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惠美表示,站在兩廳院的立場,希望儘量幫藝術家,也希望藝術家體諒場館的責任還包括員工與觀眾的安全。(許斌 攝)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颱風過後……

人員安全為要 盼達成「三贏」局面

演出場館、策展單位如是說

颱風停演,不只是團隊的痛,對表演場館與策展單位來說,也是相當難以處理的棘手情境。沒有人願意看到團隊的心血創作無法呈現,但場館必須考量的是藝術家、場館員工與觀眾的人身安全,考慮層面更為複雜,而宣布停演時,也必須想辦法達成「好作品可以如期演出,觀眾看到演出,劇場保有票房收入」的三贏局面。

颱風停演,不只是團隊的痛,對表演場館與策展單位來說,也是相當難以處理的棘手情境。沒有人願意看到團隊的心血創作無法呈現,但場館必須考量的是藝術家、場館員工與觀眾的人身安全,考慮層面更為複雜,而宣布停演時,也必須想辦法達成「好作品可以如期演出,觀眾看到演出,劇場保有票房收入」的三贏局面。

身為國內最富經驗的演出場館,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直言,因颱風取消演出「是團隊的痛」。主辦節目豐富的兩廳院,亦能了解每一場演出都是團隊經年醞釀的成果,一定非常希望能演出。如果政府宣布停班停課,當然直接停演是最單純的做法,但相關的損失怎麼辦?在兩廳院的音樂演出,取消或許還有機會找空檔期改期演出,戲劇舞蹈節目必須考慮裝台、拆台的時間,不易找到空檔期,若再卡到外籍藝術家的巡演行程,這次演出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李惠美表示,站在兩廳院的立場,希望儘量幫藝術家,也希望藝術家體諒場館的責任還包括員工與觀眾的安全,所須考慮層面又更複雜。

考量人員安全為先  建立應變機制

面對颱風來襲,是否照常演出,首先場館必須考量的是藝術家和場館員工都必須從居住地出發至劇場,必須確保人員安全;再者,即便藝術家願意上台演出,前後台的人力都必須到位,不只是驗票領位的人員,甚至包括清潔和保全人員都到位,才能確保演出的品質。依據現行的天然災害停班停課的相關法規,如果工作所在地經轄區首長依「天然災害停止辦公及上課作業辦法」宣布停班停課,法律上工作人員可以拒絕出勤。假如在台北市已經宣布停班停課的狀況下,兩廳院決定照常演出,那麼館方必須預留時間聯絡、尋找可到班的工作人員,在內部機動的救災部隊協助下,人力可能無法不如平日充足,就連週邊駐店,即便能夠營業,也可能有供應品項受限的問題,服務可能打折扣。颱風年年來,兩廳院也已經建立了分工的機制,建築物防災經驗豐富,確保場館硬體不會因此受損。每年遇到的狀況和應變方式可能不盡相同,雖然已有通則,仍必須看個別的狀況做調整。行之有年的「節目緊急停演處理要點」,和內部面對天然災害的的緊急應變及分工辦法,也是因應不同狀況下,逐漸編修的結果。

相較之下較為「年輕」的雲門劇場,營運三年以來,已經遇到五次颱風。身兼演出團隊,具有多年來國內外巡演及戶外大型公演經驗,雲門對於天候的應變已是身經百戰。例如雲門國際事務資深經理王淑貞提到,二○一四年曾在美加巡演《流浪者之歌》時遇上暴風雪,造成道具運送延誤,連帶地影響演出服裝,一邊緊急中在當地尋找布料,進行染布、裁剪,製作另一套服裝應急;一邊則是搶在演出前奔往車程六小時外的火車站拿服裝箱,最後趕在演出前十五分鐘抵達劇場,讓舞者得以換上原本的服裝上台。

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總監葉芠芠也表示,面對天災,在安全第一的大前提下,再思考如何做到三贏:好作品可以如期演出,觀眾看到演出,劇場保有票房收入。

同樣在場館的風險管理上,雲門劇場除了每年例行消防、逃生演練,面對風災也跟兩廳院同樣建立了一套應變機制。如有颱風警報,則內部的緊急聯絡網便會啟動,尤其在需要對外發布公告的情況下,確保網路暢通也是相當重要。位處淡水的雲門劇場,若新北市宣布停班停課,則節目停演;以此原則,七月底的《棄者》演出取消了週六晚場及週日午場的演出,然而週日的淡水無風無雨,因此錯失演出機會,令人相當扼腕。

何時決定停演?  考量因素眾多

幾乎年年遇上颱風的臺北藝術節執行總監劉麗婷,也認為颱風來襲逐漸成為常態。臺北藝術節、藝穗節、兒童藝術節三節均落在颱風可能來襲的季節,若遇上停班停課,基本上都會停演。劉麗婷認為面對不同狀況,很難說有SOP(標準作業程序),但是知道如何防範、在什麼時間點做決定,便會讓事情比較順暢。因此,臺北藝術節團隊會在得知有颱風生成時,便開始沙盤推演,在處理的原則和可能性上有很多的討論。在颱風來之前,行政團隊便會模擬很多的可能性,在陸上颱風警報發布時,公告相關處理原則,以及退票辦法。停課公告一出,確定演出取消的通報系統、後續的公告等程序就會開始運作。

