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視窗 News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推出跨場館服務 三館共製計畫展開徵件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PAR表演藝術

【台灣】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推出跨場館服務  三館共製計畫展開徵件

2017年應是台灣表演藝術圈邁向下一里程碑的關鍵年,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轄下三場館「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跨場館整合服務將正式啟動,推出除了推出三館共同製作計畫外,也公告三館的巡演場地租用申請辦法,提供場館各式行政資源之最大效益。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同製作計畫」自12月起展開徵件,以單一製作上限1000萬元的經費,以及場地、行政資源扶植國內優質創作,首批成果將於2019年春天首演並巡迴三場館演出。

此外,由兩廳院與歌劇院輪流主辦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巡演場地租用申請辦法」,以單一窗口收件、一次申請兩場館巡演的精簡機制,整合後,租用範圍涵蓋兩廳院及歌劇院共7場地,團隊可以一次就演出需求申請場地,相當便利。申請通過評議後,將依據各場館租用管理辦法和場館簽約。而當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正式營運後,此聯合服務亦將延展至高雄。該辦法將於每年1月、7月公告翌年上、下半年檔期,以便團隊盡早確定演出檔期。(張慧慧)

傳藝中心培養歌仔戲新苗  台北高雄輪番發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推動戲曲人才培育有成,「105年歌仔戲新苗培育計畫聯合成果演出」特以「戲.青春」為主題,從11月25日起陸續在台北、高雄兩地展開五場育成大戲的演出。

105年全新啟動的「歌仔戲新苗培育駐園演訓計畫」,共計招收10位前場藝生、8位後場藝生,以累積四個月、超過兩百場演出的實戰經驗,潤澤了戲曲新苗的舞台生命。另「歌仔戲前場新苗駐團演訓進階計畫」今年更增加「輔導中南部歌仔戲新秀駐團演訓計畫」,南北兩大計畫共計媒合6位青年前場藝生進入5個職業劇團。後場人才部分,則自104年起連續兩年推動「輔導戲曲後場人才駐團演訓計畫」,今年則有歌仔戲、布袋戲及客家戲等劇種,共計有9位藝生進入5個劇團學習與工作。

繼11月25日在台北臺灣戲曲中心戶外廣場的演出後,12月16日起連續三天則將由「中南部歌仔戲新秀駐團演訓計畫」入選的三組團隊:春美歌劇團、小金枝歌劇團、明華園星字戲劇團,在高雄四海一家前海軍運動場接棒演出,展現中南部在地劇團的戲曲活力。活動洽詢專線:03-9705815轉2217、2218,或可上傳藝中心官網查詢events.ncfta.gov.tw/events/opera2016/ (莊珮瑤)

【國際】

五德國樂團以卓越性獲頒聯邦獎金

為了激勵管絃樂團能有優秀而多元的發展,德國聯邦頒布了「德國管絃樂團景觀卓越性計畫」(Exzellente Orchesterlandschaft Deutschland),頒發大筆獎金給五個德國境內的管絃樂團。這項計畫,是希望能強化德國管絃樂團的多樣性,畢竟德國的交響樂團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而德國的樂團密度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包括著名的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在內,德國有四十八個公立的交響樂團。

目前獲獎的五個交響樂團,有波鴻愛樂管絃樂團、漢堡愛樂管絃樂團、慕尼黑愛樂管絃樂團、斯圖加特交響樂團、耶拿交響樂團與西南德意志交響樂團。以上每個樂團都可以獲得五十萬歐元的獎金,讓他們可以用來發展節目與教育活動。這個獎項需要樂團主動報名申請,提供資料證明他們的藝術卓越性,而此獎項也規定獲獎的五個樂團,彼此間必須互相分享與合作。除了五十萬歐元之外,另外還有四十萬歐元的獎金是提供給個人卓越的音樂家,用來鼓勵音樂家追求個人技藝的卓越性。更多訊息,見德國管絃樂團聯盟官網 dov.org(耿一偉)

「曼徹斯特藝術節」公布2017年節目

「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Manchester International Festival)於11月18日開記者會,公布2017年第一波節目名單。這是總監約翰.麥克葛拉漢(John McGrath)首度策展的內容,特別受到各方矚目。麥克葛拉漢於2015年被任命擔任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的總監,在此之前,他擔任威爾斯國家劇院的藝術總監。2017曼徹斯特藝術節將於6月29日至7月16日之間舉辦,重要的委任作品,包括以色列藝術家葉爾.芭塔娜(Yael Bartana)改編庫柏力克的電影《奇愛博士》;還有皇家宮廷劇院總監薇琪.費瑟斯通(Vicky Featherstone)的《如果女人當家?》What If Women ruled the World,找來十位國際聲譽的女性專業人士與一位男性,將討論當前全球最緊迫的族群與環境議題。

另外法國知名編舞家夏瑪茲也會將新作《一萬的姿勢》10000 Gestures帶到藝術節當中。另一有趣計畫,也突顯當代重視社區參與的趨勢,名為「藝術節在我家」(Festival in My House),由在地居民策展,讓鄰居、朋友與藝術家來參加在家裡進行的微型藝術節。麥克葛拉漢說:「這個藝術節的節目規劃要反映我們的時代,但方式要令人驚喜。」更多節目訊息請參藝術節官網 mif.co.uk(耿一偉)

第287期更正與說明啟事

  1. p.34,〈國內外新「舞」力匯聚  激發化學反應—衛武營藝術祭「臺灣舞蹈平台」〉一文中,舞作《種》的編舞家應為「林祐如」非「林佑如」。
  2. p118,〈呼應難民議題  技術依然前衛—2016拜羅伊特樂劇節的「非《指環》」製作〉一文中所述及之劇中角色名、導演演員人名之中文翻譯,非作者楊世彭所譯,為本刊編輯部處理,特此說明。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