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 ☆<コ:彡賣夾仙24H選物販賣小舖☆<コ:彡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漫步地方,作為行動代號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42
- 前往他方,藉劇場之眼發現想望 移動與想像的雙重視野 / 文字 黃馨儀 劇評人、應用劇場工作者 / 44
- 以移動的身體記憶地方,改寫日常 走出黑盒子 重新「認識」世界 / 文字 羅倩 劇評人 / 46
- 當劇場與地方相遇 多重形式的對話 地方與劇場的共生紋理 / 文字 洪姿宇 劇評人 / 48
- 散步,從生活開始 島內散步 / 文字 廖紓均 / 50
- 深入台北街區 見證土地的潮汐 超親密小戲節 / 文字 郝妮爾 / 54
- 一夜的閃電迸發 打開城市想像 「白晝之夜」在南港 / 文字 田育志 / 58
- 攪動歷史光影 重生故鄉想像 基隆城市劇場行動《走.光》 / 文字 齊子涵 / 62
- 選擇與被選擇 都是「交換」人生 斜槓青年創作體《香蘭男子電棒燙》 / 文字 吳岳霖 / 66
- 這個城市,處處是我的舞台 台南特定場域表演的前世今生 / 文字 厲復平 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副教授 / 70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 布袋戲演師柯世宏 一個快樂演布袋戲的人 / 文字 白斐嵐 / 74
- 西班牙編舞家瑪芮娜.麥斯卡利 我們有幸,還擁有身體 / 文字 白斐嵐 / 76
- 法國劇場導演戴米恩.夏多內 跨越隔閡 省思現世的共同疑惑 / 文字 王世偉 / 78
即將上場 Preview
焦點專題(一) Focus
- 有植物的時光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98
- 根於土地的「時間感」 植物的歲時紀事 / 文字 楊智凱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助理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98
- 編舞家林麗珍 玩著種籽 像個孩子 / 文字 張慧慧 / 104
- 作曲家温隆信 從植物音源 到花語的大地交響 / 文字 賴家鑫 / 110
- 豎琴演奏家解瑄 一場盛放的準備 / 文字 吳毓庭 / 114
- 南管演奏家王心心 播種 體會堅韌的慢 / 文字 吳毓庭 / 116
- 聲音藝術家張欣 帶著自己探看歷史的朋友 / 文字 張慧慧 / 118
- 編舞家周書毅 扎根 學習像棵樹 / 文字 張慧慧 / 120
- 超越擬人化 跨物種的溝通符號 視覺與表演藝術中的植物與自然 / 文字 張懿文 舞評人 / 122
演出評論 Review
企畫特輯 Special
話題追蹤 Follow-ups
- 「後數位」狀態下 建構逸出螢幕外的敘事 2020「亞當計畫」觀察 / 文字 王柏偉 藝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 / 136
- 「西交」疫下上山 「北交」李飈登場 疫情下大陸「西」「北」兩樂團的新策略 / 文字 周凡夫 香港樂評人 /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