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滿歲月刻痕卻依舊純真的笑容,黃春明靈魂裡就像真的住了個小孩。(林鑠齊 攝)
藝號人物 People 兒童劇也有大智慧

黃春明 銀髮更見純真童心

黃春明說自己年紀愈大,愈會寫童話,可以深入淺出,不會只說些大道理。這幾年每逢劇團公演,他總是親身參與編導工作,在過程中,與兒童有了最親密的接觸,孩子們從他們口中的黃爺爺身上學到了不只是戲劇的演出技巧,還有更多關於人生的哲理;而孩子們純真無邪的反應,也給了他最直接的回饋。

 

黃春明說自己年紀愈大,愈會寫童話,可以深入淺出,不會只說些大道理。這幾年每逢劇團公演,他總是親身參與編導工作,在過程中,與兒童有了最親密的接觸,孩子們從他們口中的黃爺爺身上學到了不只是戲劇的演出技巧,還有更多關於人生的哲理;而孩子們純真無邪的反應,也給了他最直接的回饋。

 

黃春明兒童歌舞劇《稻草人與小麻雀》

3/7~8    19:30 

3/8~9    14:30 

台北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有一次,一個破破爛爛的馬戲團來鎮上表演,裡頭有幾個侏儒,要小朋友跟他們相撲,贏了可以拿到禮物。小時候我很愛出風頭,自告奮勇上台,那些侏儒個子小小,力氣卻很大,把我抓著不放,後來我靈機一動,手伸過去往他的LP用力一抓,他痛得把我放了,台下都笑翻了。主持人說你這樣犯規,但是你贏了!」今年七十四歲的作家黃春明,說起調皮搗蛋的童年往事,彷彿打開記憶的相簿,時光如逆行的火車不斷倒退行駛,場景一幕幕湧出,那豐富的肢體動作和聲音表情,活靈活現,還有那充滿歲月刻痕卻依舊純真的笑容,就像靈魂裡真的住了個小孩般。

童年遊蕩經驗,造就說故事高手

黃春明天生是個說故事的高手,很容易讓人聆聽入神,間或笑聲四起。聽他說故事,就像讀他的小說一樣,沒有晦澀艱深的寫作技巧,也沒有矯飾造作的情節結構。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事物,他信手拈來,質樸的文字底下,寫的是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一貫悲憫與幽默的筆調,描繪的是平凡人的心聲,一般人眼中熟悉的現實、再普通不過的事物,他讓我們透過文字重新感受,因而特別能引發共鳴。也因此,從早年寫小說、拍紀錄片、製作廣播劇、電視節目,到近年專注於歌仔戲、兒童劇的創作,不同的表達形式,相同的是,黃春明把一個個我們似曾相識卻為之遺忘,令人感動的故事帶到我們面前來。

從生活上和寫作結了緣的黃春明,一九三九年出生於宜蘭羅東鎮「浮崙仔」,排行老大,下有四個弟妹。八歲那年,身體原本十分強健的母親突染霍亂,半個月就撒手離世。他和弟妹暫時跟著祖母生活。自幼失怙的自卑,讓他覺得很孤單;又因為天生反骨,老被人看作壞小孩,「雖然擁有四個小部下,但我的祖母非常強悍,總是『殺一儆百』,打得我很沒面子,於是我就往外發展,常四處遊盪,不管多遠的地方都去,現在想起來,那段童年的經驗,給我儲存很多說故事的材料。」有人說,黃春明大都是「用童年的記憶跟材料寫小說」,他坦言,小時候的所見所聞,玩的天地所提供的創作養分,像根竄開了,永遠也不會改變,是他成為一個作家相當重要的基礎,影響遠遠大過於日後的文學閱讀經驗。

遍覽群戲啟蒙早,電影野台耳濡目染

黃春明的戲劇啟蒙甚早,在還沒有電視的年代,他就迷戀上各種戲劇形式,有新劇、廣播劇、歌仔戲、布袋戲、電影等。當時黃家位於丁字路口,門前剛好有個垃圾桶,垃圾桶上面有貼海報的看板。羅東戲院要在看板貼電影廣告,都會給黃家兩張招待券,黃春明看電影的機會就比一般人多。他也常當孩子王,領著一群小孩,到電影院去「撿戲尾」:「羅東戲院就在我家斜對面,每次電影結束前五分鐘或十分鐘,就把門打開,便於散場時觀眾疏散。那個開大門的人,在我們小孩子心目中叫做『撞大門的』。我們小孩子常等在戲院外面,等大門一開,就衝進去看電影的結尾,不是看到銀幕上火車遠遠跑掉了,就是中了槍的人倒了下去。有次想多看一點,偷溜進去,被戲院老闆抓到,當眾叫我罰跪,後來我不甘心,還拿了一個螞蟻窩進戲院裡去報復。」他笑說,自己寫小說結尾特別精采,可能這是個原因。

