,從紐約回來的她今年夏天會在倫敦西區劇院的溫德姆劇場進行為期四週、卅場的舞台演出,而這也將是 Fleabag 的封箱作;受到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召喚的沃勒-布里琪,即將加入最新詹姆斯.龐德電影的劇本創作!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