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以肢體呈現創作者對時間的思考。(陳藝堂 攝 黑眼睛跨劇團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

余彥芳與夥伴「默默」行來 時間中的身體記憶

從二○一三年啟動的「默默計畫」,是編舞家余彥芳與一群創作夥伴開啟的長期創作磨合過程,重點不在作品,而在每人每天的改變與關係上歷史的堆疊。歷經一四與一五年的工作坊呈現,今年正式推出《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余彥芳以跳躍、拼貼方式處理時間,企圖以四面舞台並陳生活中的同時性感受與素材,呈現身體的時間記憶。

從二○一三年啟動的「默默計畫」,是編舞家余彥芳與一群創作夥伴開啟的長期創作磨合過程,重點不在作品,而在每人每天的改變與關係上歷史的堆疊。歷經一四與一五年的工作坊呈現,今年正式推出《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余彥芳以跳躍、拼貼方式處理時間,企圖以四面舞台並陳生活中的同時性感受與素材,呈現身體的時間記憶。

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默默計畫2017

6/2~3  19:30   6/3~4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www.facebook.com/DarkEyesLabFans

編舞家余彥芳的「默默」計畫始於二○一三年十月的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時任勞委會主委的潘世偉面對輿論質詢,說自己「都默默關心」事件發展,「默默」一詞從此撞進余彥芳心底。她聚集了一票舞蹈、戲劇、影像、燈光、音樂、舞台設計,不以「作品」為考量,開啟長期創作的磨合過程,回望台灣當代社會議題。

「這個計畫寶貴的,是在每人每天的改變與關係上歷史的堆疊。這個紮實在長的東西,我們必須一直回頭看。」余彥芳說,「默默」始於關廠工人連線,但也早已跳出這個脈絡,她始終說不清「默默」的指涉,終於某次排練與計畫初期就參與的李銘宸唇槍舌戰,被逼急的她吐出:「默默就是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即成這次演出的名稱。

思考日常與表演的界線

他們三年多來拉長戰線地以工作坊呈現每個階段的磨合與轉變,二○一四年初《默默計畫Work-in-Progress I》以肢體去思考結構、社會關係,二○一五年底《默默計畫Work-in-ProgressⅡ》則更靠近了戲劇語彙,以「生、老、病、死」為主軸,試圖開啟並回看,在生命時間循環裡形塑出什麼樣貌的身體。

近年活躍於戲劇圈的余彥芳,創作語彙自然趨向尋求舞蹈與戲劇的交集,「這次我們尋找光譜中間位置的企圖又更明顯了。我想知道,舞蹈的故事性、戲劇的肢體性是什麼?」「有次在柏林地鐵中,我看到一個嗑藥的男人,在恍惚狀態中像跳舞,周圍有三個警察以極其緩慢而準確的動作靠近他,幾乎像是表演,但又真的是日常生活呀。」

身體的故事性、日常生活的肢體性,舞蹈/戲劇、抽象/具象……她思考界線,與界線如何產生,如何打破。她說:「或許這根本不是界線,而是黏土,可以彼此相黏接。」

以跳躍、拼貼方式處理時間

本作是先前計畫的延伸與整理,她向時間提問,是時間啟發她對身體的思考。「時間既線性,但又完全主觀,」余彥芳以跳躍、拼貼的方式處理時間,「它有時浮上水面,有時沉進水底,你根本看不到。」

對編舞家來說,身體記得所有隱而未顯的時間,「身體能記錄我們做了什麼、去了哪裡,感受到的所有感官。」如作品某段是表演者林素蓮似不可控的附魔者,讓身體自行回溯所有感官經驗,直到最初沒有記憶的空白時刻。

她企圖以四面舞台並陳生活中那些豐沛的同時性感受與素材,「這奠定了時間的流動,或者說,也是因為時間的推動,事情不得不持續發生。我希望在這時間流中,呈現精準與混亂。」因此,她讓肢體從遊戲與日常生活出發,「遊戲關於群體、人的參與,日常生活則是靠近私歷史,需要很細膩地看,也能呈現與空間的對比。」

身為一個創作上的slow cooker,將「計畫」搬上「舞台」也不免讓余彥芳困擾,「這不是一個『表演的』表演,希望能在其中保留workshop的感覺。想讓觀眾感覺自己就在這裡,時間就成立了。」至於這魔幻時刻如何抵達?「秘密。」她神秘地笑了。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