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東布魯克納表演藝術大學(李秋玫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NSO 帶著「台灣」去歐洲╱第三站:林茲 探訪林茲

工業之城現在未來式 融合古今的藝術基地

有古典的氛圍,也有前衛的色彩,這就是林茲,一個融合古今的奇妙城市。如電子藝術中心、蘭多斯美術館呈現了新媒體與當代藝術的探索前線,而老建築如郵務中心、新主座教堂,也在藝術家的巧思中,呈現顛覆想像的新穎風貌。

有古典的氛圍,也有前衛的色彩,這就是林茲,一個融合古今的奇妙城市。如電子藝術中心、蘭多斯美術館呈現了新媒體與當代藝術的探索前線,而老建築如郵務中心、新主座教堂,也在藝術家的巧思中,呈現顛覆想像的新穎風貌。

林茲的藝術文化產業孕育,始於在地需求。過去,林茲的產業命脈以鋼鐵材料為主,而對於未來的想像,當地希望透過科技、當代藝術帶動經濟產業,給予全新面貌,這樣的起心動念下,城市文化風貌產生現代與傳統的對照。林茲的人文色彩處處值得玩味——建築物具有衝突性但卻和諧共存、藝術文化發展對比強烈卻又譜出交集;在書寫未來的同時,當地藝術家也透過歷史建物的再詮釋,強調場域特殊性下賦予新的角色和意義。在藝術作為媒介的引導中,逐步建立起和當地居民的關係,產生連結外更有諸多共鳴和延續感,林茲成功蛻變成藝術基地,也成為奧地利藝文觀光旅遊不可錯過的城市之一。

走在新媒體藝術的前線

重建後的電子藝術中心(Ars Electronica)如同它本身幾何形狀的建築外觀,代表著源源不絕的探求、發展力,在立基於數位進化時代所衍伸的議題下,持續關注著當代藝術、科技之於人類社會中的依存關係。中心的四大支柱——著重教育意義的未來美術館、與產業研發密切合作的未來實驗室、年度電子藝術大獎與電子藝術節,作為主要發展的策略目標。新媒體藝術教育中,除了林茲藝術與設計大學外,座落於山丘上的安東布魯克納表演藝術大學在研究推展電腦科技音樂發展上不遺餘力,自一九九五年起仍是學院時期就成立的前衛音樂暨科技媒體研究室,後來命名為電腦音樂研究室,激盪出許多跨領域藝術的結合。二○一五年年底校園翻新,由奧德兩位建築師聯合打造一襲透白的扇面流線型新館隨即落成,全新建築與校園景色成為非常閃耀的新地標。

當代藝術演繹與對話

蘭多斯美術館(LENTOS Kunstmuseum)的外觀由大型透明玻璃組合而成,這個簡明且ㄇ字形的建築外體所散發的前衛感與對面的電子藝術中心不相上下。蘭多斯作為奧地利重要的現代美術館之一,除了本身現代藝術的館藏外,策展立基於廿世紀各藝術學派與當代藝術發展的連結,試圖追尋當代藝術發展的系譜。而當代藝術文化中心(OK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於八○年代晚期創立,因追求開放前衛的特色,為國際年輕藝術家開了一扇交流之窗。文化中心由上奧地利州聯邦政府所支持,除了提供展覽空間外,也為當代藝術發展交流平台。建築物本身並緊連著「林茲大教堂」(Alter Dom),這座教堂為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音樂家布魯克納早年也在這個教堂工作過,現在作為策展空間的一部分,為觀展角度增添更多趣味性。

歷史建築的再詮釋

近年來,隨著電子藝術節規模擴張,電子藝術中心把策展視角拉大,尋覓鄰近的新空間,將藝術注入非正式場域。座落於林茲火車站旁的郵務中心(Post city),一九九四年開幕,花費超過一億歐元打造,但隨著郵政運輸系統改變,三年前林茲郵務中心決定關閉,此後,建築物呈現廢棄狀態。但電子藝術中心接手後,將它規劃為藝術節主要場地,科技舞蹈劇場、夜晚的電子音樂活動,以及新媒體藝術展覽皆在此呈現,藝術家更透過建築本身的特殊性創作出屬於這個場域的音景作品,酷炫程度足以顛覆來訪者的想像。另外,奧地利面積最大的法國哥德式風格「新主座教堂」(Neuer Dom╱Cathedral of St. Mary),在電子藝術中心的策展下有著新的意義,例如藝術家利用室內挑高處懸吊錄像裝置,順應建築本身的殘響特質裝設音響,使錄像作品的聲響於空間內繚繞流動,也給予這歷史建築有別於以往的欣賞角度。

近年來,當代藝術蓬勃發展,創作者藉著藝術場域開啟和社會大眾對話的機會,並逐步實踐藝術日常化的文化光景。而林茲就是這樣的一個城市,希望在延續奧地利音樂文化傳統之餘,思考著如何將當地核心產業與藝術文化嫁接,藉以帶動都市轉型,讓這座工業之城有著嶄新的形象。實地走訪林茲,會發現這個都市有著各個面向特質,除了值得細細品味、沉浸於當下文化洗禮外,透過旅行的過程,也會碰撞出與當地藝術文化交流對話的美好體驗。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達人帶路

NSO長號首席

宋光清:「三位一體」柱,讓我想到孟德爾頌

到奧地利旅遊,一般會選擇維也納或者薩爾茲堡,但位於這兩地的中間還有一個點,就是林茲。這個城市在二○○九年被選為「歐洲文化首都」,是一個很有文化氣息的地方。

歷史上,音樂與建築的風格原本就息息相關,教堂尤其是與西洋音樂的發展重要根據地,所以到了歐洲一定要拜訪他們的教堂。林茲有兩個教堂一定要看,「新主座教堂」(Neuer Dom)是奧地利境內最大的教堂,建於一八五五年。據說大到可以容納兩萬人。原本要蓋成奧地利最大最高的教堂,但是當時的奧匈帝國國王不允許國境內任何建築物高過於維也納的聖史蒂芬大教堂,所以就故意矮兩公尺。它的外型是歌德式的建築,乍看之下非常古老,但仔細看會發現其實還會有些「新」的感覺。相較之下,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林茲大教堂」就古老許多,它不僅是林茲最漂亮的巴洛克式建築,還是布魯克納曾經待過的地方。教堂外面就有浮雕標示他在一八五六到一八六八年在這裡工作。教堂裡面還有管風琴,至於是不是管風琴大師布魯克納當年彈奏的,就不得而知了。

林茲舊城的中心就是郝普特廣場(Hauptplaza),中央最明顯的標誌是一七二三年為了感謝與祈求上天保佑林茲免於猛烈侵襲歐洲的黑死病而興建的「三位一體」柱。看到它就讓我聯想到孟德爾頌第二交響曲《頌歌》,開頭的旋律用了樂團的一種樂器,三部的合奏代表三位一體,這項樂器就是長號。三位一體柱的旁邊有個車站,可以搭電車到山上飽覽林茲全景,當然林茲最浪漫的景點就是多瑙河,只要沿著河邊散步享受悠閒時光,大概就可以理解當初莫札特到此一遊時,為什麼會為這個地方寫下《林茲交響曲》的原因了。(採訪整理 李秋玫)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