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 演員的庫藏記憶
- 講古—舞思舞想
- 一字一劇場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企畫特輯 Special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 以語言撞擊身體 以空間呼應戲劇 《等待果陀》之前:戈契夫的團隊與他們的劇場 / 文字 陳佾均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劇場研究碩士 / 40
- 訪《等待果陀》導演 潘提列夫 差異,讓每個社會更強大 / 訪談、翻譯 陳思宏 / 44
- 精采文章試閱 從猶太難民到厭世代 活在當下的等待 潘提列夫的《等待果陀》新解 / 文字 耿一偉 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 / 48
TSO精選 TSO Choice
- 精采文章試閱 卡爾.奧福《月亮》 歌劇相伴認識自然 劇情與音樂介紹 / 文字 邱映潔 / 50
- 精采文章試閱 「歌劇教父」曾道雄、旅美指揮陳美安領軍 打造一顆屬於台灣的《月亮》 / 文字 李秋玫 / 53
即將上場 Preview
焦點專題(一) Focus
- 里米尼紀錄劇團 《遙感城市》 耳機引領的奇幻旅程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63
- 她說、你做,是誰的未來? 里米尼紀錄劇團《遙感系列》 / 文字 林冠吾 柏林自由大學表演藝術文化交織國際研究中心(IRC)研究會員 / 64
- 誰的城市?誰的政治? 在柏林與澳門的《遙感》經驗 / 文字 陳國慧 香港劇評人 / 68
- 專訪《遙感系列》導演 史蒂芬.凱吉 給你一場與演算法同步的虛實旅程 / 文字 林冠吾 / 70
演出評論 Review
新銳藝評 Review
企畫特輯 Special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地獄、煉獄與天堂 浦契尼的歌劇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86
- 從獨幕劇到《三部曲》 看浦契尼的歌劇路 / 文字 羅基敏 臺灣師範大音樂系教授 / 88
- 新世紀潮流中另闢新局 三部合一的整體理念 浦契尼的《三部曲》與廿世紀初的劇場美學 / 文字 梅樂亙(Jürgen Maehder)柏林自由大學音樂學教授退休,現任教於瑞士義語大學 翻譯 羅基敏 / 92
- 歌樂與故事 鋪陳哀樂人間 浦契尼「三部曲」劇情概述與音樂介紹 / 文字 張皓閔 / 96
- NSO歌劇《三部曲》導演 羅賓森 我的更動,是為了讓觀眾更了解這部作品 / 文字 蔡永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博士 / 100
- 浦契尼最佳詮釋者 再演浦契尼 一晚演出完整《三部曲》 為NSO 30畫下完美句點 / 文字 李秋玫 / 104
企畫特輯 Special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表裡泰國(上) 表.外國人眼中的微笑之國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112
- 泰國旅遊,你「看」到什麼? 包容多元的微笑大國 奇幻繽紛的觀光表演 / 文字 張慧慧 / 114
- 曼谷觀光劇場地圖 / 文字 張慧慧 / 116
- 台灣創作者眼中的泰國 許家維 古老事物已消失於日常,但仍存於傳統表演中 / 文字 張慧慧 / 120
- 台灣創作者眼中的泰國 陳武康 現代又傳統、融合又大膽的國度 / 文字 張慧慧 / 123
- 台灣創作者眼中的泰國 吳文翠 以祭儀身體與泰國少數民族接上地氣 / 文字 張慧慧 / 124
- 台灣創作者眼中的泰國 蔡淩蕙 泰國人對其音樂極為虔敬且自豪 / 文字 蔡淩蕙 / 125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藝視窗 News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 專欄 Viewfi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