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翩然飛翔在音樂的領域,林容光感性中帶有晶瑩剔透的知性,是理性與感性完美結合的音樂藝術家。(林容光 提供)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美鋼琴家暨作曲家

林容光 用音樂說出多彩的故事

鋼琴、作曲並指揮自己的管絃樂曲,年僅十一歲時,林容光傳奇的音樂生涯即被媒體發掘,接受新聞節目「90分鐘」熊旅揚專訪。十六歲在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時,她的交響詩《黑色婚禮》更獲得Miguel Harth-Bedoya領導該校樂團演出。

曾受《紐約時報》古典愛樂電台WQXR邀演,現場錄音向全球轉播、受邀知名音樂廳及藝術節演奏,包括紐約林肯中心杜麗廳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音樂廳等。

2009年將發行由Naxos 製作的鋼琴獨奏雙CD,成為繼鋼琴家陳必先之後首位擁有這個榮耀者。音樂之外的興趣廣又精,從專業錄音、網路製作、到美味烹調樣樣拿手,多年後首度回台的林容光,讓您看見名揚海外的璀璨。

鋼琴、作曲並指揮自己的管絃樂曲,年僅十一歲時,林容光傳奇的音樂生涯即被媒體發掘,接受新聞節目「90分鐘」熊旅揚專訪。十六歲在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時,她的交響詩《黑色婚禮》更獲得Miguel Harth-Bedoya領導該校樂團演出。

曾受《紐約時報》古典愛樂電台WQXR邀演,現場錄音向全球轉播、受邀知名音樂廳及藝術節演奏,包括紐約林肯中心杜麗廳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音樂廳等。

2009年將發行由Naxos 製作的鋼琴獨奏雙CD,成為繼鋼琴家陳必先之後首位擁有這個榮耀者。音樂之外的興趣廣又精,從專業錄音、網路製作、到美味烹調樣樣拿手,多年後首度回台的林容光,讓您看見名揚海外的璀璨。

來自紐約的璀璨琴音—林容光&台北愛樂

3/10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3/15  14:30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INFO  02-27733691

 

翩然飛翔在音樂的領域,林容光感性中帶有晶瑩剔透的知性,是理性與感性完美結合的音樂藝術家。林容光的音樂之路一開始和大部分學音樂的人沒有不同,但是習琴數年之後,她就在約莫十歲左右的年紀同時進入創作領域,初試啼聲之作即受到國內比賽的肯定。十六歲前往茱莉亞音樂院就讀,她的交響詩作品《黑色的婚禮》獲得茱莉亞管絃樂團演出的榮譽。一直到現在,林容光仍不輟地創作與演奏。

悠游於紐約音樂圈,林容光既是鋼琴家也是作曲家的身分,使她的演奏有作曲家的創意與深度,而她的創作充滿了感性的哲思。林容光說,作曲的經驗豐富了她對於音樂的知識,同時轉變了她對「鋼琴家」這個角色的看法。她認為,鋼琴家不是僅具有特殊技能表現紙上音符的人,而是兼具智力與技巧能夠重新創造既成音樂作品的專業人士。在舞台上,演奏者不僅再現音樂,更是演譯音樂的語法,與聽眾同時進入音樂作品的世界。自然而然,她與整個世界聯繫的渠道就是音樂、作品和展演。

投入詮釋麥特納的鋼琴世界

若是從YouTube網站或是連結到林容光的部落格,會發現林容光經常詮釋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她笑著說,音樂成長過程中,她受到大部分浪漫派作曲家作品的啟發,特別是孟德爾頌、蕭邦、拉赫瑪尼諾夫等人的作品,因為這些偉大作曲家的音樂非常貼近她的心,喜愛他們的作品進而常常演奏變成很自然的事情。另外她如此喜愛這三位作曲家還因為他們同時也是極為傑出的鋼琴家,筆下創造的音樂與鋼琴這項樂器是如此地契合,完美的程度著實令人著迷。

