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戲表演工作者陳星合(許斌 攝)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馬戲表演工作者

陳星合 追逐太陽後 更要讓台灣馬戲發光

大家對他的認識,多是與太陽劇團有關,作為曾站上這閃亮舞台的表演者,他的國際經驗彌足珍貴,但豫劇科班出身,卻自學雜耍成功的他,現在的重點卻不是要重回表演舞台。秉持著當年追逐太陽夢的毅力,他現在致力於打造台灣的馬戲平台,讓更多年輕人有學習馬戲的機會,並建構接軌國際的可能……

大家對他的認識,多是與太陽劇團有關,作為曾站上這閃亮舞台的表演者,他的國際經驗彌足珍貴,但豫劇科班出身,卻自學雜耍成功的他,現在的重點卻不是要重回表演舞台。秉持著當年追逐太陽夢的毅力,他現在致力於打造台灣的馬戲平台,讓更多年輕人有學習馬戲的機會,並建構接軌國際的可能……

十月卅日,由高雄衛武營主辦的「衛武營藝術祭—馬戲平台」活動圓滿落幕。忙了大半年的共同策展人陳星合,看到廣場上黑壓壓的人潮,在臉書感動寫下:「能看見大家的微笑,不辛苦很幸福。」

在此之前,這位曾經站上太陽劇團舞台的表演者,故事總是說到太陽就畫下句點。衛武營之後有了續集,陳星合,不再只是前太陽劇團成員,而是台灣馬戲藝術的推動者。

但續集開始前,還是得從陳星合與馬戲的緣分說起。

自練雜耍  發現世界的豐富

臺灣戲曲學院京劇科豫劇組、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這是陳星合的正式學歷。不被記錄,卻花了更多時間自修的學分則是雜耍。坐科八年,表現不突出,陳星合自知要成為「角」機會渺茫,高中迷上溜滑板和雜耍,左營校區的頂樓就是他的練功房。有一天,無意間看到公視播放太陽劇團演出,「原來,國外的馬戲不再是我認知『挑戰人體極限,展現力與美』而已。」

太陽劇團打開陳星合的眼睛,教表演藝術概論的方靜琦老師則為他開啟更多扇窗。課堂上播放世界各國藝術影片,小丑、STOMP(破銅爛鐵打擊樂團)、現代舞……從小關在劇校接受傳統訓練的陳星合,這才發覺外面的世界那麼大!

陳星合有一本珍藏的「武功祕笈」,寫著密密麻麻的英文,那是求學時期的追星全記錄。活在DVD的偶像接續來台,他努力創造機會近身接觸。 STOMP第一次來台,索取簽名時,陳星合秀了一段苦練多時的玩球雜耍和Beatbox口技,其中一位團員還和他即興互動。

STOMP二度來台,準備更充分,陳星合寫了封英文信提出三個問題:如何保持熱情?如何克服上台恐懼?怎麼樣才能加入STOMP?拜託工作人員轉交,原以為會石沉大海,最後不但如願和STOMP見面,團員還在他的筆記本親自回覆:「我知道我在做擅長的事,我想和觀眾分享,讓他們看見,不需要隱藏起來。」一位團員的回答,至今讓陳星合受用不盡。

二○○四年,法國傑若.湯瑪士劇團(La Compagnie Jerome Thomas)來台演出《玩球之外》IxBE,幾顆小白球在表演家Simon手中玩出不同的形式與節奏,讓專攻球雜技的陳星合嘆為觀止,演後談毛遂自薦要當Simon導遊,隔天一大清早,陳星合騎著摩托車載Simon去母校看學生練早功。

不完美的太陽夢  開啟下一步契機

「遇到馬戲前,我活在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只有團體,沒有個人的生活裡。」陳星合說,馬戲讓他有成就感,第一次覺得是為自己而活,內在動力強大到,為了接觸偶像,勤學英文;為了追求更好,不必老師逼,主動找資料,看表演,不斷精進技藝,向遠方的太陽不斷靠近。

二○○六年,太陽劇團來台甄試,陳星合入選為儲備團員,但一紙合約等了四年,二○一○年才成為拉斯維加斯KA劇組表演者。原以為終於攀上高峰,但短短八個月又重重摔下。陳星合參與演出的段落,清一色中國籍團員,只有他來自台灣,埋頭苦練換來的不是認同,而是離團體愈來愈遠,最後只好黯然離團。

經過五年沉澱,陳星合才能笑談這段結局並不完美的太陽夢。他不諱言,剛回來那段時間「超挫折」,不知道未來的路怎麼走,他沒想到,危機就是轉機,下一趟旅程已經等在前方。

母校找他回去分享太陽經驗,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朱學恆也邀請他搭檔進入校園演講。從話不多的「助講」角色,陳星合磨了兩年,到現在獨立接演講邀約,從校園到企業平均一年卅場,過去靠身體表演的陳星合,已經把演講當成他的「定目劇」。

每次看到坐在台下的觀眾,眼神裡沒有熱情,人生只是輸入指令,執行,很像劇校時期的自己,宛如「活著的殭屍」。陳星合很著急,希望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搭起一座橋,帶觀眾認識馬戲之外,也找到願意為夢想努力的動力。

打造馬戲平台  建構台灣雜耍的未來

這兩年,陳星合也開辦「Training Room」身體訓練課程,為想學雜耍,想動身體的人,提供一個合適的課程及環境,他強調,「Training Room」不是「適者生存」的魔鬼訓練,而是「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適合自己的時間前進,每天都進步一點點。」

一次座談會中,雜耍界感嘆:在台灣,雜耍技藝已是夕陽產業。陳星合卻自我反省:「雜耍接商演太容易,反而讓我們忘了『創作』。」他強調,傳統不是不好,但當國外馬戲已經發展到古典、娛樂、實驗性、藝術性各種不同面貌,台灣除了傳統的李棠華,又交出什麼新的成績單?

二○一三年開始,陳星合每年夏天都去歐洲雜耍大會觀摩,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馬戲好手交流,今年終於有機會出手,首度為衛武營策展「馬戲平台」。陳星合認為,活動不應該像煙火放完就結束,重要的是,為台灣留下什麼?因此,主軸演出以外,也規畫工作坊,讓有志朝馬戲發展的台灣年輕表演者有學習的機會。

儘管活動結束後繳了八十萬元「學費」,但他說:「學到很多!」七國馬戲表演者在台交流,有了好的開始,不只日本雜耍雜誌PONTE下一期將有專文報導,國外馬戲星探也相中台灣表演者,「一切的辛苦都值得。」陳星合說。

問陳星合下個目標是否組團?陳星合反問:「為什麼一定要組團?」他說,現在最想做的是,「沒做過,但最有效的。」他的目標打造與國際接軌的馬戲平台,常態性舉辦馬戲藝術節,「這就是我的作品」。

那個追逐太陽的陳星合,已經找到自己發光的方式。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1983年生。10歲進入國光藝校(現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科豫劇組,坐科八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

◎高三時自學雜耍juggling。2006年太陽劇團來台甄試,入選儲備團員,2010年加入拉斯維加斯KA劇組,八個月後離團返台。

◎目前為星合有限公司負責人,透過演出、演講、工作坊及策畫活動推廣馬戲藝術。2016年10月擔任高雄衛武營藝術祭「馬戲平台」共同策展人,邀請國內外馬戲表演家同台演出,並舉辦工作坊。未來目標:建立台灣與國際接軌的馬戲平台。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