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演出的著裝排練。(安益國際展覽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年輕城市大無畏 展現面對轉變的勇氣

「2017世大運開幕典禮」策劃幕後

八月將在台北田徑場揭開序幕的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由三位年輕藝術家:豪華朗機工的林昆穎、安娜琪舞蹈劇場的謝杰樺、台南人劇團的廖若涵領頭策劃,分別名為〈活力島嶼〉、〈匯聚台北〉、〈世界部落〉的三個表演片段,將主題聚焦在台灣、台北,接著連起全世界。

八月將在台北田徑場揭開序幕的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由三位年輕藝術家:豪華朗機工的林昆穎、安娜琪舞蹈劇場的謝杰樺、台南人劇團的廖若涵領頭策劃,分別名為〈活力島嶼〉、〈匯聚台北〉、〈世界部落〉的三個表演片段,將主題聚焦在台灣、台北,接著連起全世界。

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典禮

8/19  18:00 臺北田徑場

INFO  02-87729805

日本雜誌BRUTUS封面上的台灣,不管投不投台灣人所好,感到丟人也好、忠實呈現也罷,如果今天換個機會讓您來說,您覺得屬於台灣的意象該是什麼?又該讓造訪此地、對於台灣不熟悉的各國人們,看見什麼呢?

集思廣益,凝聚超強團隊戰力

八月將在台北田徑場揭開序幕的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由三位年輕藝術家:豪華朗機工的林昆穎、安娜琪舞蹈劇場的謝杰樺、台南人劇團的廖若涵領頭,與他們多所仰賴的安益國際展覽團隊、許多藝文界前輩、表藝界夥伴們共同發想、企畫、編排並執行。在世大運核心理念“For You, For Youth”之下,在主辦單位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的期盼之中,他們必須兼顧許多任務:開幕的制式儀典、台灣的在地風情、台北的城市個性,更要張開雙臂,迎接來自全球的年輕運動員。在分享演出規劃前,林昆穎首先強調:「整個表演對我們來說或許是個『秀』,但對FISU而言卻是非常正規的儀式,其中的文化表演除了要展現國家的軟實力,更要呈現國際合作的莊重。」

穿插在全世界大學運動員進場及宣示、大會主席與貴賓致詞、點燃聖火台等開幕典禮不可或缺的重要流程之間,三個被稱為「文化表演」的作品,正如BRUTUS封面框架中的那張圖,也因為開幕表演的特殊空間、動員人數、轉播效果、後續效應等種種獨特性,文化成了必須具象化、更能驚豔四方的表演。三段演出現階段雖由三位導演各自負責,卻是在全體團隊一同討論、修改和確認的共識中,逐步成形的,「與過往英雄式的狀態不同,我們打的是團體戰。」他們這麼說,不只三人一心,更靠群策群力。

分別名為〈活力島嶼〉、〈匯聚台北〉、〈世界部落〉的三個表演片段,將主題聚焦在台灣、台北,接著連起全世界。捨棄故事線,以空間上的流動與視覺的色彩,引出每段題旨中的概念:「譬如開場活力島嶼是一個『融』或『聚』的感覺。」林昆穎邊說邊將雙手包覆在一起,說明那種相聚相融的畫面;「第二段有點像碰撞。」他雙手互擊,展現不同的力度;「第三段則是交織,彼此連結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絡。」他將雙手微微張開,彼此交疊並延展。這三個動詞,是各段的重點,也互為所用,在融合裡交織、在碰撞中交融。

從這裡串連世界,共享文化盛宴

負責統整第一段演出的謝杰樺說:「台灣是個年輕的島嶼,年輕是不斷變動的。也因為年輕,所以更能靈活地去面對這些變化。」提到台灣總會說起的海洋意象,此次更加入了板塊的動能,強調了那種「變」的特質。視覺呈現也搭配版畫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的作品,呼應了同心圓的融合與持續流轉的生命。「一圈圈的圓組成了這片土地、大地,相連的圓代表彼此的互動都息息相關。」伊誕曾如此說明他的創作。聚合了台灣的住民文化、收攏了時間與四季的變遷、出於人與自然的共存連結,最終將成一桌佳餚,好似辦桌般熱鬧又熱情地以文化上菜,酬賓宴客。

