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宇琳與顧正秋在拜師儀式時合影。(劉耀武 攝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提供)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跟顧老師學戲 既古典又自由

京劇小天后黃宇琳談恩師顧正秋

黃宇琳從顧正秋身上看到一位藝術家的宏觀,除了看哪齣戲好就特別去找那位名師學其真傳外,「老師也看各家版本,從不說自己的版本比較好,只解釋她的版本是如何堆疊角色供你參考。」這樣的高度讓黃宇琳對戲曲有更自由的想法,「傳統不是不可破,只是不能直直戳破,要慢慢揉進而開展,需要時間經驗累積再呈現。」

黃宇琳從顧正秋身上看到一位藝術家的宏觀,除了看哪齣戲好就特別去找那位名師學其真傳外,「老師也看各家版本,從不說自己的版本比較好,只解釋她的版本是如何堆疊角色供你參考。」這樣的高度讓黃宇琳對戲曲有更自由的想法,「傳統不是不可破,只是不能直直戳破,要慢慢揉進而開展,需要時間經驗累積再呈現。」

二○一○年,京劇小天后黃宇琳拜師一代青衣祭酒顧正秋。當下很多人好奇,「你怎麼認識顧老師的?她怎麼會收學生?」其實黃宇琳也不敢相信這事實。畢竟顧正秋是京劇藝術史上代表性人物,年輕如她,怎有機會親近?有幾次顧正秋現身台北新劇團公演後台,她也只敢站在邊邊遠遠看著。等到真有一天跟隨老師學戲,「能不能學得到、學得好」的惶恐又超過興奮。

黃宇琳能夠拜師,要感謝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辜懷群。「有一天辜老師對我說,可以跟顧阿姨學戲!」她當然想,可不敢奢望。出乎意料接到拜師消息後,她開始不安:「梨園拜師是大事,該準備什麼拜師禮?」於是趕緊向辜老師求救,「就準備肉條囉。」辜老師說。她乖乖聽話,在拜師那天準備臘肉條外,又帶大花束。「初始大家還有說有笑,直到雙膝跪地磕頭那一刻,才相信拜師這件事是真的。」黃宇琳按捺不住內心激動,哭花了臉。

老師教學細心  學生緊張冒汗

「顧老師都怎麼教戲?真有教戲?」黃宇琳常被問起這事兒,也是她最忐忑的,「雖然老師八十幾歲了但精神很好,非常細心指導我,只不過剛開始學戲很緊張,我常常下課才意識到自己全身冒汗。」

顧正秋親授《鳳還巢》為梅派代表作,運用誤會手法、好笑的橋段貫穿劇中人程雪雁、程雪娥姊妹,一醜一美、一愚一賢的婚姻,是巧妙的輕喜劇。當年梅蘭芳大師扮演程雪娥,並親身將該角色傳授給顧正秋,而今顧正秋再傳黃宇琳,除了說角色,也示範身段等等。譬如,顧正秋認為雪娥固然形象端莊雍容,但了然己身是側室所生不如姊姊,個性稍微自卑內向。因此雪娥第一次出場的腳步必須是,腳尖接腳跟、腳跟接腳尖地小步小步走出來,呈現其人的謹慎、懷著愁緒感,不僅要做到「行不見足」,兩腿還要使力夾緊,才是未出嫁閨秀的走法。

某次上課,顧正秋要黃宇琳背對著她排演。不到五分鐘黃宇琳聽到老師說,「腰鬆了哦、眼睛看哪裡了?」她嚇一跳,「老師在我後面,怎麼知道我看哪?」經顧正秋示範後才明白,「原來老師看我回眸的角度,就知道我眼神不對。」

了解學生特質  找出適合的表演方式

顧正秋教學,不是單向聽她說明、看她示範,會關切學生「喜不喜歡戲」,透過聊戲了解學生特質,再找出適合學生的表演方式。比如她問黃宇琳看過幾個版本的《貴妃醉酒》,有何差別,「我說我喜歡梅派的貴妃,也愛筱派喝醉酒耍脾氣質問宮女的貴妃。」顧正秋聽完就笑了:「因為她比較能表現女人面向對不對?貴妃畢竟是女人,就算是萬人之上的女人,一旦拿掉貴妃身分還是個女人,被冷落的反應跟一般女人是一樣的。」還說,「這個演出不掛梅派,我支持你調整。」跟老師聊過後,黃宇琳排戲比較大膽,「可以做出老師給我形象的貴妃而非經典的貴妃,沒有衝不破不得不演的包袱,演起來特別自如。」顧正秋觀察後也不吝肯定,對黃宇琳說:「你是可以的,但要讓自己沉澱。」

傳統戲曲重流派,是評析演員藝術風格的重要指標。黃宇琳自小學戲不分流派,曾被綑綁在追隨流派迷思中:「什麼派都學,會不會變半調子?」然而她從顧正秋身上看到一位藝術家的宏觀,除了看哪齣戲好就特別去找那位名師學其真傳外,「老師也看各家版本,從不說自己的版本比較好,只解釋她的版本是如何堆疊角色供你參考。」這樣的高度讓黃宇琳對戲曲有更自由的想法,「傳統不是不可破,只是不能直直戳破,要慢慢揉進而開展,需要時間經驗累積再呈現。」

學生演三天  三天都來看戲

顧正秋舉止優美高雅,說話輕聲細語,關愛學生亦屬老派情懷:知道學生在《雙姣奇緣》挑戰媒婆角色,特別請姊妹淘張正芬教徒兒演漂亮大方的媒婆;知道學生在台北新劇團老戲公演三天,三天都到場看戲。團長李寶春便說:「顧老師來看《鳳還巢》就好,何必來看《打漁殺家》,她是為你來的。」

「每次去老師家,她總是開開心心地迎接你,然後說『來啦~去洗個手』。」跟老師比較熟了,黃宇琳進門會討抱抱,「擁抱完以後,她就說『好~去洗個手』。」老師很可愛,可是老師走了。她只想平靜守護這一切:從在後台遠望老師、入師門學戲、敢表達戲曲想法、了解老師心意……黃宇琳哽咽:「我不好意思說我是老師的弟子,因為老師是我永恆追尋的目標。」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