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音樂劇是師大表藝所的發展方針,圖為該所製作《女神的黃昏》。(臺灣師大公共事務中心 提供)
焦點專題 Focus 好好學習,原創華文音樂劇就靠你!/學習重點 紮實的學習

演唱跳練基本功 多多創作展身手

音樂劇的製作「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要能唱、能演、能跳,還要能創作?從上海戲劇學院音樂劇系與臺灣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的課程看來,首先入學的學生都必須具備演、唱、跳其中一項或多項能力作為要件;除了深化這三項能力,跟上海戲劇學院不一樣的是,對師大來說,培育音樂劇演員僅是其中一小部分,以戲劇、舞蹈、音樂的全面理解為底,不論最後用什麼樣的形式發表,只要是有關音樂劇的創作,就是目標。

音樂劇的製作「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要能唱、能演、能跳,還要能創作?從上海戲劇學院音樂劇系與臺灣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的課程看來,首先入學的學生都必須具備演、唱、跳其中一項或多項能力作為要件;除了深化這三項能力,跟上海戲劇學院不一樣的是,對師大來說,培育音樂劇演員僅是其中一小部分,以戲劇、舞蹈、音樂的全面理解為底,不論最後用什麼樣的形式發表,只要是有關音樂劇的創作,就是目標。

音樂劇製作要學什麼,或「必須」學些什麼?任教於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有多年導演創作經驗的果陀劇場創辦人梁志民直說:「要說具備哪些訓練,才能成為音樂劇表演或創作者?這個教學方法是有的;可是,必須要學會多少東西,才算足夠?那抱歉,全得看演出需求。」他舉當年果陀第一齣原創大型音樂劇《大鼻子情聖─西哈諾》為例,演員必須再另外學習擊劍,以完成舞台上劍術打鬥的場景。從此觀之,相較於歐美的舞台搏擊系統,從徒手打鬥到使用道具武器,甚至得經過層層認證考試,才可以在演員履歷表上增添一筆進階技能,在台灣劇場多年的發展裡,仍尚未有其系統式訓練的必要性,這或許就是供需之間的環境使然。所以,在學與用之間,音樂劇的製作「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即是在學院體制與職涯需求間,必須取得的平衡。

以本科專長為基礎,更上層樓

若比較上海戲劇學院音樂劇系,及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的課程安排和規劃走向,確有不少相似之處,也能就此一探音樂劇的哪些基本功夫,得以在系所中成為必修。首先,兩者的招生來源,皆以具備演、唱、跳其中一項或多項能力作為要件,上戲提供的是四年制學士學位,師大表藝所則是兩年制的藝術碩士學位,兩者都號召「本科」出身的學生參與甄選。梁志民說,近幾年表藝所內的研究生學習背景分布,「大約三分之二來自音樂系,而且許多人是主修聲樂的,歌唱底子都很好;三分之一則畢業於各大學或藝術學院的戲劇及舞蹈系所。這些原先就受過專業領域課程訓練的學生,都各有自己的強項,當然,也有稍微弱一點的部分。」於是,第一階段的目標,就是要將所有人在音樂、戲劇、舞蹈三種表現能力與知識背景上,至少拉抬到相似的水平。至於上海戲劇學院,則是以嚴苛的標準、近乎百分之一的入學錄取率,篩選參與面試的中國各地高中生,一旦獲選進入音樂劇系,就是完全以專業音樂劇表演者作為四年苦修的方向。

再者,對於演、唱、跳這三個表演項目的深入理解,也是上戲音樂劇系及師大表藝所鼎力協助學生,在知識與技術上能更趨完備的部分。師大具備來自音樂系的豐富資源,規劃有聲樂訓練、演唱技術、語音學等課程,對於本來就有一定歌唱實力的表演者來說,得以往高階的水準邁進。同時,在導演及創作組裡,也有以音樂劇及歌劇伴奏為專長的特別訓練,而今年招收的大學部學生,更能得到其他戲劇學院所沒有的諸如視譜、節奏和樂曲分析的音樂相關能力。本就以戲劇表演為主要課程基礎的上海戲劇學院,其中的音樂劇系學生在表演部分的課程比重,整體看來則較音樂、舞蹈稍微多出一些。例如,在聲音訓練方面,他們與戲劇系學生一般,從正音練習開始,按照普通話拼音系統標準,著重於精確的咬字與發音,改良口音、矯正字句,循序漸進到台詞的情感、文字的朗讀與角色的性格塑造。

學製作更要學創作,提高產量

師大表藝所在戲劇表演方面,除了由梁志民擔綱導演實務與基礎表演的訓練,也有服裝、化妝、燈光、舞台、音響等各種設計與技術元素的概論,現也加入了劇場編導黎煥雄所開設的創作課程。目前分為「表演創作」與「行銷實務」兩組的師大表藝所,對於他所帶領的表演及創作組學生,梁志民說:「開學我就告訴他們,你只要在表演、在創作的範疇之內,我都可以接受,你要用編劇畢業也沒問題。」

跟上海戲劇學院不一樣的是,培育音樂劇演員對於師大來說,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以戲劇、舞蹈、音樂的全面理解為底,不論最後用什麼樣的形式發表,只要是有關音樂劇的創作,就是目標。另外一個不同於上海戲劇學院的課程規劃,在於舞蹈的部分,上戲音樂劇系除了有屬於戲劇學院的舞台形體課程、戲曲身段之外,先以芭蕾為學生打下舞蹈基礎,再從這個部分轉往歐美音樂劇常見的現代爵士、踢踏舞等舞種學習。而師大表藝所則由資深舞蹈家吳義芳領頭,從舞蹈史、肢體劇場開始,讓學生一步步了解如何運用、形塑劇場空間裡的身體意象。

訓練紮實、課又多又重,對於兩間學校的學生來說,這都還是基本,尤其在師大表藝所,創作才是這許許多多課程安排的核心。碩一上有小呈現、碩一下就要全班一起做出一個學期製作;碩二寫成六萬字論文,還要在畢業演講音樂會發表及片段演出,「這樣只算完成一半。」梁志民說,真正的重頭戲是個人、各組獨立完成的畢業製作。時間不算多、事情不算少,原創從來不是件簡單的事,學生必須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利用所有可得的技術資源、知識理論,在有限的時間內,從劇本發想、作曲編寫、練唱排演一直到設計製作,通通包辦。

「從他們自己原始的創作想法出發,我再幫他們指引一些路、做一些修正。」梁志民說,譬如劇本的寫作,「音樂劇的源頭就是劇本的素材,然而它在結構上、場景安排上、人物塑造的方式等等,都跟戲劇的劇本不太一樣,這個部分,我們也還在摸索中。」於是,原創一直以來都是師大表藝所的發展方針,梁志民認為,若要說現行環境所欠缺的部分,「是整體在原創音樂劇的質跟量上面,都要再更多一些。」這幾年,他鼓勵學生、帶領劇團做原創,製作小規模的演出,讓各種不同的素材都能找到發揮的空間,期望讓不管是音樂劇或是舞台劇的產量、品質,「能夠更多元的發展。」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