第二段表演則以主辦城市台北為主軸,講的是當代的台北:「我們找到的關鍵字是『發展中』。」廖若涵解釋這個由她執導的段落,「台北有些看似落後的樣貌,或許也稱不上是最先進的城市,卻因為它處於發展中,永遠都在轉變,才讓這個城市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受齊柏林的空拍畫面及文字、陳敏佳的攝影集《屋頂上》所啟發,從台北紛亂雜陳、五顏六色的鐵皮屋頂開始,一個個頂樓加蓋的鐵皮上,表演者翻越穿梭其間,「透過人的律動,改造這個都會的空間。」一車車由燈箱打造的攤車,在肢體動能的翻轉中重新組合、拼湊,「發展中」的另一個面向即是「改造力」,在破與立之間,帶出了喧鬧夜市與寧靜廟宇並存的獨特街景,各抒己見、議題各述的民主意念,及屬於台北的美學宣言。

從視覺上有手作風格與自然環境的島嶼、到繽紛豔麗有七彩霓虹的都會,第三段文化表演,我們將看見充滿科技光感、雷射光束的絢麗舞台。從點而線而面、與世界連結的台灣,過去靠的是有「一卡皮箱」傳說的各種代工產業,現在則有名滿天下的科技業與晶圓廠,然而他們的本質卻是不變的。林昆穎試著從團隊討論的脈絡,來解釋呈現的構想:將那些週而復始、辛勤工作「創造了台灣基底」的人們,幻化為穿著工作服、手持光棒的表演者。在曾宇謙的演奏帶動下,他們排列變化成了有秩序的陣式;再以簡珮如為核心,由她「喚醒更多連結點,發散到全世界」;最後由王力宏接力演唱,統整台上各種訊息代碼與台下觀眾的互動合奏,用跨越語言的音樂、用人人手中的科技,與運動的概念相結合,更延伸前段表演的所有意念,傳達這場開幕式最重要的價值觀。

混種的時代,我們一起走下去!

「台灣剛好面臨一個轉變的時機。」謝杰樺默默地說,「當我們看倫敦奧運或歐洲運動會的開幕式,它其實是個很好的機會,去凝聚城市或是國家的某種感覺。那種感覺,如果是正向的,就可能變成一種力量,推動大家走下去。」在這次的開幕表演中,團隊呈現了關乎此時此地的許多議題與面向,人們喜不喜歡、滿不滿意,那就是我們「得以繼續討論或辯證的東西。」正如他先前所說,「台灣是個年輕的地方,而文化是辯證積累下來的,什麼被踢掉了、什麼被留下,這種辯證就是一種價值觀。」當我們思考、爭辯著台灣的美學為何、台灣的民主是什麼,甚至政治環境、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等課題時,什麼是應該留下來、並且能夠成為支持我們「走下去」的力量?

林昆穎也認為:「我們正迎向一個混種的時代。台灣本來就是一個『混混』的地方,帶著一點懶惰、一點點有時候的積極、有時候的失焦,或許,我們可以來找個焦點吧!我也不是要告訴你:『未來就是這個樣子』,或是讓你去幻想未來可以有多麼美好,」他接著說,「未來其實就是現在,只要意識到我們在一起,我們在往前走,這就是我們可以期待的未來。」於是抬頭看見日常,看見鐵皮屋簷、看見霓虹招牌,仰望看得到住不起的高樓住宅、俯視有著閃亮地磚的人行步道,在一整排冷氣室外機排出的熱風中,看見如海市蜃樓般的建成圓環,看見現在。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