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瓦拉售票系統在劇院裡設的電子看板。(王泊 攝)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九十九元的誘惑 水面上與水面下的票務系統

收到北京國家大劇院寄來的「九十九元」優惠購票簡訊,不要以為是詐騙,而是票房冷颼颼加上售票管道混亂的結果。中國正式立案的售票系統至少有十個,但一檔演出的銷售管道可以不是一家獨霸且可分銷。而大陸節目須通過審批才能售票,但制度的不透明及曠日廢時,相當影響節目宣傳行銷的排期,所以檯面下的售票管道也就應運而生……

收到北京國家大劇院寄來的「九十九元」優惠購票簡訊,不要以為是詐騙,而是票房冷颼颼加上售票管道混亂的結果。中國正式立案的售票系統至少有十個,但一檔演出的銷售管道可以不是一家獨霸且可分銷。而大陸節目須通過審批才能售票,但制度的不透明及曠日廢時,相當影響節目宣傳行銷的排期,所以檯面下的售票管道也就應運而生……

今年以來,幾乎每個月都會收到北京國家大劇院的優惠簡訊,十一月二日收到的是這樣寫的:「即日起,您可享九十九元超值優惠購十二月十三日某某舞團某某作品三百╱五百元演出票,優惠僅限本人每場購五張。」如果時間允許,我不會錯過以不到三分之一的價格觀賞著名演出的機會。我並不是北京國家大劇院的會員,只是在它的官網上買過幾次票券,這也不是詐騙簡訊,因為幾個月前我就曾用兩百元買到了兩張五百元的池座位置,請朋友聽了一場歐洲著名交響樂團的音樂會。這不是國家大劇院給所屬會員的優惠政策,簡單地說,票房冷颼颼,只能祭出這種大降價的下策。連殿堂級的國家大劇院都如此了,可以想見二○一六年北京整體的演出市場確實不容樂觀。原因可以很直接也簡單地歸咎於景氣不佳或節目「不接地氣」,但北京(或整個中國大陸)售票系統的複雜與無序或許才是根本的原因。

審批規則下  出現許多地下售票管道

撇去國家大劇院這種殿堂級且有自己獨立售票系統的場館不說,一般演出市場上登記有案的合法售票系統至少有十個,除了其中兩三個售票系統王不見王之外,不論是跟哪個售票系統簽下總代理,你的演出票券總會在多個不同售票系統中出現,這是所謂的分銷。總代理與分銷是演出票務檯面上的結構,節目經過審批拿到演出許可後,才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售票系統上宣傳、售票,這種遊戲規則簡單易懂,容易操作。但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為審批制度的不透明及曠日廢時,影響節目宣傳行銷的排期甚鉅,很自然地就形成了多種檯面下的售票管道。

以審批作為分水線,水面下的票務世界要比水面上的精采多了。首先是比較接近水平面的論壇網站,如文青聚集的豆瓣網,不需要演出許可,售票提成只要5%,比水面上的正式售票系統動輒15%以上要俠義得多了,況且目標對象要更精準;再來是專門銷售學生票(或最低票價的票券)的學生戲劇聯盟之類的組織,北京就有好幾個,都是因為喜歡看演出,幫同學代購,之後逐漸形成的售票管道。他們的營利模式是用便宜的價格包售節目的學生票,但轉售對象是不是學生不得而知,因為按規定,買學生票需要學生證,但入場不查驗學生證,因此,學生票流竄也是一種常態。

其實最有潛力與售票系統抗衡的是正在蓬勃發展中的自媒體,不但可以自己掌控全局,不須演出許可,沒有售票提成,微信功能的強大使得技術並不成為問題,好處多多。唯一的問題是,茫茫網海中,如何讓你的目標對象看到你,當然,持續堅持地做,總是會有成績的。自媒體的發展方興未艾,大有可能性,作為演出節目的行銷售票載體更是力量微小的民間表演團體的利器,只是如何操作,如何發展,這又是一個新的學問了。

黃牛恆久遠  市場現實影響業界生態

在所有的售票管道中,黃牛是在水底的,深不可測。開演前,各大場館入口到處可見黃牛,但請不要誤會,吸引黃牛的不是節目火不火,而是不論是什麼節目,真牛總是有利可圖,這是中國演出市場上的一景。黃牛賣的票券價格總是比票面價格要低,由此引發對他們票券來源的質疑,的確,在現場黃牛賣票也買票,加上三百五十元賣九十九元正式管道買來的誘惑,賺其中的差價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認為他們的商業模式只是如此而已的話,那就太小看這個「行業」及他們存在恆久遠的事實了。

不論如何,演出節目勢必得在水面上露臉,但很現實的,售票系統上的座位圖完全無法展現事實的真相,看不到的努力才是重點。說到底,這麼複雜龐大的票務結構完全是因應市場需要而生的,哪兒有利潤,就會自然地形成某種商業模式,先試先行,這種商業模式發展到一定規模了,影響了業界生態,也許才會有是否合法化的爭論。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