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適逢呂泉生百歲冥誕,回顧其生平為兒童音樂教育的努力,更讓人感念其為台灣留下的豐富音樂資產。(星影雅歌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以樂載道 以歌逐夢

記「台灣合唱音樂之父」呂泉生

他所採編的民謠如〈丟丟銅仔〉、〈一隻鳥仔哮啾啾〉,對台灣人來說,如同母親的聲音那般熟悉;他所寫的歌曲如〈杯底不可飼金魚〉、〈搖嬰仔歌〉與〈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可說是台灣人共同的音樂回憶。呂泉生,這位為台灣歌樂耕耘沃土、埋下無數種子的前輩作曲家,今年正逢他的百歲冥誕,回顧其一甲子為台灣音樂的努力,唱著、聽著他所寫的優美旋律,讓人更緬懷其「以樂載道,以歌逐夢」,展現愛、光明與和平的文化深度。

他所採編的民謠如〈丟丟銅仔〉、〈一隻鳥仔哮啾啾〉,對台灣人來說,如同母親的聲音那般熟悉;他所寫的歌曲如〈杯底不可飼金魚〉、〈搖嬰仔歌〉與〈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可說是台灣人共同的音樂回憶。呂泉生,這位為台灣歌樂耕耘沃土、埋下無數種子的前輩作曲家,今年正逢他的百歲冥誕,回顧其一甲子為台灣音樂的努力,唱著、聽著他所寫的優美旋律,讓人更緬懷其「以樂載道,以歌逐夢」,展現愛、光明與和平的文化深度。

「泉湧之聲」呂泉生的音樂種子

2016/12/29  19:30 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

INFO  0975-112620

他的音樂,以樂載道,以歌逐夢,是台灣人群體的記憶,展現愛、光明、和平的積極進取。他的教育理念,誨人不倦,以人道關懷為本,技術訓練為途徑。他帶領的「榮星兒童合唱團」,培育出無數優秀人士,是許多小朋友共同的回憶,更成功地啟蒙了台灣的合唱教育。

他是呂泉生(1916-2008),「台灣合唱音樂之父」,集創作、教育、指揮等多重角色於一身。走過一甲子,他所種下合唱教育的種子,早已遍地開花,持續成長茁壯。今年適逢其百歲冥誕,回顧其生平為兒童音樂教育的努力,更讓人感念其為台灣留下的豐富音樂資產。

成立榮星兒童合唱團  作育無數英才

「這是一種情操教育,而且須從小培養。」問起榮星兒童合唱團,《呂泉生—以歌逐夢的人生》及《呂泉生的音樂人生》作者、也是呂泉生媳婦的孫芝君一針見血地形容呂泉生的教育理念。這是由呂泉生與企業家辜偉甫共同創立的合唱團,在音樂教育及推廣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為台灣的合唱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舉凡台灣中生代的音樂家,以及數不清的各行各業優秀人士,很多出身榮星合唱團。孫芝君回憶說:「辜先生與呂老師私交甚篤。辜先生雖是一位企業家,但他最大的願望是促進兒童福利,希望能陪伴小朋友成長,幫助他們。而當時台灣只有小學有合唱團,尚未有民間兒童合唱團,他與呂老師的理念一拍即合,於是就由辜先生出資並提供場地,呂老師擔任團長及指揮,榮星兒童合唱團就此開跑。」

因為呂泉生與辜偉甫的號召力,當年榮星兒童合唱團的成立,可謂樂壇盛事,吸引了很多優秀的小朋友來報考,能夠進入從這個合唱團到畢業,要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本事。榮星於一九五七年成立的,正是台灣邁向工業時代的初期,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嬰兒潮」亦方興未艾。孫芝君點出了這個重點:「當年有能力讓小朋友去學樂器的家庭並不多,而這個團在成立之初是不收學費的,光就這一點,就吸引了很多中產階級的子女前來報考。報名很踴躍,所以很有機會挑選到優質的學生。」

除擇優而教之外,有效率的教學更是致勝關鍵,要如何訓練小朋友的發聲,孫芝君表士:「最重要的,母音一定要唱好,不論是唱到容易或是困難的音域,母音的口型都不能改變,他(呂泉生)也要求同學要用肚子呼吸,一旦成為習慣,聲音就能唱得出來,高音自然就能上的去。他也善用孩子們的模仿能力。」

以樂載道  傳遞愛、光明與和平

呂泉生早年赴笈日本,一九四三年回台後,開始採集編整閩南民謠,並大量創作本土歌曲。他力阻日本軍國文化的強勢侵襲,開闢屬於台灣音樂啟蒙主義,匯集成強大的創作力,在他的音樂中,聽見市井小民的心聲,土地的呼吸,社會的脈動、時間轉動的回音,更見證了歷史的軌跡,在過去、現在、未來中,不斷傳唱。

他上山下海採集民歌,是為尋找創作的素材與靈感。孫芝君說:「他以作曲家的角度來進行採集,是為了創作,而他是為社會大眾而寫,所以會從採集到的作品中去選擇適合編寫成歌的素材。譬如他所編寫的《丟丟銅仔》在首演時就相當受歡迎,捨棄了歌曲的複雜性,希望大家都有能力唱他的歌曲。」

光復初期,在官方強力推行國語文化的政策下,本土音樂在這段歷史中顯得黯然失色。中小學音樂課本中,幾乎清一色為來自中國的作曲家的歌曲或國外翻譯作品,或是帶有「反共抗俄」的愛國意識,才得以在台灣流傳無阻,相形之下,台灣本土的曲目是相當缺乏的。孫芝君說:「因此,呂老師要為合唱團大量創作。但呂泉生也為一般人創作,譬如《兒童節歌》、《三月來了》等等。」       

呂泉生的歌曲發揮人道主義精神,篤信愛、光明與和平。他與王昶雄為在異鄉打拚的人們所寫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傳遞的是光明;在滿城烽火中表達對妻兒的思念與疼惜的《搖嬰仔歌》,講述的是愛;在二二八事變發生時對時局的感慨,期盼用《杯底不可養金魚》來杯酒泯仇,啟發的是和平。正如孫芝君的形容:「他求仁得仁、不虞匱乏。他用音樂表達對這片土地『生於斯、長於斯』的獨特情感。」

呂泉生的音樂,展現的是平凡中的精采與對時代的緬懷。藉著這百年冥誕的時刻再次爬梳台灣音樂發展的脈絡,使我們能在此基石上遞送音樂的香火,傳承文化的命脈。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