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鏡頭下看奧運 藝術也爭鋒
看戲不忘電影

鏡頭下看奧運 藝術也爭鋒

巴塞隆納的開幕,不再只是場面調度的大會操排列。而開創了全新的創意,低科技卻有著超強的視覺效果,鮮豔的色彩與動態造型,巨獸與戰船的寓意不但揭開全球化的航海時代,以及展示孕育超現實奇幻創意的原鄉,同時還找來坂本龍一擔任音樂指揮和配曲,彰顯演出的恢弘氣勢。這場演出從此成為奧運開幕的高標——在展出國家歷史與文化特色的主軸與預算控制下,展現視覺上的創意與特色。

巴塞隆納的開幕,不再只是場面調度的大會操排列。而開創了全新的創意,低科技卻有著超強的視覺效果,鮮豔的色彩與動態造型,巨獸與戰船的寓意不但揭開全球化的航海時代,以及展示孕育超現實奇幻創意的原鄉,同時還找來坂本龍一擔任音樂指揮和配曲,彰顯演出的恢弘氣勢。這場演出從此成為奧運開幕的高標——在展出國家歷史與文化特色的主軸與預算控制下,展現視覺上的創意與特色。

疫情期間看不到表演嗎?搭著東京奧運的熱潮,不妨來看看奧運開幕典禮!奧運官網佛心來著,除了歷年奧運得獎名單外,還多了影音回放,平均長達4小時的開閉幕,從1988年首爾奧運到2016年里約奧運,通通免費看。

奧運開幕的表演,也與運動賽事一樣,各主辦國無不挖空心思,精銳盡出,要透過演出來展現國家文化特色的軟實力。負責開幕的總導演,有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的拉夫拉前衛劇團(La Fura dels Baus),有2004雅典奧運的希臘當紅導演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Dimitris Papaioannou),還有柏林金熊、威尼斯金獅導演張藝謀負責的2008北京奧運,與奧斯卡最導演丹尼.鮑伊(Danny Boyle)2012年的倫敦奧運等。

展現國家文化創意的舞台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不單單那年台灣在棒球上擊敗日本,與古巴爭奪冠亞軍,那是柏林圍牆倒塌兩德統一、蘇聯解體,世界政壇發生巨變後的首次奧運,奧運看來不再是政治角力的延伸戰場,不會再出現美蘇兩國互相杯葛、或是亟欲洗清納粹污名的慕尼黑奧運,卻發生以色列猶太運動員被殺害的慘案。拉夫拉累積多年街頭廣場嘉年華式的實戰,在奧運一戰成名,如今成為炙手可熱的頂尖團體,光台灣就來過8次,2007年「世界之船」開進高雄港灣跨年、衛武營開幕演出《創世紀》、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幕前廣場戶外的《布蘭詩歌》,2016年開幕《萊茵黃金》,接連4年演完《女武神》、《齊格飛》、《諸神的黃昏》;加上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更別提上海世博會每天好幾場的定目演出,與全球超過3000場次的巡演。

巴塞隆納的開幕,不再只是場面調度的大會操排列。而開創了全新的創意,低科技卻有著超強的視覺效果,鮮豔的色彩與動態造型,巨獸與戰船的寓意不但揭開全球化的航海時代,以及展示孕育超現實奇幻創意的原鄉,同時還找來坂本龍一擔任音樂指揮和配曲,彰顯演出的恢弘氣勢。這場演出從此成為奧運開幕的高標——在展出國家歷史與文化特色的主軸與預算控制下,展現視覺上的創意與特色。

2004年雅典奧運,在911恐攻事件之後,安檢規格史上最高。帕派約安努將開幕推到一個美學上的高度,運動場的中央是一片大海,象徵地中海或愛琴海孕育人類的文明,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將希臘神話典故搬進典禮中,完美雕塑分裂成碎片落入海中,岸邊嘉年華花車展現的是文明史的演進,而且完全帕派約安努的風格,讓人看得目不轉睛,之後還有碧玉的演唱。帕派約安努如今是劇場界的寵兒,2017年以《偉大馴服者》征服台灣觀眾,今年疫情間也在兩廳院展出長達6小時的影像作品《內情》,也是碧娜.鮑許過世後首度與烏帕塔舞蹈劇場合作作品的編舞家。

電影鏡頭下的奧運

2008年北京與2012年倫敦奧運的開幕都相當精采,距離現在較近,相信大家記憶猶新。東京奧運災難連連,1940年第一次申奧成功,卻因侵華戰爭被取消資格,1964年成為亞洲第一個舉辦奧運的城市,日本斥資30億美元來興建場館打好基礎建設,新幹線通車,成為日本從二戰後重新站上國際舞台的轉捩點,也轉移了國內因安保條約導致的學運讓首相下台等危機。導演市川崑以人文視角,拍攝運動員個人的努力和承諾,同時也帶出觀眾和參賽者的體驗,特寫、慢速加上配音的鏡頭,將激烈的運動賽事轉向追求攝影藝術的顛峰,拿下坎城費比西獎,在奧運官網中也能看到。

雖然1936年柏林奧運有對附近國家訊號涵蓋範圍進行電視轉播,但真正首次奧運電視轉播,是在二戰後舉辦的1948倫敦奧運由BBC播送。奧運官方拍攝的電影從1912年開始至今一共累積了37部,獨缺1936年蘭妮.萊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拍攝的柏林奧運,與《意志的勝利》一樣被認為是納粹的宣傳品,但蘭妮在鏡頭的構圖和視覺上都無比大膽。以獨特觀點捕捉動作,成為後人模仿學習的典範,被《時代》雜誌選為影史百大。

與奧運相關的電影非常多,1981年《火戰車》以1924年巴黎奧運為背景,2020年陳可辛的《奪冠》,描繪中國女排在北京奧運奪冠的故事。1972年慕尼黑奧運則被拍成多部電影,2008年史蒂芬.史匹柏以《慕尼黑》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等5項大獎,透過各種角度還原了當時黑色九月的恐攻,而BBC的《九月的某一天》透過以色列選手的親友訪談來建構事件的其他角度。2020年的俄國電影《絕殺慕尼黑》,則以慕尼黑奧運美蘇籃球大戰為背景,遭此大辱的美國迄今都未領走當年的12面銀牌。

觀賞東京奧運轉播若還不過癮時,也可透過官網的豐富資料來回顧一百年來歷史演進的真實風貌。

(本文出自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