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 蜉蝣ㄘㄗ
- ☆<コ:彡賣夾仙24H選物販賣小舖☆<コ:彡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即將上場 Preview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精采文章試閱 瘟疫中的日常生活:心靈紓困(可能)提案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32
- 精采文章試閱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在停滯的時光夾縫裡,待續/蓄而動 / 文字 吳岳霖 / 34
- 陳銳 從「空中飛人」變身「網際超人」 / 文字 李秋玫 / 40
- 鄧樹榮 拿起手機自我對話 探尋「線上」與「現下」 / 文字 兆欣 / 44
- 林威震 14天,讓生活另開視窗 / 文字 吳毓庭 / 46
- 梁秩傑 在斗室之中,持續舞動精進 / 文字 林農 / 48
- 溫宇航 沒戲演的日子,持續燉煮的「慢」滋味 / 文字 林立雄 / 50
- 林慈音 轉念沉澱 畫下心中的獨唱 / 文字 李秋玫 / 56
- 李貞葳 宅在家 耍廢只是夢一場? / 文字 林農 / 58
- 楊宜霖 從「複製」的親子浪漫 到「熱線諮商詩」的法式紓困文化 / 文字 黃馨儀 / 60
- 精采文章試閱 黃致凱 花草蟲魚圍繞 我家劇場不打烊 / 文字 兆欣 / 62
- 賴玟君 帶一座森林出門,氣味是我的護身符 / 文字 郝妮爾 / 64
- #撐開想像 #抒情詩 當石頭正在病中 / 文字 崔舜華 詩人 / 66
- #支撐現實 #非虛構寫作 肺炎與吹水 / 文字 沐羽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研究生,來自香港 / 68
- 精采文章試閱 #劇場人說 冬季,那麼熱,這麼久 / 文字 吳洛纓 / 70
- #劇場人說 我們要的不是更快,而是更慢 / 文字 高俊耀 / 72
- #劇場人說 末日將臨,人生如此荒謬 / 文字 山崎理惠子 / 74
- 岸田國士劇本選摘 《麵包鋪文六的思考》 / 翻譯 山崎理惠子 / 76
- 《終於「不知道」文六》 / 翻譯 山崎理惠子 / 77
- 精采文章試閱 #劇場人說 存在不存在的當下 / 文字 王靖惇 / 78
- 精采文章試閱 2020新點子實驗場劇作選摘 《如此美好》 / 編劇、導演 王靖惇 / 80
- TAI身體劇場 從紓困到舒緩 在繃繃的織布聲中 / 文字 鄒欣寧 / 82
- 林燕卿 慢跑如動態冥想 拍攝自然找到平靜 / 文字 林農 / 88
- 徐家輝 爬山、環島 劇場就是要從「身體」長出來 / 文字 張慧慧 / 90
- 觀眾不能來 劇場依舊散布藝術能量 歐、美場館的防疫期間特別企畫 / 文字 張慧慧 / 93
演出評論 Review
企畫特輯 Special
話題追蹤 Follow-ups
- 協助制度建立,還是干預「專業治理」? 設置條例通過二讀 北藝中心行政法人爭議埋隱憂 / 文字 吳垠慧 / 100
- 演出暫停舞台不落幕 八團聯手尋找舞台新星 側記「2020舞台劇潛力新星甄選會」 / 文字 陳淑英 / 102
- 瘟疫危機時,共生物種的政治告白 從莉蒂西亞.杜希《渴望,與一批馬的二重奏嘗試》談起 / 文字 詹育杰 巴黎索邦第一大學美學與文化研究博士 / 106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藝視窗 News
焦點專題(一) Focus
- 精采文章試閱 兩廳院售票系統2013-2019分析報告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121
- 地區走勢、消費行為、疫情震盪…… 解碼大數據 透析表演藝術產業實況 / 文字 高竹嵐 國立交通大學統計所助理教授、前A劇團音樂總監 / 123
- 全台地區 一探究竟 / 文字 高竹嵐 / 127
- 大中小型演出 加場解密 / 文字 高竹嵐 / 130
- 購票行為大解密 / 文字 高竹嵐 / 133
- 2019年人氣大排行 / 文字 高竹嵐 / 138
- 是喜新厭舊,還是舊愛最美? 戲劇類新作、舊作與巡演觀察 / 文字 黃蘭貴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 142
- 本地外地看客皆成長 新興劇場帶動藝術消費力 台中、高雄、屏東新場館開幕後之觀眾觀察 / 文字 黃蘭貴 / 148
- 開幕前後藝文人口流動影響 / 文字 黃蘭貴 / 154
- 精采文章試閱 一場瘟疫 揭露原本脆弱的產業體質 疫情前後台灣表演藝術產業之數據觀點 / 文字 高竹嵐 國立交通大學統計所助理教授、前A劇團音樂總監 /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