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乾琦《非戰之戰》。(© 張乾琦、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及其玟畫廊 立方計劃空間、TKG+ 提供)
藝@展覽

冷戰,誰的戰爭?

冷戰,在世界的歷史中是標誌鮮明的一段,大國的對峙,對身在島國的人民,有著怎樣的影響與回憶?藝術家張乾琦透過訪談走過這個年代的母親,生存的奮戰與世界的冷戰形成強烈對比;自冷戰時沿襲至今「萬安演習」,袁廣鳴則透過空拍,反映國家機器對人民身體自由的箝制權力……

冷戰,在世界的歷史中是標誌鮮明的一段,大國的對峙,對身在島國的人民,有著怎樣的影響與回憶?藝術家張乾琦透過訪談走過這個年代的母親,生存的奮戰與世界的冷戰形成強烈對比;自冷戰時沿襲至今「萬安演習」,袁廣鳴則透過空拍,反映國家機器對人民身體自由的箝制權力……

非戰之戰張乾琦個展

即日起4/29 台北 立方計劃空間

INFO  02-23689418

明日樂園袁廣鳴個展

即日起4/29 台北 TKG+

INFO  02-26590798

「一個國家一旦無法被征服,並與鄰國處在永恆的『冷戰』狀態,這個國家可能會盛行什麼樣的世界觀、信仰和社會結構。」張乾琦於「非戰之戰」個展作品《你與原子彈》,援引喬治.歐威爾的〈你與原子彈〉作為聲音裝置的文本,這件作品與單頻道錄像《非戰之戰》相呼應,從私視角和個人觀點形構關於冷戰的今昔一二。

透過訪談母親  對照冷戰年代

「非戰之戰」為鄭慧華策展之「現實秘境」計畫之一,該計畫以冷戰歷史經驗及其影響為線索,重新思索當下亞洲內部之間、以及亞洲與世界的關係。近年台灣藝術家回溯冷戰時期的政治、社會與文化議題者,不在少數,有如張乾琦生於一九六○年代者,或如蘇匯宇、蘇育賢等一九七○、八○年代出生者,而在太陽花學運發聲的解嚴後世代,未曾經歷過冷戰滋味,仍試圖從梳理父執輩的生命經驗當中,窺探冷戰遺留的不再被提及、或被忽略的集體意識。

張乾琦是台灣唯一加入馬格蘭通訊社(Magnum Photos)的成員,在受邀製作一部台灣和冷戰相關作品後的某日,張乾琦好奇向母親詢問是否知道「冷戰」,母親回答他:「那是誰?」這便成了《非戰之戰》創作的觸媒,對當時求溫飽的台灣百姓,「冷戰」究竟深入他們的生命多少?

《非戰之戰》主要被拍攝暨受訪者是張乾琦的母親,由他擔任訪問者。張乾琦的母親一九三八年出生台灣中部貧困山區的農村,未受教育的她,大半輩子幾乎都在工作,從事農務、當洗衣婦、清潔婦,一生僅求溫飽並拉拔五個孩子長大,對於台灣曾歷經世界最長的戒嚴時期,她幾乎毫無所知,她說自己都忙於工作,她記得當時村子沒電,結束一日農務工作後,她常騎舊單車到最近的鎮上,為家裡的電池充電,載著張乾琦和電池在夜晚回家的路上,經常不小心跌進污濁的小溪裡。她不記得蔣介石過世,但知道陳水扁之後的三位台灣總統。

和張乾琦母親的訪問及生活畫面穿插的,是冷戰期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影像來自匈牙利鐵幕博物館(Iron Curtain Museum)和馬格蘭檔案庫。與片中甘迺迪、雷根總統等政治人物激昂的反共宣言,因冷戰對峙的國家陣營、爆發的戰亂、被迫分隔東西(德國)和南北(韓國)等國家對照,張乾琦母親的大半輩子雖經歷了冷戰,她只為家庭的生存而戰。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