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秀君(林韶安 攝)
專題 藝術家母親的「媽媽經」

學舞蹈的人,需要經歷自己的人生 長弓舞蹈劇場四兄弟的母親——宋秀君

由張堅豪、張堅志、張堅貴與張鶴千四個兄弟組成的「長弓舞蹈劇場」,創立迄今已邁入第九年,表演足跡跨足海內外,成績有目共睹。成就兄弟四人舞蹈之路的,正是他們的母親——宋秀君。她自己就是個愛舞之人,從事幼教工作之餘,還投入舞蹈教學,也帶著自己的兒子們學舞跳舞,她說:「學舞蹈的人,需要經歷自己的人生,才能萃取出不同的歷練。」她比任何人都明白,必須要讓孩子繼續闖蕩碰撞,才能在困境中激發出獨一無二的舞步。

由張堅豪、張堅志、張堅貴與張鶴千四個兄弟組成的「長弓舞蹈劇場」,創立迄今已邁入第九年,表演足跡跨足海內外,成績有目共睹。成就兄弟四人舞蹈之路的,正是他們的母親——宋秀君。她自己就是個愛舞之人,從事幼教工作之餘,還投入舞蹈教學,也帶著自己的兒子們學舞跳舞,她說:「學舞蹈的人,需要經歷自己的人生,才能萃取出不同的歷練。」她比任何人都明白,必須要讓孩子繼續闖蕩碰撞,才能在困境中激發出獨一無二的舞步。

廿多年前藝術資源貧乏的雲林斗六市,有一個大家口耳相傳的「宋老師」,白天任職幼教工作、晚上走訪各處教舞。她前後生了四個兒子(張堅豪、張堅志、張堅貴、張鶴千),各個從小習舞,不顧娘家反對:「男孩子跳舞做什麼?」她深信一技之長絕對能帶人走得更遠。不久後,其中一個孩子告訴她:「媽,我現在知道妳讓我們走這條路,會帶我們到哪裡了。」彼時斗六沒有教學舞蹈的國中,孩子小學畢業以後便往嘉義、左營進修。再過幾年,「長弓舞蹈劇場」正式立案,張家四兄弟從台灣跳到國際舞台。

給他們「帶得走的能力」

宋秀君生於雲林斗六,是放棄過夢想成全家庭的人,也是重拾夢想成就自己的人。她說小時候家裡哪有經濟能力培養孩子的興趣?從商校畢業後,她隨即投入職場,拿到薪水後做的第一件事,是擠出時間到各大專院校「參加聯誼」——「可是我的目的不是聯誼啦!」她笑著解釋:「是跳舞。」彼時大學舞會正夯,宋秀君以斗六為圓心向南向北跑攤,借此平息身上按捺不住的舞蹈細胞,重溫少女時期的興趣。

但凡週末,她只顧著從早上一路跳到晚上,再從單身一路跳到結婚生子,連進產房前一刻都在學新舞步,接著從業餘跳到專業,慢慢成為斗六人口中的「宋老師」,到社區大學、老人會館等地教學,一個月只收五百塊,一週兩堂課,一次2.5小時,上過的人都喊「賺到」。宋秀君說跳舞必得細水長流,「不能因為讓他們有經濟壓力就不來上課了,要讓身體一直熱著才行。」

由是,跳舞也成為她贈予孩子最大的瑰寶。從事幼教卅餘年,她記得初入職場時,聽人說廿一世紀的趨勢是「人人都要培養能夠『帶得走的能力』」。宋秀君當機立斷:「所謂帶得走的能力,就是習得一技之長。」於是想也沒想,便帶著兒子學舞。那幾年恰好碰上知名舞者賀連華返鄉,於斗六開班授課,上課前她給孩子耳提面命:習舞不是兒戲、不是捧場名師、更不是為了逢年過節在親戚面前「表演」;同時,也強調人生的選擇權仍然在自己身上。

宋秀君說她沒有讀過很多書,又說像她這樣的人經常會要求下一代書讀愈多愈好,但她只念茲在茲當初父母親沒能指點更多人生經驗,讓她繞了一大圈才進入幼教事業。總而言之,宋秀君的教育理念在於能給孩子更多選擇,而非掙一張學歷文憑,以分享自己走過的冤枉路、且能不限制他們未來的發展為要。結果是:四個兒子真的全走上了專業舞者之路。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