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軍出列 讓劇場動起來(李佳曄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逗陣來╱衛武營團隊工作中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七)

青年軍出列 讓劇場動起來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目前衛武營團隊共有八大部門(行政、總務、技術、營運、行銷、節目、財務,資訊部),這個總計一百廿人的大團隊,預計在明年完成完整的兩百廿人編制。以下專訪節目、行銷、營運、技術部門的青年軍代表,帶我們一窺在國家級場館工作的堂奧與眉角。

Q1:請簡述你的工作內容。

Q2: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

Q3:進入衛武營工作後,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Q4:在衛武營學到的一件事。
Q5:工作必備小物。

廖苑喻

節目部 節目專員

表演藝術年資六年半/二○一四年六月跳坑衛武營

A1近幾年場館有策展的傾向,去思考什麼節目適合我們自己。近幾年,我也參加了一些國外藝術市集,比如韓國、澳洲,非常快速、當下,有很多跨國聯盟會在此發生,這幾年去,更像一期一會地關注這些外國朋友的各自發展重點,並進一步想衛武營作為平台,眾人的藝術中心、訓練基地,有沒有可能引入這些朋友或引出我們自己的藝術家,產生跨國連結。因此,我們在藝術節蒐集資訊、認識新的工作團隊,回國後,工作的前期是節目部會開會,大家拋出節目、議題討論。後期就開始接洽團隊、邀演、製作、結案,一檔節目從開始接洽團隊到結束,因作品不同,有時會歷經非常久的時間,比如我開幕季的節目就進行了兩年半,我們現在已經在洽談二○二○、二一年的節目了。

A2開幕季我負責開幕當天的戶外大型節目,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是在繪景工廠(註)的廿四小時不斷電演出The Second Woman。澳洲藝術家娜特.蘭德爾(Nat Randal)與安娜.布雷肯(Anna Breckon)改編美國導演約翰.卡薩維蒂知名作品《首演之夜》,看似重複的十分鐘單幕場景與百位男性素人即興對戲的化學效應,唯一的女主角是金鐘影后朱芷瑩等。另外,幾次跟雲門合作,今年的雲門四十五周年「林懷民舞作精選」也是我負責的。

A3二○一五年衛武營童樂節中,阿根廷藝術家里安德羅.艾力希(Leandro Erlich)的戶外裝置作品《A House in Kaohsiung 我家.你家》,這是我第一次跨出表演藝術的製作,結合高雄地景建築與鏡面反射,讓參與者產生互動。當時找了在地的師傅來貼磚,他說:「活著真是什麼怪事都有!」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在地面貼磚。我們討論了一些想法,他也能立即從專業角度建議工法,演出時他還帶家人一起來看,非常開心。我還記得,這個辦在七月的大型戶外作品,近乎三層樓高,當月還遇到颱風。為了這個作品,我還住在當時籌備處設有的宿舍一個月,每天負責巡邏。颱風來時,我們還討論那片鏡面裝置要不要降下,很擔心它被吹斷,但降下,背面盛水過重,鏡面又會被壓破——降與不降,真是個問題。颱風那天,大風大雨,半夜三點,我就撐著傘衝出門,展品大積水,我緊張死了,怕我的作品都毀了,只好半夜三點call技術廠商來操作。這真是完全不同於廳內的經驗,又是一個戶外類展覽的作品,要考量的事情真是完全不同。

A4溝通,以及如何讓所有夥伴都能自在舒適地在同一個空間、平面上工作。但有時候後者是需要為難自己的,把一切都想得更好、更完善,準備得更充足,後續工作就會更順暢,像尼采說的:「殺不死我的,就會讓我更強。」

A5:

1 在開放式辦公室工作,耳機必備!工作時,我都聽很吵的音樂,可以幫助我集中精神,比如一早就聽Coldplay、草東沒有派對。

2 現在工作流程電子化,有手機、電腦,到哪裡都可以工作,尤其目前開幕季工作量大,平日週末已經沒有差異了,這種苦叫「開幕的苦」。

3 我以前有寫日記習慣,書寫是一種整理思緒的方式,所以會議上我還是保持書寫的習慣,而且筆記本一定要買格紋!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