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洋情報交換所》的文本以各種史料的引文,構成一齣如真似幻的諜報劇。(許斌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戲劇 柳春春劇社×區秀詒《南洋情報交換所》

透過史料重組回探 何處是你所謂的「南洋」?

從探問「日本—台灣—南洋」,發展到以「身體—移動—邊界」為創作核心,導演區秀詒與台灣演員鄭志忠等人聯手創作了《南洋情報交換所》,透過史料的蒐集重組,此劇以各種文本轉換為台詞、對白,構成一齣如真似幻的諜報劇。

從探問「日本—台灣—南洋」,發展到以「身體—移動—邊界」為創作核心,導演區秀詒與台灣演員鄭志忠等人聯手創作了《南洋情報交換所》,透過史料的蒐集重組,此劇以各種文本轉換為台詞、對白,構成一齣如真似幻的諜報劇。

2018國際劇場藝術節

柳春春劇社X區秀詒《南洋情報交換所》

10/5~6  19:30

10/6~7  14:30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生存經驗所能推想的邊界有多遠?《南洋情報交換所》導演區秀詒談起柳春春劇社演員鄭志忠與她分享,異質性身體行於世的經驗:每次當鄭志忠乘輪椅行過總統府,衛兵一定會通報。因他們認為「輪椅有潛在的殺傷力」,對全副武裝者來說,身障加乘以輔具所構成的想像,已經越限了。

意義變形,異化,並且越限,從區秀詒過往的視覺藝術創作中,往往可見此考古學式的影像訓詁,其自二○一三年開展的《棉佳蘭計畫》,隱晦詩意,瀲灧著波赫士式的廣博興味。而柳春春劇社多年致意於建構演員主體,並擴延至劇場之「寫真」,以定目劇《美麗》等反覆探討文明的修補與排除。兩相嵌合,遂成了此次《南洋情報交換所》攜手契機。

總統府的聯想  「南方」的異時代變形

從總統府前的異質身體移動日常,話鋒一轉,鄭志忠所行止,宛然鋪陳了《南洋情報交換所》底本藍圖。總統府前身為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同一建築在不同時間點,曾蘊含大日本國的「南方」懷想。日治時期台灣,正是當時「南方」一詞所指的最北端點。相對於近年台灣政府南向政策鼓動的潮流,其中所理解的「南方」,詞義在歷史中游移轉變,映現了奇妙的位階關係。

「南洋」亦然。今日言及南洋難免緬舊之意,如「唐山下南洋」自然而然讓人聯想至近鄰東南亞。然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國「南洋廳」所接管的「南洋」領地,實指澳洲以北的塞班群島,頗多日人、朝鮮人及台灣人曾移民至此;那時的東南亞,卻被稱為「外南洋」。無論南洋、東南亞、東亞、東北亞,其實都涵蓋在一種不自覺的外部目光之中,令人慣性忽略疆界稱謂的背後,曖昧層疊著複雜牽引、恆常變幻的記憶。

以引文組織文本  構成如真似幻的諜報劇

於是,從探問「日本—台灣—南洋」,發展到以「身體—移動—邊界」為創作核心,去年底,區秀詒、鄭志忠、陳侑汝與謝鎮逸組成劇本構作小組,一同蒐集前述亞洲歷史種種流轉,由區秀詒統整,大膽將劇中所有台詞、對白皆用引文,構成一齣如真似幻的諜報劇。文本出處除了馬來詩歌、咒語、神話,更有日治時期作家張文環以日文寫就的小說〈藝旦之家〉,荷蘭東印度公司傭兵利邦上尉的遊記手稿,乃至於日本政治家、植物學者德川義親與馬來西亞柔佛蘇丹的書信集等。

演出特邀來自馬來西亞的資深演員阿彥.法立(Ayam Fared)加入。除了從事電影與劇場創作,同時也是詩人,從小習武的阿彥,存在感與慣用上半身表演的演員大不相同;其身體質地流露出的時間感,也和為了單獨作品而短期學習某種技藝的表演者有別。區秀詒笑道,鄭志忠在場上很容易就吞噬掉他人,這次終於找到一個堪足抗衡的對手。兩人將分別飾演迷航的情報員、藝旦、植物學家,及一直未曾離開的島民,以身體驅動劇場內的聲音,讓聲效部署、交錯、累積,逐漸在觀者腦海中賦形,一同踏上感覺似真實的情報交換旅程。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