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香堤偶劇團結合魔術的新創作Stowaways。(漢森國際偶戲藝術節 提供)
紐約 藝術節/紐約

傳統與創新的交匯

二〇〇〇漢森國際偶戲藝術節

每二年舉辦一次的紐約「漢森國際偶戲藝術節」(Henso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Puppet Theater)於今年九月六日正式開始,一直持續到九月二十六日。本屆藝術節共有來自十四個國家的偶劇團、二十六齣精采劇碼、一百四十六位偶戲藝術家、二百一十六場演出及六百三十八個製作精良的戲偶,在曼哈頓區十個著名劇場中演出。

每二年舉辦一次的紐約「漢森國際偶戲藝術節」(Henso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Puppet Theater)於今年九月六日正式開始,一直持續到九月二十六日。本屆藝術節共有來自十四個國家的偶劇團、二十六齣精采劇碼、一百四十六位偶戲藝術家、二百一十六場演出及六百三十八個製作精良的戲偶,在曼哈頓區十個著名劇場中演出。

每二年舉辦一次的紐約「漢森國際偶戲藝術節」於九月六日正式開始,一直持續到九月二十六日。本屆藝術節共有來自十四個國家的偶劇團、二十六齣精采劇碼、一百四十六位偶戲藝術家、二百一十六場演出及六百三十八個製作精良的戲偶,在曼哈頓區十個著名劇場中演出(註1)。除此之外,尙有四場專業的研討活動,三個類型不同的偶戲、戲偶展覽,以及六場不同形式的偶戲工作坊。大會還安排了相關的參觀活動,到全美八個著名的城市進行一趟偶戲之旅。本次活動堪稱是紐約市最大的偶戲藝術節,也是歷年來最成功的一次漢森藝術節。

吉姆.漢森(Jim Henson,1936-1990)創造了大青蛙(Kermit the Frog)、豬小妹(Miss Piggy)及「芝麻街」裡的許多電視偶戲明星,至今仍廣受大衆的喜愛。漢森雖在電視偶劇的領域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劇場中的偶戲對他而言卻是陌生的。不過,從一九六〇年開始,幾乎每年各國所舉辦的國際偶戲藝術節都會邀請他出席,在這樣的機緣下,漢森開始接觸偶戲劇場的魅力。漢森偶戲藝術節的構想始於一九八九年,由於當時各個偶戲藝術節的參與對象幾乎都局限於專業的偶戲藝術工作者,一般大衆很難觀賞到這些精湛的演出,因此漢森決定爲一般觀衆舉辦一個偶戲藝術節。漢森突然病逝於一九九〇年之後,大女兒雪莉.漢森(Cheryl Henson)繼承父親的遺志,成立以推廣偶劇藝術爲宗旨的「漢森基金會」(Jim Henson Foundation),並於一九九二年舉辦第一屆漢森國際偶戲藝術節。自此之後,每屆漢森偶戲藝術節都會訂出一個明確的主題,並且根據主題來篩選演出的團體及節目。

今年主辦單位雖然沒有訂定明確的主題,但是根據所排定的戲碼及偶戲藝術家,可以發現今年具有「傳統與創新」並置的特色。在藝術節中可以看見德國懸絲偶戲藝術大師亞伯特.羅瑟(Albrecht Roser)精湛的表演,也可以欣賞到法國香堤偶劇團結合魔術的新創作,來自香港的鄧樹榮(音譯)更是結合多媒體的效果,作爲偶戲的演出形式。大會本來也安排了「當東方遇見西方」(When the East Meets the West)的活動:讓二位代表本世紀東西方懸絲偶戲藝術的大師──黃奕缺與亞伯特.羅瑟,在大會的開幕式中交換他們所製作、表演的戲偶,象徵東西文化交流與對傳統偶戲藝術的尊崇。可惜黃奕缺目前無法出國(註2),活動被迫取消。

「耳朶劇場」的創新觀念與形式

長久以來將偶戲與兒童之間畫上等號的錯誤觀念,東西方皆有之。從本屆藝術節排定的節目來看,可以發現主辦單位企圖扭轉這種觀念的用心。在所有劇碼中,只有四齣適合闔家觀賞,其餘二十二齣創作都是屬於成人觀賞的偶戲。演出內容從嬉鬧的娛樂到嚴肅的存在價値思考,從探索個人內心世界到愛滋病所引發的社會問題等,涵蓋的範圍既廣,討論的主題亦深。也有一些新的表演藝術觀念在這裡發表,例如運用最新科技所創造的電子偶戲藝術「耳朵劇場」(Theater of The Ears)。這是一個國際性組合的團體,嘗試讓觀衆感受到「聲音」、進而去思考「聲音」所帶來的意義。四十分鐘的演出當中,只見到數台載著揚聲器(音箱)的遙控小台車在舞台上移動,觀衆可以感受到聲音在舞台上活動,而所有的音效、旁白是由一位演員事先錄製好,演出時由技術人員播放。舞台上還有一個電子遙控的戲偶,根據聲音做出不同的表情。