二○○九年的她,將發行由古典音樂標竿Naxos唱片公司製作的鋼琴獨奏雙CD,成為繼鋼琴家陳必先之後首位擁有這個榮耀者。曲目竟是難度極高、台灣少見的俄國近代作曲家尼可萊.卡洛維克.麥特納(Nicolai Medtner,1879-1951)鋼琴作品。麥特納被譽為是廿世紀兼具拉赫瑪尼諾夫與史克里亞賓特質的音樂家。一般咸認為,麥特納的音樂建立在理性與感性完美的平衡上。林容光接觸到麥特納的作品,是由於多年前結識了麥特納基金會創辦人Tali Mahanor女士。Mahanor女士認為麥特納的作品有青史留名的價值,是真正代表廿世紀的聲音,所以創立基金會以推廣麥特納的作品為宗旨。

林容光在Mahanor女士強烈推薦之下,開始聽麥特納的作品,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地展開了與麥特納的不解之緣。她對麥特納音樂的感受,就正如麥特納的老朋友鋼琴家霍洛維茲所言:「如同拉赫瑪尼諾夫,但更好!」林容光說:「如果有人認為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層次已經很多,麥特納的音樂層次更精緻複雜。」林容光也從自己創作的風格來思考與麥特納惺惺相惜的原因,她認為自己喜歡調性音樂、精緻複雜的結構、多彩變化的音樂語彙,這些和麥特納的音樂有很多共通之處。麥特納的音樂很難,對於鋼琴家而言,始終是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但是經過多年研究並公開演奏麥特納的作品,林容光已經成為美國鋼琴界少數精通麥特納作品的鋼琴家。目前北美樂壇一些知名鋼琴家積極在音樂會中展演麥特納的鍵盤作品,同時不少演奏家已經錄製麥特納的經典作品,包括Hamish Milne灌錄了麥特納大部分的鋼琴作品,Geoffrey Douglas Madge和Konstantin Scherbakov完成了麥特納三首鋼琴協奏曲,其他還包括 Benno Moiseiwitsch、Edna Iles、Emil Gilels、Evgeni Svetlanov、Earl Wild和Malcolm Binns等人,都踏入麥特納作品錄製的行列。二○○九年林容光與Naxos唱片公司合作錄製麥特納鋼琴獨奏作品,她將以與前述演奏家全然不同的觀點,引領愛樂者認識麥特納的音樂世界,了解霍洛維茲所說麥特納更勝一籌的吸引人之處。

從水耕植物中體驗盎然生意

在舞台上,林容光認為鋼琴家不僅是一位演奏者,更是一位表演者。音樂純粹的美學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存在,並不能也不應該用圖像或文字作為傳述,然而聽眾體驗一場音樂會,最後仍然會在一首首作品的串連中,得到一個統合的感官經驗。林容光希望在音樂廳中,這個聽覺結論式的經驗,是音樂本身形而上的認知與感官經驗的結合。她說,三月在台北的獨奏會中,她希望帶給聽眾一個音樂作品本身所說的故事,是純然音樂的,而不是語言或圖像架構的。

在音樂以外的日常生活裡,林容光的感性與理性還淋漓盡致地發揮在種植水耕植物的興趣上。她說因緣際會接觸到水耕植物,倏地一頭栽進這個奇妙的領域,先是花了個把月研讀栽種水耕植物的專門書籍,接著花了不少功夫把設備安置妥當,接著就開始了用攝影機長時間紀錄植物生長的奇妙旅程。綠意盎然的水耕植物,不僅充滿昂然的生機而令人喜悅,植物成長的過程更令人對生命充滿虔敬的心,與對萬事萬物深深的祝福。麥特納的音樂和「在空氣中生長」的植物,是優游於紐約的林容光身為音樂藝術家與生活實踐家投射出的生命美學,理性與感性兼具,平衡中帶有優雅的興味。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