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掰》探索演師與戲偶的關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提供)
戲曲 2021「戲曲夢工場」

傳統與現代相映 探照戲曲未來路徑

今年來到第3屆的「戲曲夢工場」,以「鏡相/徑向」為主題,各創作團隊藉由表演藝術與外在世界相映照,看見不同表演形式與演出者的多種存在意象,並藉此找到前行的方向。除了真快樂掌中劇團《掰》,另有5組徵集劇目,其中臺北海鷗劇場《海鷗之女演員深情對決》與阮劇團《香纏》分別透過不同戲劇背景與世代女演員的對話、台灣女詩人的多面呈現,讓觀眾看到更多元的女性面貌與生命樣態。

今年來到第3屆的「戲曲夢工場」,以「鏡相/徑向」為主題,各創作團隊藉由表演藝術與外在世界相映照,看見不同表演形式與演出者的多種存在意象,並藉此找到前行的方向。除了真快樂掌中劇團《掰》,另有5組徵集劇目,其中臺北海鷗劇場《海鷗之女演員深情對決》與阮劇團《香纏》分別透過不同戲劇背景與世代女演員的對話、台灣女詩人的多面呈現,讓觀眾看到更多元的女性面貌與生命樣態。

2021戲曲夢工場

真快樂掌中劇團《掰》

11/13~14  14:30

臺北海鷗劇場《海鷗之女演員深情對決》

11/20~21  14:30

栢優座《最後5秒,會看見光、看見暗、還是看見我》

11/27  19:30   11/28  14:30

景勝戲劇團《擺渡.戲夢》

12/4~5  14:30

鄧凱綸《登陸月球前的24個小時》

12/11  19:30   12/12  14:30

阮劇團《香纏》

12/18~19  14:30

台北 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自2018年以來,「戲曲夢工場」已舉辦了3屆,本屆由戲劇學者張啟豐擔綱策展,以「鏡相/徑向」為主題,希圖經由表演藝術與外在世界相映照,看見不同表演形式與演出者的多種存在意象,並藉此找到前行的方向。展演作品共有6檔,應邀演出的真快樂掌中劇團《掰》持續探索演師與戲偶的關係,並以「掰開雙手」為意象,訴說道別之後的演師內心衝擊。另有5檔徵集劇目,包含栢優座《最後5秒,會看見光、看見暗、還是看見我》以4組人物在面臨意外發生時與死神交涉,商量、並決定人之去留,藉此思考生存的意義;景勝戲劇團《擺渡.戲夢》重新探討傳統戲曲故事中常見的3位女性人物在婚戀關係中的生活樣態,試圖以女性自我認同的角度,顛覆這3位人物的傳統印象;鄧凱綸《登陸月球前的24個小時》從神話與小說取材,並透過多元音樂素材的結合推動敘事,探討當代婚姻家庭關係的轉型;亦有臺北海鷗劇場《海鷗之女演員深情對決》、阮劇團《香纏》兩部作品參與。

傳統與現代的對照 促成演員間的對話

臺北海鷗劇場《海鷗之女演員深情對決》從契訶夫《海鷗》進行發想,將其中藝術形式的爭論與探討及演員之間的觀點對照的內容提出,並思考「戲曲跨界」在當代、甚至在未來的意義與可能性。

導演宋厚寬表示,京劇、乃至於所有傳統戲曲的改變,其實近百餘年來從不曾停止,且這些改變,都是為了讓這門藝術有生存下去的動力。因此從2014年起,他便嘗試如何「精緻地」將傳統戲曲與現代戲劇綰合,並取得平衡,讓觀眾可以了解「戲曲跨界還能做到什麼」。

基於此,他在《海鷗》中看到兩個不同世代女演員間的對話,或許也可以是傳統戲曲與現代戲劇的對話。因此選擇朱安麗和大甜(劉廷芳)來進行演繹,意圖從她們身為演員的角度、並以類似小劇集的形式,促成不同世代、不同劇種的女演員間的對話,分享各自的藝術觀點、演員養成過程中的經驗與不同時期的感受,從而相互學習、感染彼此,並藉此過程,不僅看到演員最真實的一面,也象徵兩門藝術的相互了解與平衡。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