偶戲的演出形式在藝術節中可說是琳琅滿目,有些已經無法歸類在以往的分類項目(手套偶、棒偶、懸絲偶、人偶、光影戲、面具等)之中了。以「耳朵劇場」的偶爲例,它只有一張臉,身體也只是一個用來支撐頭部的架子(stand),構造簡單。演出之前,全白的臉部宛如石膏像一般,沒有表情。神奇的是,演出時偶卻會做出許多表情,包括眨眼、張嘴等,讓觀衆驚嘆不已。在演出後的討論之中,設計者才提到其中的奧妙:原來整個偶的頭部是用眞人去翻模,使用最新的材料在加州的電影製片場中製作,這種材料既堅固又可以透光。臉部之所以會產生表情,是因爲在偶的身體內裝了一台超小型的投影機,而頭部的中間裝了一片呈四十五度角的鏡子,所以先以電腦將臉部的表情製作成影片,經過投影機投射、鏡面折射之後呈現在偶的臉上,使原本純白色的臉突然變出膚色及生動的五官表情來。這樣的偶被主辦單位稱爲「電子偶」(Electronic Puppet),也有人稱它爲「無線懸絲偶」(Radio Marionette)。

Short Stories與Late Night Cabaret

另外一個討喜的演出節目是Short Stories,是連續兩屆漢森藝術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門票在開始售票的第一天就全部售完。此劇演出形式混合了默劇與手指偶,演出的二位演員具有深厚的默劇基礎,表演有時以手指組成,有時以膝蓋加上一件衣服來演出,有時甚至使用肚皮舞的方式來表演。在今年的藝術節中,他們還邀請了一位美國的印地安光影戲大師Prasanna Rao加入演出,在節目的前十五分鐘及最後十五分鐘裡表演其拿手的光影戲。

藝術節中有一個節目値得特別介紹,那就是每週五及周六夜間所舉辦的「Late Night Cabaret」,由主辦單位開放給個人或是偶戲團體來申請,只要表演節目水準達到主辦單位的要求,便可以在這個節目中演出。每晚的演出大多介於六至八個短的片段(團體),時間從十點半到凌晨一點左右。演出的申請始於藝術節活動開始的半年前,以錄影帶的形式寄發給主辦單位,或是與評審約時間,直接到劇團或工作室所在地去審核。—些小規模的偶戲團體或偶劇藝術工作者,當他們有一些新的表演形式或精采的小戲,而又無法做大型的售票演出時,Late Night Cabaret提供了一個機會。這個節目也非常受歡迎,因爲可以見到許多新奇的想法及表演,表演者也可藉此與大家分享他們的創作及關於偶戲的觀念。

偶戲藝術的交流與推廣

除了觀賞節目之外,如何推廣偶戲藝術及劇團間的交流與互動,也是主辦單位的重點工作之一。翻開節目表,可以發現主辦單位對每個節目的演出,在一些特定的場次加註星號,這表示演出完之後會有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進行演出單位與觀衆面對面的座談。筆者發現,參加藝術節的戲劇工作者,多會購買此種場次的票,提出的問題也非常的專業及深入,使得這些座談時間自然而然地變成了一場場小型的研討會,主辦單位也不必再另訂時間去安排相關的會議,節省了許多人力及成本。國內相關藝術節的主辦單位,或許可以參考此一高效率的交流方式。

此外,漢森偶戲藝術節的表演節目,在活動開始的二年前便已審核、決定。節目的來源,除了藝術節製作經理本人所了解、認識的劇團之外,便是透過「國際偶戲藝術聯盟」(UNIMA)所提供的資料來篩選。目前台灣並未加入此一國際性的偶戲組織(註3),筆者覺得甚爲可惜,因爲就偶戲的表現藝術、戲偶的操作精緻度及文化內涵而言,國內許多傳統及現代偶劇團的演出水準,已超過漢森藝術節所要求的標準,卻因爲這些資訊沒有被傳達出去,而失去在國際舞台上演出的機會。

關於演出場所提供的方面,就筆者所了解,日本的傳統偶戲「文樂」在這幾屆藝術節中都有演出,而演出的場所便是在紐約的日本文化中心。主辦單位之所以選定「文樂」的表演團體,一方面是基於UNIMA提供的資料,另一方面則是日本政府主動爭取加入藝術節的活動,並提供場地協辦此一藝術節。目前文建會在紐約設有紐約文化中心,其中的表演場地「台北劇場」就非常適合此一藝術節的活動。筆者問過許多紐約當地的藝術工作者,大多數卻不知道台北劇場的存在。因此筆者建議文建會所屬單位可以與漢森藝術節的主辦單位聯繫,或許可以在藝術節期間提供節目及場地,相信漢森基金會會樂於接受,讓印有台北劇場地址及台灣偶戲藝術的節目單,散發到紐約市的每一個角落。畢竟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推廣我們傳統藝術之美,進而建立我們在國際間的藝術地位。

註:

1.本屆藝術節的表演場地有:The Public Theater,LA MAMA E.t.c.,P.S. 122 Theater,Dan space Project Theater,New York Theater Workshop,The Cooper Union Center,World Financial Center,HERE Arts Center,The Joyce Theater,The Kitchen Arts Center,The New Victory Theater,Japan Society等劇場。

2.黃奕缺在去年參加西雅圖國際偶戲藝術節時,受美國友人邀請前往另一城市參觀偶劇團,由於已超過歸國時限,因此黃奕缺以生病為由延期返國。然大陸當局仍査明原因,認為其惡意欺瞞,進而限制黃奕缺三年内不得出國參與國際性藝術活動。

3.筆者於此次藝術節中,透過康乃狄克大學偶戲教授巴特.洛克波頓(Bart.P. Roccoberton)認識UNIMA副總監達第.浦當奇(Dadi Pudumjee),並商討加入UNIMA之相關事項。浦當奇建議台灣各個劇團在組織聯繫起來之後,以UNIMA Taiwan之名義加入此一國際性之組織。

 

文字|孫成傑  偶偶偶劇團團長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