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士德》代表著年輕世代的聲音,訴說年輕人的故事,傳達了年輕一代的希望、失落與恐懼。(表演者Eliza Douglas、Lea Welsch與Billy Bultheel)(2017威尼斯雙年展德國館(German Pavilion 2017)、Anne Imhof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身體作為當代文化的產物

威尼斯雙年展德國館的安.英霍芙《浮士德》

在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德國藝術家安.英霍芙以表演作品《浮士德》奪得本屆的金獅獎,這是一件結合了繪畫、雕塑、裝置與行為等創作元素的總體藝術作品,演員在空間結構一覽無遺、透明玻璃架出的表演區中,從冷漠凝視到搏鬥對抗,構成一幅幅的畫面。德國館策展人蘇珊.菲佛表示,英霍芙用身體的語言直接面對社會、政治、經濟、藥物和科技等領域發生的巨大變革,並向人們展示我們的軀體也是權力結構、資本主義和生命政治的一部分。

在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德國藝術家安.英霍芙以表演作品《浮士德》奪得本屆的金獅獎,這是一件結合了繪畫、雕塑、裝置與行為等創作元素的總體藝術作品,演員在空間結構一覽無遺、透明玻璃架出的表演區中,從冷漠凝視到搏鬥對抗,構成一幅幅的畫面。德國館策展人蘇珊.菲佛表示,英霍芙用身體的語言直接面對社會、政治、經濟、藥物和科技等領域發生的巨大變革,並向人們展示我們的軀體也是權力結構、資本主義和生命政治的一部分。

頂著中午豔陽,距離演出時間還有卅分鐘,威尼斯雙年展的德國館早已排滿大批等候入場的觀眾。這是今年威尼斯雙年展最熱門的場館,德國藝術家安.英霍芙(Anne Imhof)以一件表演作品《浮士德》Faust,拿下了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金獅獎。評審認為:「這件充滿力量又令人不安的作品提出了我們這個時代最緊迫的問題,讓觀眾直面焦慮。英霍芙的作品既是對國家館建築本身富有原創性的回應,在物件、圖像、身體和聲音的處理上也非常精準。」

突顯脆弱危險質地  強勢占領空間的表演

現年卅九歲的英霍芙目前居住、工作於法蘭克福,作品的形式包含繪畫、音樂及裝置和行為藝術等。英霍芙的作品從一開始就獲得了很多關注,但真正讓她在藝術圈嶄露頭角,是二○一五年的兩件行為藝術作品《狂怒》Rage和《交易》Deal,榮獲了被譽為德國「透納獎」的柏林國家畫廊年輕藝術家獎(Nationalgalerie Prize for Young Art)。二○一六年,英霍芙創作了歌劇行為藝術作品《焦慮》Angst,分別在巴塞爾藝術館、漢堡火車站美術館及蒙特婁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演,更讓她成為國際藝壇矚目焦點。

《浮士德》為威尼斯德國館量身打造。德國館的四周圈起金屬柵欄,上面貼有「小心惡犬」的警告標示,裡面真有兩條狗看守,從外觀看來挑釁意味意味十足。走進館內,大廳的地板、牆面、甚至高空,都由透明玻璃架設出表演區。地板下方,散落皮革軟墊、手銬、彈弓、鏈子、湯匙、玻璃瓶等物件。大廳之外,還有兩個小房間,透過窗戶看進去,其中一間有一個連著水管的工業水槽,另外一間則放置著樂器、音響等器材。整個場館裡散發著醫院消毒水的味道。

不同於其他場館覆蓋原本建物的白立方展場,英霍芙選擇裸露既有建築體,讓空間結構一覽無遺。玻璃材質赤裸、透明,卻也隔絕、疏離,當觀眾踩踏、表演者摔落在玻璃地板上,更突顯出易碎、脆弱的危險質地,構造了現代人熱愛在社群網站暴露自我的生活與精神圖像。同時,玻璃也象徵金錢與權力關係,就像是銀行、警察局等場所。當觀眾透過玻璃觀看,反射出自己的倒影,形成多重疊影。英霍芙強調,她的作品不是在這個空間演出,而是強勢占領了這個空間。

演員形體如肖像  構成一幅幅畫面

身穿運動服的表演者,沒有特定的身分,性別亦被抹去,卻更加突出強悍的個人特質,彷彿從時尚雜誌走出的模特兒。一開始,他們或坐或站,表情漠然、凝視前方,宛如雕塑,無刻意交流,卻彼此牽制,讓現場凝聚一股壓抑、不安的氣氛。隨之,他們無言對視,走進人群,開始有了交集,多半兩人一組,肢體相互糾纏、搏鬥、對抗。

逐漸,表演延伸到地板下方。演員以爬行的方式移動,躺在軟墊上,依偎、查看手機、手淫。接著,有人在地上點起了火,有人開始吟唱歌曲。表演者開啟水柱,水宣洩而出,讓全身濕透,同時蔓延整個房間。最後,表演者聚集在一起,排成隊列,面無表情地看著正在拍攝他們的觀眾。走出房間。整場演出,從無聲、低聲吟唱到工業噪音,聲音扮演了無形的框架。

英霍芙將表演的動態視為畫作的線條,表演者在空間中的移動,就像大型畫作的構圖。她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動作素材,反覆排練,直到動作的意義曖昧不清,無法被輕易指認辨識為止。表演者在被設定的規則框架下,也有自主發揮的空間。個體性是英霍芙工作的關鍵,演員的形體和姿態,對她而言,就如同肖像一般,演出過程中,形成一幅又一幅的畫面。

透過身體語言  直面各領域巨大變革

德國館策展人蘇珊.菲佛(Susanne Pfeffer)表示,英霍芙用身體的語言直接面對社會、政治、經濟、藥物和科技等領域發生的巨大變革,並向人們展示我們的軀體也是權力結構、資本主義和生命政治的一部分。英霍芙感興趣的亦是,身體如何在當代文明下被物化、商品化,又如何與看不見,卻潛伏在背後的權力結構發生衝突,並與之抗衡?

《浮士德》是一件結合了繪畫、雕塑、裝置與行為等創作元素的總體藝術作品(Gesamtkunstwerk),然而,整體形式早已超越了行為與表演、劇場與美術館的藩籬。英霍芙在得獎時表示,這個作品就是一種反抗與驕傲的宣言。無疑地,它標誌著一個新的行動,代表著年輕世代的聲音,訴說年輕人的故事,傳達了年輕一代的希望、失落與恐懼。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