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 平心而論
- A Bigger Picture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TSO精選 TSO Choice
藝號人物 People
- 日本合唱指揮暨作曲家松下耕 讓歌聲響起 飛越世間藩籬 / 文字 劉馬利 日文翻譯 蔡瑪莉、陳盈如 / 28
- 精采文章試閱 德國假聲男高音安德瑞斯.修爾 重溫莎士比亞時代的美麗與哀愁 / 文字 邱秀穎 / 32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精采文章試閱 K-MUSICAL IS RISING! 韓潮音樂劇浪 重裝登台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38
- 全球第三大音樂劇市場 熱辣豐富類型多元 韓國的音樂劇發展簡史 / 文字 王仁芳 / 40
- 授權、原創互助成長 「亞洲百老匯」蓬勃成熟 韓國音樂劇現場觀察 / 文字 張芯慈 / 42
- 表演重鎮之一 首爾大學路 劇場聚集區 與表演輕鬆相遇 / 文字 陳茂康 / 46
- 表演重鎮之二 大邱國際音樂劇節 亞洲唯一的音樂劇慶典 / 文字 張芯慈 / 50
- 精采文章試閱 敲開各式表演的門 跨越國界「吳」德薇格 專訪《搖滾芭比》韓語版主角吳萬石 / 文字 陳茂康 口譯 楊爾寧 / 52
- 精采文章試閱 不求回報的付出 重回純粹熾熱的文學年代 / 文字 陳茂康 口譯 徐景涵、楊爾寧 / 56
- 《光的來信》編劇 韓在恩:想看的題材沒人寫,就自己來當編劇吧! / 文字 陳茂康 口譯 徐景涵、楊爾寧 / 58
- 《光的來信》導演 金泰亨:用各種不同方式,講沒人說過的故事 / 文字 陳茂康 口譯 徐景涵、楊爾寧 / 60
- 從舞台劇到音樂劇 從推理查案到描繪人生 訪導演徐在亨、劇作家韓 A-Reum談《王世子失蹤事件》 / 文字 陳茂康 口譯 徐景涵 / 62
企畫特輯 Special
即將上場 Preview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精采文章試閱 隨著《帕西法爾》,擁抱華格納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78
- 從騎士文學到劇院聖儀慶典劇 華格納醞釀卅多年 《帕西法爾》傳達藝術宗教理念 / 文字 羅基敏 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 / 80
- 劇院「聖殿」之中 動人的音樂儀典 華格納的藝術宗教實踐 / 文字 羅基敏 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 / 84
- 「純潔傻子」的聖盃奇遇記 《帕西法爾》劇情概要 / 文字 羅基敏 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 / 86
- 因作曲家而名揚世界的可愛小城 造訪「拜魯特音樂節」 朝聖華格納之旅 / 文字 吳孟珊 / 90
- 德國男高音威爾.哈特曼 我用我的過去打動你 / 文字 吳毓庭 / 96
- 精采文章試閱 華格納的歌劇「絕響」 在國家音樂廳純粹聆聽 NSO歌劇音樂會《帕西法爾》 / 文字 李秋玫 / 100
演出評論 Review
回想與回響 Echo
企畫特輯 Special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話題追蹤 Follow-ups
- 精采文章試閱 多焦點的回探與思索 未停歇之眾聲喧嘩 「臺灣當代劇場發展軌跡四十年論壇」側記 / 文字 吳岳霖、吳政翰 / 112
- 誰是典範?如何轉移? 當代劇場史討論再起 記「蘭陵40之後——台灣戲劇/劇場(史)研究再開」討論會 / 文字 張敦智 / 117
- 現代劇院蜂擁而起 蓬勃亂局中愈趨專業 中國演藝生態觀察(三)劇場與劇場管理 / 文字 徐昭宇 / 120
- 歐洲劇場研究與資料中心考察記(四) 「不收集」的資料中心 協助支援的專業平台 比利時Het Firmament專業支援中心 / 文字 陳國慧 香港劇評人 / 123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 精采文章試閱 以敘事的身體 重探愛情故事背後的女性議題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與阿喀郎.汗的《吉賽爾》 / 文字 林農 / 126
- 真實的建構與解構 香港藝術節《深夜小狗神秘習題》《美國獨立宣言之幸福大作戰》 / 文字 吳政翰 臺大戲劇系及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講師 / 130
- 以「去中心」視角 探索國家機制外的世界潛規則 里米尼紀錄劇團國家體制系列四部曲 / 文字 林冠吾 柏林自由大學表演藝術文化交織國際研究中心( IRC)研究會員 / 134
- 訪里米尼紀錄劇團國家體制四部曲創作者 賀爾戈達.豪克:我們的劇場,是讓人玩思想遊戲的地方 / 文字 林冠吾 /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