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力站」是新加坡第一個全然開放式藝術中心,象徵著藝術創作的自由氛圍。(新加坡電力站 提供)
新加坡

郭寶崑創立的「電力站」還會是藝術之「家」嗎?

郭寶崑是新加坡華人文化中重要的戲劇家,當年與「郭生」一同創作的「實踐同仁」(「實踐劇場」成員)都是華語劇場中堅分子,他們一起探索多元文化的劇場,也從華語出發推廣多元的新加坡文化,追求優質藝術發展。

郭寶崑是新加坡華人文化中重要的戲劇家,當年與「郭生」一同創作的「實踐同仁」(「實踐劇場」成員)都是華語劇場中堅分子,他們一起探索多元文化的劇場,也從華語出發推廣多元的新加坡文化,追求優質藝術發展。

被視為「新加坡藝術之家」、由劇作家郭寶崑所創的「電力站」,是新加坡第一個沒有任何禁忌、誰都可以展現創作的全然開放式藝術中心,象徵著藝術創作的自由氛圍。其所在地原為一座1926年建立的電力所,今年7月起,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將維修這棟歷史建築,電力站也因此須暫時搬離。維修完成後,電力站仍會受邀重新申請為租戶,但能否以過往形式進駐,則沒有明確答案。

為此,許多曾在電力站創作的團體和藝術家召開集體會議,希望政府能發表正式聲明,將電力站列為維修後進駐的唯一藝術團體。眾人都認同這裡是由新加坡的重要文化地標,但上一代藝術家們珍惜原本的氛圍,認為唯有電力站和該建築才能成為「藝術之家」,但新晉藝術家卻認為多個單位能共享空間與資源才是多元,導致對話沒有結果。

郭寶崑是新加坡華人文化中重要的戲劇家,當年與「郭生」一同創作的「實踐同仁」(「實踐劇場」成員)都是華語劇場中堅分子,他們一起探索多元文化的劇場,也從華語出發推廣多元的新加坡文化,追求優質藝術發展,這個追求就是他們當時經營這個「家」的核心。

郭寶崑已逝世18年,沒了這藝術錨頭,藝術氣息自然已與往年不同,但其創作理念「一個有價值的失敗勝過一個平庸的勝利」(A Worthy Failure is Better than a Mediocre Success)仍刻在電力站牆上,也曾多次被用來鼓勵年輕藝術家,想來其藝術哲學還是有説服力的。那麼,目前電力站的董事會和藝術總監們能否借鑑「郭生」的策略來召喚當代藝術實踐者,一同捍衛這「藝術之家」呢?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