除了電影,宜蘭是本土歌仔戲的發源地,父執輩又是浮崙仔「福蘭社」子弟班的成員,黃春明的童年自然也耳濡目染觀賞了不少野台戲,說到這裡,他又想起了許多童年看戲的趣事:「我很喜歡看野台戲,鑼鼓喧天很熱鬧。有次初三謝神,正戲開演前要扮仙,調皮的我帶弟弟偷偷爬上戲台,興奮極了,跟台下的同伴揮手炫耀,還大叫:『我在這裡』,因為干擾觀眾看戲,被打鼓的用鼓棒敲頭,我一氣之下便咒他:『打鼓的,你家死人!』然後趕緊跳下台,結果把年幼的弟弟留在台上慌張得手足無措,最後害得拉胡琴的伯父跟打鼓的吵架。」還有一次,黃春明跑到歌仔戲後台去偷看自己欣賞的旦角,沒想到在台前的她婀娜多姿,後台卻很隨便,裙子往大腿一撩,露出紅底褲,就蹲在那吃飯,他一看愣住,卻被那個旦角誤會成偷窺狂,大罵:「這個孩子,骯髒鬼、不飼鬼,給你祖母看大腿!」

早年就寫兒童劇,只是大家不知道

這個傳統教條下的叛逆小孩,為何後來會讓人跌破眼鏡地成為一個國寶級作家?黃春明說「頑皮也是種學習」,他是從頑皮裡面學習乖、從不對裡面學習對,或許可以說,是文學救了他。初中二年級那年,寫得一手好作文的黃春明,被老師叫去,跟他說:「作文要好,不可以用抄的!」他說:「我沒有抄啊!」於是老師重新出了一個題目叫「我的母親」,讓他再寫。黃春明回家之後十分懊惱,心想媽媽在他八歲時就過世了,印象模糊,怎麼寫?他誠實地寫下:「媽媽死了之後,弟弟妹妹哭著要媽媽,阿嬤就說:『你們媽媽已經到天上當神了,我要去哪裡找媽媽給你們?』聽到阿嬤這麼說,我有時想起媽媽就會往天上看。結果,我有時看到星星,有時看到烏雲,就是沒有看到媽媽。」作文交上去之後,老師稱讚了他,抬頭時,他看到這位年輕女老師眼眶濕潤。為了鼓勵他,還送了他沈從文和契訶夫的短篇小說集,從此開啟了他創作之路。

在六、七○年代寫了許多傳頌至今的小說,很多人好奇黃春明為何從小說轉戰兒童劇領域,黃春明強調:「我寫的戲劇文字比小說多許多,只不過大家都不知道罷了。」事實上,他在一九七二年投入中視「貝貝劇場─哈哈樂園」的編劇工作,是台灣引進日本杖頭木偶的第一人,塑造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小瓜呆」,「貝貝劇場」也成了紅極一時的兒童節目。一九九四年立黃大魚兒童劇團,劇團紮根故鄉宜蘭,陸續發表了《小李子不是大騙子》、《稻草人與小麻雀》、《小駝背》、《我不要當國王了》等劇碼。黃春明認為:「寫兒童劇要比寫給成人看的小說難,因為一齣好的兒童劇必須要老少咸宜,兒童看得喜歡,大人看得感動。」

年紀愈大愈會寫童話,深入淺出說智慧

黃春明說自己年紀愈大,愈會寫童話,可以深入淺出,不會只說些大道理。這幾年每逢劇團公演,他總是親身參與編導工作,在過程中,與兒童有了最親密的接觸,孩子們從他們口中的黃爺爺身上學到了不只是戲劇的演出技巧,還有更多關於人生的哲理;而孩子們純真無邪的反應,也給了他最直接的回饋,讓他想起當年他那夏天上身打赤膊、教訓小孩還自稱「你爸」的兇悍祖母,跟他說的一則又一則的故事:「我的祖母是個說故事的能手,《愛吃糖的皇帝》就是她從屈原的故事改編,屈原勸愛吃糖的皇帝少吃糖,奸臣卻給皇帝糖吃,皇帝只吃甜食把身體搞壞了,牙醫弄痛他的牙齒,就殺了牙醫,屈原忠言逆耳,悲憤投江自殺,此時大王才辨出屈原與靳尚的忠奸,用此勸嚇小孩少吃糖。」

即將上演的《稻草人與小麻雀》,改編自小說《青番公》,內容敘述農夫爺爺和小孩想藉稻草人趕走麻雀的故事,黃春明透過爺爺與孫子之間的互動,稻草人與麻雀的擬人化呈現,傳達「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物種平等」的觀念,以及地球生態平衡的環保問題;除了編導,他還將粉墨登場演出老爺爺一角。黃春明要讓觀眾知道,兒童劇除了好玩、好笑、好聽、好看,還能傳達生命的大智慧!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黃春明小檔案

  • 1935年生於宜蘭羅東。
  • 以鄉土文學小說聞名,重要著作:《兒子的大玩偶》、《鑼》、《莎喲娜拉.再見》、《看海的日子》。1993年出版《黃春明童話》。
  • 1994年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曾發表作品:《小李子不是大騙子》、《稻草人與小麻雀》、《小駝背》、《我不要當國王了》。另為蘭陽歌仔戲團編導:《愛吃糖的皇帝位》、《新白蛇傳─恩情、愛情》。
  • 2005年創辦宜蘭人的文學雜誌《九彎十八拐》雙月刊。曾獲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第七屆「噶瑪蘭獎」。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