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園河灘劇場」專門製作以兒童與青少年為對象的舞台劇,是全德國唯一的國家兒童劇場。(陳思宏 攝)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公園河灘劇場《四川好人》 批判直接以饗新世代

位於東柏林的「公園河灘劇場」(Theater an der Parkaue),是柏林最著名的兒童劇場,十月份演出布萊希特的名劇《四川好人》,由知名劇場女演員Franziska Ritter飾演沈德一角,大受歡迎。其實這齣製作的劇場語彙非常成熟,並不刻意為了青少年觀眾而有任何藝術妥協,導演在處理善惡對立、社會抗爭等議題毫不手軟,青少年觀眾看到的不是美化修飾過的《四川好人》,而是直指著他們鼻子質問的劇場經驗。

位於東柏林的「公園河灘劇場」(Theater an der Parkaue),是柏林最著名的兒童劇場,十月份演出布萊希特的名劇《四川好人》,由知名劇場女演員Franziska Ritter飾演沈德一角,大受歡迎。其實這齣製作的劇場語彙非常成熟,並不刻意為了青少年觀眾而有任何藝術妥協,導演在處理善惡對立、社會抗爭等議題毫不手軟,青少年觀眾看到的不是美化修飾過的《四川好人》,而是直指著他們鼻子質問的劇場經驗。

全德國唯一的國家兒童劇場

「公園河灘劇場」專門製作以兒童與青少年為對象的舞台劇,劇種對象細分為五歲以上、十歲以上、十四歲以上、與十八歲以上。「公園河灘劇場」運作的資金來自柏林政府,充沛的資金讓「公園河灘劇場」運作無虞,是全德國唯一的國家兒童劇場。「公園河灘劇場」擁有自己一棟專屬的大劇場,裡頭有三座尺寸、功能不同的劇場,超過九十個全職的劇場人在此工作,規模驚人。這棟黃色的建築建於一九一一年,當年是個男子高中,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嚴重毀損,戰後劃屬東柏林,在當年前蘇聯的重建下成為兒童文化中心,歷經東西德統一動盪,一九九一年重新開張,一直到二○○五年才定名為「公園河灘劇場」(公園河灘Parkaue其實是劇場前方的街名),幾年經營下來成果豐碩,成為德國兒童劇場的指標。

「公園河灘劇場」也主辦兒童劇場藝術節「等一下」(Augenblick Mal)與兒童舞蹈戲劇節「舞蹈三次方」(Tanzhochdrei),加上定期主辦的各種戲劇工作坊,多方面推廣劇場藝術。這幾年來「公園河灘劇場」不斷改編經典名作,從莎翁名劇到格林童話,取材廣泛,讓年輕的小觀眾從觀戲的經驗裡體會劇場,培養欣賞戲劇的能力。「公園河灘劇場」建立起的口碑也讓柏林許多學校樂意提供合作,所以每天都可看見整個班級一起進劇場看戲,劇場與學校攜手落實戲劇教育。

不妥協的《四川好人》

如果用道德教育、善惡分明的青少年劇場尺度來觀看「公園河灘劇場」《四川好人》,觀者大概會困惑,甚至無法苟同。導演Sasha Bunge處理這齣布萊希特的名劇,並不因為觀眾設定為青少年而有保留,全劇演員在舞台上不斷抽煙,幾個妓女當街拉客的橋段也都很寫實,而且全劇長達三小時十分鐘,挑戰青少年的耐心極限。這樣的製作如果在台灣標榜為青少年劇場,很有可能被家長學校封殺,新聞台會爭相批判報導,但是面對台下早熟叛逆的德國青少年,導演包袱不多,可大膽處理布萊希特的善惡辯證。

為了不讓布萊希特這齣完成於一九四三年的名劇面對廿一世紀的青少年時顯得枯燥乏味,導演讓每個演員都穿上了時裝,台詞也轉化成時下的日常德語,演員們的唱歌橋段則是由柏林的樂團Mouse Machine譜曲,搖滾嘶吼的曲風非常容易得到青少年的共鳴。其實除非是學校安排,否則要一群已經會抽煙、很可能有性經驗、每天在家裡打電動的德國青少年們進劇場看布來希特,所得到的反應翻譯成台灣式的流行語就是「瞎」。但是導演的詮釋在這些青少年觀眾上得到回應,台下不少高中生觀眾都開口回應台上的台詞,叫好或者表示不滿,三個小時十分鐘的表演也從頭到尾看完。一個穿著時裝的德國金髮女演員在台上說自己住在四川,名字還是Shen Te,這種青少年難以想像的劇情,透過戲劇技巧的轉化,非常現代非常搖滾,就沒那麼「瞎」了。看著沈德在台上忽男忽女,在善惡之間徘徊掙扎,沈德是哪一國人不重要了,因為她就是一個普通人。觀看《四川好人》,這群學生上了一堂寶貴的美感經驗戲劇課,演員直指著台下的觀眾質問,善惡是否黑白分明?「好人」的背後其實充滿社會抗爭。

「公園河灘劇場」雖然是兒童劇場,但是出產的製作都不是美化過的夢幻劇場,而是直接不繞道,提供小朋友與青少年更多的思考空間,也很適合成人觀賞。沒人敢保證這群青少年看完《四川好人》會對「史詩劇場」產生興趣,但是三個小時所埋下的戲劇教育種子,飽滿著豐收的可能。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