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勇德指揮香港華樂團演出。(新加坡華樂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綻繽紛在獅城——新加坡╱音樂概況

在地化與多元化 繽紛中走向未來

新加坡華樂發展歷程與現況

除了承接學習中國傳統的樂曲,新加坡華樂界也積極發展擁有在地特色的創作,除了融合馬來、印度特色的樂風,更發展現代音樂的聲響概念,無明確旋律的現代音響,重視節奏無限強弱懸殊的層疊,豐富而多彩。而除了大型華樂團,也發展出室內樂形式,演出結合西樂,古典融進爵士,傳統融合時尚,華樂的聲音已經演變得相當多元。

除了承接學習中國傳統的樂曲,新加坡華樂界也積極發展擁有在地特色的創作,除了融合馬來、印度特色的樂風,更發展現代音樂的聲響概念,無明確旋律的現代音響,重視節奏無限強弱懸殊的層疊,豐富而多彩。而除了大型華樂團,也發展出室內樂形式,演出結合西樂,古典融進爵士,傳統融合時尚,華樂的聲音已經演變得相當多元。

華樂,在不同的地區或稱民樂、國樂與中樂,如同它的名稱般,在各地也有迥異的發展。在新加坡從事華樂事業廿多年,目前身為幾個樂團的指揮與音樂總監的我,僅能從所接觸與觀察的氛圍來簡要敘述這一龐大的課題,不足之處請多包涵。在此,我把新加坡華樂針對所演奏和創作的分成下列三部分,每個部分盡可能從音樂作品風格、創作元素特色、演出展現形式來進行分享。

勤苦傳承

我有幸出生於一九六○年代後。小學時開始接觸華樂,常聽師長們訴說前輩們如何在資源有限而條件困難情況下學習華樂器樂演奏。作品有限,很多時候都得靠前輩們聆聽唱片把樂譜想聽寫考試一樣記下來。眾多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作品如《草原上》、《豐收鑼鼓》、《農民的歌聲》、《美麗的壯錦》、《花好月圓》、《彩雲追月》等,一般篇幅較短,而在編創手法上也相對較簡單。除了大型樂隊,這時期器樂齊奏和小合奏也都盛行。此外在民間也有由不同方言特色的地方音樂社團(包括福建南音、廣東、潮州、客家、海南等等)。這些地方音樂今後也成了新加坡當代華樂創作的根源。可以說這個時期的新加坡華樂,基本上與中國的傳統古典與民間音樂為主。

萌芽發揚

六○年代末七○年代初,是新加坡華樂發展的重要轉捩點。當時隸屬國家劇場的華樂團灌錄了第一張黑膠唱片《鼓樂迎春》,曲目包括《豐收歌》、《武術》、《社慶》等。電視台主辦了包含華樂的第一次「音樂歌唱大比賽」;教育部成立了「新加坡青年華樂團」等,都激起了華樂演奏與創作的興趣與風潮。青年華樂團的成員以當時新加坡各學校的華樂菁英為主,很多後來成為「新加坡人民協會華樂團」(職業)與香港中樂團的專業樂師。其中以作曲家潘燿田先生為代表,創作、改編和編配了無數的富有新加坡特色的作品如舞劇音樂《女媧》、《席方平》、《唐璜》;合奏《兒時三月天》、《西岸甘榜》等。

七○年代中後,出現了許多融入新加坡馬來、印度乃至歐亞族群的音樂和藝術素材的華樂作品。其中代表作有作曲家楊培賢的《天堂胡姬園》(加入馬來與印度民族樂器演奏);沈文友的《浪裡銀橋綠蔭來》(歌頌以新加坡第二任總統命名的大橋)等等。這時期掀開了一股改編馬來民歌、印度器樂參合的華樂。除了大合奏、小合奏也有許多的獨奏。在開發新加坡特有作品的同時,更多中國、台灣的傳統音樂創作流傳到島國,彭修文、顧冠仁、馬聖龍、瞿春泉等人的作品尤其流行。

一九八○年代,教育部主辦青年節院校藝術匯演(小學、中學、高中華樂團),每年均委約不同的海內外作曲家為這項活動的指定曲目創作。題材從新加坡有關的人文藝術如詩歌、美術、傳說,到結合人文價值觀教育的寓言、哲理、古詩詞等,為普及和積累當代華樂作品,有其非常正面的推動與影響。這時期的華樂,從曲式、和聲到織體都更加學院化、複雜化。

一九九七年「新加坡國家華樂團」正式成立,建團迄今樹立無數里程碑,其中,由第二任音樂總監葉聰先生引領的「南洋風格」華樂,為新加坡華樂打造了獨樹一幟的特色。為促進世界各地的華樂創作,並發揚自身特有的「南洋樂派」,新加坡華樂團自二○○六年開始,每隔三年舉辦「新加坡國際華樂作曲大賽」。此舉不但募集了眾多的新時代華樂,更發掘了一批為華樂創作的新生代。音樂素材不再只局限在本土的民族音樂。從內容、思維到創作手法,已包含東南亞周國的元素,身居異鄉的情懷,無明確旋律的現代音響,重視節奏無限強弱懸殊的層疊,豐富而多彩,新穎卻引人遐思。

奏響未來

二○一五年,新加坡慶祝了建國五十年。這一年喚起了全民思考新加坡的獨特性與未來。華樂在這彈丸小島上,可說是發展蓬勃生生不息。

除了以上主要以大型華樂團為主的華樂氛圍,近年來許多小型的團體相續成立。演奏形式以華樂室內樂為主體的「鼎藝團」,也致力與發揚新華樂室內樂作品,自二○一二年起主辦「新加坡國際華樂室內樂作曲比賽」,為這一新穎的型製找到了新的聲音與生命力,持續前進。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主辦的全國比賽,也逐漸吸引更多同類室內樂團參加。胡琴重奏、古箏重奏、吹打樂團、阮咸樂團等相繼發展起來,各自所委約和自創的曲目題材不限,從中華古典乃至世界名曲、西方古典至當今流行,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當下年輕人為主的團體之一「鼟樂團」,也早已打破單一器樂的組合。華樂結合西樂,古典融進爵士,傳統融合時尚,華樂的聲音已經演變得相當多元。就連演出的呈現方式也早已有多樣合體。以華樂為主,其他結合的從較近類的戲曲、偶戲、舞蹈、書法、繪畫、沙畫、演唱,到跨界的電影、話劇、時裝、視覺藝術、裝置藝術、默劇、美食等,華樂在新加坡的演變相信會與時俱進,成為國家文化的一朵奇葩!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