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鏞(林韶安 攝)
兩廳院故事交易所

那些年,我在兩廳院的點點滴滴

隨手數數,出入兩廳院幾乎不是十幾年,就是廿幾年,那些坐在紅椅子上、黑盒子裡的時光,他們或哭或笑、或震懾或觸動,看到超逸於現實人生的林林總總,看到世界的多元繽紛,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一次,獨一無二,專屬於自己的魔幻時刻……

隨手數數,出入兩廳院幾乎不是十幾年,就是廿幾年,那些坐在紅椅子上、黑盒子裡的時光,他們或哭或笑、或震懾或觸動,看到超逸於現實人生的林林總總,看到世界的多元繽紛,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一次,獨一無二,專屬於自己的魔幻時刻……

吉米布蘭卡  在「灶咖」看到世界的多元

「你不會想起來第一次進家裡灶咖的感受,這裡已經是很自然的存在了。」

兩廳院之友 金緻卡 會員資歷13年

「這裡對我來說已經是灶咖了嘛,」走跳劇場多年的部落客吉米布蘭卡熟門熟路地在實驗劇場廁所門口站定,快樂地比劃出歡呼的姿態。她不挑水晶燈、不挑氣派迴旋樓梯、也不挑劇院紅絨布椅,這些輝煌殿堂元素對她來說都太熟悉了,瞧不出什麼特別,也憶不起首次來兩廳院的畫面,劇場對她來說是廁所,也是灶咖,都是日常的不可或缺,「你不會想起來第一次進家裡灶咖的感受,這裡已經是很自然的存在了。」

週間是科技業的專案管理師,週末是把專案管理的職業強迫症套用在生活的劇場狂,「最高紀錄是一週跑五場,週四晚場、週五晚場、週六兩場、週日一場(大心)。」劇場嗨咖用跑趴的心情跑遍各大表演場,最初是為了紓解初入職場面對高壓的適應不良,「我曾在竹科待了三年半,為了逃避工作和生活,當時每週都會搭新竹客運上台北看戲,通常週六日都會排滿演出,看演出成為我的解脫與窗口。」

她愛看戲,嗜影集(最高紀錄是on檔影集一次追廿部),喜歡獨自沉浸在故事裡,多年來把假日全泡在黑盒子裡,光是二○一八年的劇場數字是一百四十九場,平均一天2.4場,而二○○七年開始經營的看戲筆記部落格至今已寫下近九百篇的文章,「劇場有好多事情可以做,不斷有新的趣味。」但即便穿梭各大表演場,她依然是個徹頭徹尾的室內派,「表演藝術讓我看世界的面向寬廣許多,讓我能夠注意到多元的議題。劇場、影集的內容包天包海,某種程度上就是外面世界了。」

癡情的劇場宅,靠螢幕、舞台強化生活的現實,也讓「外面的世界」呈現立體且細緻的面貌,讓日常隱而不顯的視角鮮明得不容忽視,她回憶:「比如今年TIFA慕尼黑室內劇院的《夜半鼓聲》,演員在台上慷慨激昂,我在台下哭得亂七八糟,心想:『天啊!你去選總統我一定投你!』前一陣子亡國感好重,在演出的當下覺得自己好像不應該坐在這裡,應該要出去革命啊!」

兩廳院是世界的凸透鏡,也是蒐集狂的世界櫥窗,「我喜歡蒐集文本,兩廳院會是我很好的印證管道,比如某一年會有哈姆雷特潮,我就會看不同版本的詮釋。」版本藏家二○一八年最後的瘋狂是搭早上八點多從韓國起飛的班機,就為了趕兩廳院瘋戲月.歲末電影院《李爾王—英國國家劇院現場》,「那是完全按照本演的版本,但演員很強,也好看極了。」何苦去國外跨年,在習慣的劇場,凝視喜歡的演員,就這樣度過一年的最後一天才是最浪漫的事情。

浪漫的還有劇場的零距離感,「我好像挺容易開到跟表演者的1x1的,最近一次是2018TIFA 傑夫.索貝爾《斷捨離的物件習題》,我當了他一天的巴黎戀人。」字典裡沒有「害羞」兩字的吉米布蘭卡,讓許多觀眾以為她是表演安排好的暗樁,「我不害怕跟黑盒子的人接觸,或許是因為近年有團隊找我看彩排,那種粗糙、團隊的凝聚力,比看一齣完整的作品還要真實。雖然我現在的工作也是要一群人完成一件案子,但人們分散在各個國家,很難胼手胝足地『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我喜歡整排現場的原始與粗糙,這有溫度,非常手工,跟我在科技業面對的狀態很不一樣。」

「實際上我如何堆疊成這副德性,我也記不太清楚了。」無怨無悔的劇場狂,只務實地在今年的日常劇場專案裡,多寫下了「運動」與「料理」兩項管理項目,理由依然深情:「這幾年用以往的頻率追戲真的會累,我要把自己鍛練好,才能追更多的戲啊!」

 

小檔案

今年貴庚:36歲

觀劇資歷:應該是22歲到現在吧,具體真的想不起來了。

第一名的演出:2010年底英國合拍劇團《春琴》,永遠。我當時坐在遙遠的四樓,但全場強大的能量,讓我想要整個人趴下去,只不斷想著「拜託!送我到一樓吧!」

喜歡的位置:沒有,以預算為主要考量。

兩廳院是:好~地方(大拇指)(雙手翻騰)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