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喜就好》排練現場。(林韶安 攝)
戲劇 結合那卡西與野台戲

《歡喜就好》 重現莎翁的庶民精神

金枝演社即將推出的新作《歡喜就好》,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喜劇《皆大歡喜》,以金枝的「胡撇仔」表演美學,與原始莎劇演出的庶民風格遙相呼應,導演王榮裕結合台灣的「那卡西」元素,讓劇中的吟遊詩人說唱不拘,設計「莎士比亞搖擺區」,讓觀眾能有機會身處舞台前緣、恰似在環球劇場那般,近距離體會舞台上下彼此交融的觀演關係。

金枝演社即將推出的新作《歡喜就好》,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喜劇《皆大歡喜》,以金枝的「胡撇仔」表演美學,與原始莎劇演出的庶民風格遙相呼應,導演王榮裕結合台灣的「那卡西」元素,讓劇中的吟遊詩人說唱不拘,設計「莎士比亞搖擺區」,讓觀眾能有機會身處舞台前緣、恰似在環球劇場那般,近距離體會舞台上下彼此交融的觀演關係。

金枝演社─那卡西歌舞喜劇《歡喜就好》

8/31~9/1  19:30   9/1~2  14:30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

9/15  19:30   9/16  14:30

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10/20  14:30

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INFO  02-66377987

莎士比亞的劇場有幾種特性:一是利用簡單且開放的舞台,以人物上下場瞬間改換場景;二是具韻律感的語言,透過口說與聽覺傳遞訊息;三是情節峰迴路轉、高潮迭起,卻又明瞭易懂,牽引著台下庶民大眾的各種情緒;四是以異國愛情、古典故事、前代君王、過往傳說為題材,從不書寫當代,反能確切回應當時的社會風氣、觀眾心境。這些特質,看在金枝演社藝術總監「二哥」王榮裕的眼中,恰好符合他與劇團一路走來的個性,新作《歡喜就好》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喜劇《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並試圖透過以上種種連結,創造屬於金枝風格的台版莎劇。

結合台灣「那卡西」  演出搖擺歌舞劇

繼《整人王 新編邱罔舍》合作愉快後,劇作家紀蔚然再次與王榮裕攜手,接下此作戲劇顧問一職;舞台與燈光則邀請了編導演設計樣樣精通的李建常擔起重任,一方面以「沒有舞台的舞台」為設計方向,利用場上十數顆電腦燈,呈現原著裡從王公貴族的居所到後來被放逐至亞登森林各處,快速變化的場地和情境;二來,也視各演出場地的可能性,規劃「莎士比亞搖擺區」,讓觀眾能有機會身處舞台前緣、恰似在環球劇場那般,近距離體會舞台上下彼此交融的觀演關係。

而在「說」與「聽」之間,王榮裕也強調,一直以來,他的作品皆以全台語演出,並試圖將台語音律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更上層樓,這本是劇團獨有的「金枝美學」。也正如莎士比亞時代的戲劇那般,演員是引領劇場走向、題材選擇的重要因素,此次《歡喜就好》有施冬麟、李允中、劉淑娟、曾鏵萱等金枝班底,也邀請了許多新面孔加入,他們得在台上展現十八般武藝,從角色詮釋到武打比劃、從樂音演奏到歌唱舞蹈,樣樣精通。王榮裕巧妙結合台灣「那卡西」元素,與歐洲田園社會中的吟遊詩人,讓表演者遊走在說、唱、演三種狀態之間,在沒有舞台的舞台上,展現豐富多樣、百花齊放且變化流暢的搖擺歌舞劇。

最「道地」的莎劇  就是最台的「台劇」

王榮裕分析了莎士比亞的劇作風格和觀眾取向,尤其是這齣《歡喜就好》的情節編排,愈發覺得有種熟悉的感覺:「莎士比亞的時代,他們大多是流浪戲班,看戲的對象也都是市井小民,很多人沒有念過書。對觀眾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娛樂』——除了喝酒、吵架、打架以外,還可以去看戲。」於是,故事想多煽情就多煽情,鋪陳要多認真就可以多認真,莎劇劇本翻一翻、排一排,王榮裕就更加確定:這其實就是小時候看的電視八點檔、野台歌仔戲嘛!「那我也可以說,我是看莎劇長大的!」他笑稱,既然這是莎士比亞的原始精神,那麼,能在台灣將其「道地」風味完整呈現的,就是金枝了。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