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爭議性的布魯克納永遠有批評他的人跟隨著。(波樂 繪)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守成與創新

樂音不改,鬢毛不衰──老頑童與三隻小豬

他討厭醃的罐頭靑豆

傑利畢達克要來了,我可是有點緊張。我僅有的一張他的唱片,四〇年代的照片,俊得像馬斯楚安尼;四〇年代的錄音,不只模糊還有炒豆聲。

誰是傑利畢達克?要不是他「討厭醃漬的罐頭靑豆,也討厭唱片錄音,這兩種東西一樣乏味」,説不定他比卡拉揚和蕭提更有名。他接掌慕尼黑愛樂都十三年了,市場還等不到他們搭檔的唱片,更添加此行的謎雲,他的樂音改了嗎?他的鬢毛衰了嗎?

傑利畢達克這次排出理查史特勞斯、柴可夫斯基和布魯克納,但葛羅夫辭典説他是「拉丁/斯拉夫派」,特別在行的是拉威爾、普羅高菲夫和蕭斯塔高維契,至於「德意志學派」也相當拿手。不管他排出什麼曲目,都很可貴,八十高齡的人瑞了。兩場音樂會以標準速度計算,長度都不及七十分鐘,是有點短。跟他同庚的蕭提,前年指揮《奧泰羅》,第三幕差點回不到指揮台。比他小六歲的伯恩斯坦,前年灌錄最後一張現場貝多芬交響曲,終末樂章幾乎英雄氣短。可見此番「國慶音樂會」,氣氛有多懸疑了,萬一大師體力不支,就別强求「安可」吧。

傑利畢達克給我們的見面禮,是風度翩翩的《唐璜》。音樂史上至少有十六個作品以這個採花大盜的傳奇爲題材,像莫札特的歌劇《唐喬凡尼》,便是極有名的一個。理查史特勞斯這首交響詩,是二十四歲初試啼聲,第一個揚名樂壇的作品。唐璜是西班牙傳説中,淫蕩好色的花花公子,不同的作者賦予不同的下場。理查史特勞斯這個唐璜,一生採花釀蜜,卻追求不到自己所憧憬的完美女性。最後在與情敵決鬥時,失去求生勇氣,寧可死於利刃。

這是一首長約一刻鐘的音詩,由兩個代表唐璜追求與否定的主題,形成自由體的奏鳴曲式。音樂的「説故事」成份很濃,主題的發展如何對應情節均有脈可循,不過這種「讀譜」、「讀主題」的工作,應該是音樂會之前的功課。這首曲子在柏林首演時,理查史特勞斯就力主不在節目單上分析主題樂理,只刊載尼可拉斯雷瑙的《唐璜》詩篇。偷懶的樂友們,就從感覺出發吧。

優柔寡斷的命運交響曲

在台灣唱片市場,唯一不難買到的傑利畢達克唱片,大概就是一九四八年和倫敦愛樂搭檔的,柴可夫斯基《第五》和《胡桃鉗組曲》。我最想聽的是如歌行板,那個法國號開頭主旋律,和四十四年前,究竟有多不同,究竟有多相同。善感的人,是極可能在這個樂章,尋得熱淚盈眶的效應,不然,大口吁嘆,也是很過癮的。

柴可夫斯基已經十一年没創作過交響曲了,他花了兩個月閉門工夫,掛上謝客的牌子,證明自己還未枯竭。論者認爲此「第五」,可與貝多芬的「第五」,共用「命運」的標題。因爲柴氏在第一樂章序奏中,自己以文字記錄所要表達的題旨,「完全聽從命運,或造物者變幻莫測的劫數」。但此曲的標題意義不似《唐璜》,没有固定的敍事指涉,人人可以依自己對「命運」的感受,去體會絃外之音。

這首曲子一開始,豎笛吹奏出來的陰暗曲調,是必須熟記的中心旋律,將來的每個樂章都會重覆出現,所謂「命運」主題。柴氏撰寫此交響曲同期,也構思《哈姆雷特》的劇樂,這個「命運」主題的反覆出現,頗像哈姆雷特的優柔寡斷。此曲的中間兩個樂章,展現作曲家抒情唯美的才華,和芭蕾的夢幻氛圍相通。所不同的是木管部份,時常散發不祥的徵兆,屢有絕望感。第一、四樂章,都是由平靜的行板通向燦爛的快板,典型加溫度與加厚度的交響曲手法。不管柴可夫斯基當年是如何挫折,心中充滿悲苦,這首交響曲具有貝多芬式的「浪漫精神,古典架構」。外圍兩個樂章是紛爭、衝刺和燦爛,内裡兩個樂章是溫婉、反思與安慰,經過反覆精神洗禮,人們在古典音樂世界得到「三溫暖」式的淋漓舒暢。

溫吞傳敎士的浪漫交響曲

不熟悉布魯克納的人,一定覺得這個人好悶,比傳教士還傳教士,一輩子跟上帝説的話,説不定比跟鄰居同事的多。可是你如果走進唱片行,看見不只德國指揮,幾乎全世界各個民族頂尖的「名腕」,没有不「染指」其交響曲的,嘿,不聽可落伍了。

所幸傑利畢達克推出的,是十首交響曲中,最具親和力的一首,標題《浪漫》的第四號,一般視爲布魯克納入門代表作。因爲這首音樂有段文字引言,「中世紀/城市/破曉/從城堡上響出淸晨的信號曲/城門打開/一羣威武的騎士跨在白駒之上/急奔入郊外神秘森林/林中絮語/小鳥啁啾」,浪漫的情景由此展開了。這裡的每一小段,都可以在音樂找到對等音符,中庸快板第一樂章開頭,便是一格一格的連環漫畫,好的開始,成功一半。

布魯克納很溫,其第七、八號交響曲的慢板,快長達半個鐘頭,足夠打一長盹。第四交響曲是他最具「自然風」的作品,像一個在屋子裡久坐的人,到森林散步去了。它没有柴可夫斯基的糾纏夾槓,從悲悽的谷底到歡騰的巔頂,他只是曬著小陽春,舒解小悶氣。這首交響曲的基本速度,是中庸從容的快板,各個樂章的表情對比不强。即使行板第二樂章,開頭出現送葬節奏,旋即有聖詠主題的撫慰。這首曲子每個樂章,都有一個壯大的高潮結尾,有時模擬管風琴的持續音和上昇音,是布魯克納特有的宗教味。

新保守主義抬頭以後,人們若覺得更需要家庭和宗教,布魯克納的行情也許會看漲。還有,錄音技術和音響設備日新月異,布魯克納交響曲的澎湃音場,容易在居家客廳展現發燒魅力,將增進對其瞭解喜愛。在這一切尚未到來之前,讓我們先期待,慕尼黑愛樂的「德國森林之聲」。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莊裕安

內兒科醫師,兼營音樂文學、散文、新詩創作及文學、音樂評論。著有《音樂狂歡節》、《跟春天接吻的一些方法》、《一隻叫浮士德的魚》、《寄居在莫扎特的壁爐》。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