隨著停班停課公告而取消演出,當然是對人員安全而言最穩當的決定,但背後的損失該怎麼辦?雲門劇場經歷這次《棄者》停演的狀況後,葉芠芠表示有個研擬中、尚未實施的新想法:將決定是否停演的時間點訂在表訂開演前六小時,而非全然依循地方政府的全天停班停課公告、在前一日或當日清晨就宣布節目取消。如此一來,對於颱風動態的掌握也可更接近演出時的實際狀況。

對於場館而言,停演與否,還須考量的另一個因素是觀眾。除了票務之外,討論節目是否照常演出時,場館亦須考量許多服務層面的問題。例如若可上班的工作人員不足,現場的服務必須打折,觀眾是否能夠接受?包括駐店能否提供餐飲服務,都是場地管理者在營業前需要確認的事情。此外,觀眾到劇場的交通是否正常運作,不受影響?以雲門劇場為例,從捷運站到劇場的接駁車是否照常運作,關乎觀眾是否能順利安全抵達。葉芠芠表示,如果照常演出,節目可能也會做些調整,例如增加遲到觀眾進場的機會、取消或縮短演出座談時間;也可能會提早開放大廳區域,讓觀眾可以先躲雨等等。換言之,面對颱風時的演出,場館需要因應的相關觀眾服務細節,並非僅限於開演與謝幕之間。

設法通知觀眾訊息  盡可能讓觀眾看到演出

隨著溝通模式的改變,現今不少場館和演出單位皆會在網站、社群媒體上公告節目異動訊息,或是利用預錄電話語音錄音系統,讓觀眾可以查詢節目是否異動,售票系統上也可以寄信通知。負責臺北藝術節、藝穗節及兒童藝術節三節的行政總監劉麗婷表示,若是個資法允許,讓主辦單位透過簡訊通知觀眾,直接將節目異動狀況通知到手機上,是比較直接的做法。但儘管如此,就算做再多的通知,還是會有聯絡不到的觀眾。如兒藝節仍有現金購票的觀眾,並未在售票系統留下資料,仍可能因為不知道演出取消訊息而白跑一趟。

若因颱風停班停課,無論演出取消或是照常進行,都會產生額外的票務作業。就兩廳院而言,即便節目照常演出,也多半會協調主辦單位,看是否能讓不克前來的觀眾全額退票。不過,即使可以退票,對於期待看到節目的觀眾來說,無法看到實際演出,仍是最大的損失。以《棄者》為例,雲門劇場發布演出因颱風取消的公告時,同時提供退票之外的選項——受影響的觀眾可以換票,觀賞前兩場確定演出、亦未滿座的場次。此次雖然只換了廿張票,卻不失為一種彈性應變的方法。然而若遇上滿座的演出,就未必能如法炮製。二○一五年臺北藝術節的《蛻變 人形機器人版》由坎城影后伊蓮.雅各擔綱演出,在售票之初,場次便秒殺完售,卻遇上蘇迪勒颱風搗亂被迫取消部分場次,幸而在協調之下,確認場地無虞、機器人也沒有損傷後,藝術家願意一日演出三場,讓被取消場次的觀眾有機會看到節目。對於演員,及機器人來說,都是項大挑戰。

戶外演出重視舞台安全  保持冷靜、繼續行動

遇上天候狀況影響演出,室內節目可能還有些轉圜調度的空間,對於戶外演出,考量的因素又更多。戶外演出的舞台必須花上好幾天搭設,遇上風強雨大的天氣,因牽涉到成本與費用問題,更必須想好停工的時間點,例如避免裝台的人力成本都花下去了,最後還是得拆;或是搭設工程必須暫停,避免強風對舞台結構造成損傷。自一九九五年起開始做戶外演出的雲門舞集,面對天候影響經驗豐富,亦能應變各種狀況。決定是否停演的評估因素包括氣象局的颱風警報、人事行政局的停班停課通知、技術人員對舞台的安全評估、藝術總監對舞碼安排及舞者演出的安全評估,加上主辦、合辦單位的意見,和現場實際風雨和交通狀況綜合評估,當中又以舞台的安全評估最為重要。例如二○一三年蘇力颱風來勢洶洶,考量之下,最後決定拆舞台並取消演出。

雲門舞集演出經理陳若蘭分享,二○○三年原訂戶外演出《薪傳》,遇上天候不佳,又恰好舞者帶了服裝,最後決定將舞碼從《薪傳》改為《水月》,「反正舞台上本來就有水!」。儘管戶外演出會擬好有雨天備案,雲門團隊的信念仍是「不輕易讓演出不發生」,因此會想辦法讓演出繼續完成。面對各種天氣變化,陳若蘭說:戶外演出沒有SOP,如果說有,就是保持冷靜,繼續行動(Keep Calm and Move On)。她也表示,雖然不知道老天爺要開什麼樣的玩笑,但準備好了就有一半的勝算。

葉芠芠也提醒,演出團隊在進場時,就要和館方討論停演的機制是什麼,確保場館跟團隊相互都有了解,有基本原則跟共識,遇上颱風,才有空出時間面對當下更重要的事情。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