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茱莉亞.費雪(Felix Broede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國小提琴家

茱莉亞.費雪 在音樂裡,請做唯一的自己

小提琴家茱莉亞.費雪是柏林愛樂、紐約愛樂等一線樂團經年邀演的獨奏家,「面對音樂,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觀點。」這是她在訪談中不斷提起的一句話,也是她自小到大的準則。「永遠關注音樂,而不是事業」可說是她的事業座右銘,不沉醉既得掌聲與成果,她不斷努力開拓曲目,絕不自我設限。強調個人觀點,卻不致標新立異、睥睨他人,這或許是導因於費雪永遠記得曼紐因說過的一句話:「當我們把巴赫的夏康舞曲演到非常非常好的時候,也就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和平。」

小提琴家茱莉亞.費雪是柏林愛樂、紐約愛樂等一線樂團經年邀演的獨奏家,「面對音樂,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觀點。」這是她在訪談中不斷提起的一句話,也是她自小到大的準則。「永遠關注音樂,而不是事業」可說是她的事業座右銘,不沉醉既得掌聲與成果,她不斷努力開拓曲目,絕不自我設限。強調個人觀點,卻不致標新立異、睥睨他人,這或許是導因於費雪永遠記得曼紐因說過的一句話:「當我們把巴赫的夏康舞曲演到非常非常好的時候,也就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和平。」

人物小檔案

◎ 12歲獲曼紐因小提琴大賽少年組首獎暨巴赫詮釋獎;13歲獲歐視青少年音樂大賽(Eurovision Competition for Young Instrumentalists)首獎。

◎ 1997年與指揮巨擘馬捷爾(Lorin Maazel)共同演奏巴赫雙小提琴協奏曲後,深受大師欣賞,2000年即與馬捷爾擔任首席指揮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合作,開啟獨奏家生涯。

◎ 2006年以德國最年輕教授之姿進入法蘭克福音樂院任教,2011年接下恩師舒馬茜蔻之職,轉任教於慕尼黑音樂院。

演奏時樂念執著又綿長,說起話來口吻卻相反:總是先靜默,接著兩、三句話回覆,再靜默,再接著兩、三句話,整段聽來就像一首穿插大量休止符的樂曲,思考與回覆交錯,流露誠懇,也流露精準。

一九八三年生,現年卅六歲的小提琴家茱莉亞.費雪(Julia Fischer)已是柏林愛樂、紐約愛樂等一線樂團經年邀演的獨奏家,過往曾數次拿下樂壇最重要的幾項錄音大獎(包括德國「古典回聲獎」、法國「金音叉獎」等),同時擔任音樂院教授至今屆滿十六年。一路走來除了總是樂壇焦點,更令人佩服的是,她的發展非常穩定,穩固如大作曲家經典作品中那些無可替換的音符。「面對音樂,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觀點。」這是她在訪談中不斷提起的一句話,是她自小到大的準則,也是她不斷提醒學生的重點,而這似乎也不無可能,正是她成功的秘訣。

舒馬茜蔻與顧爾德教會我的

費雪的父親為數學家,母親為鋼琴家,從小生長在母親的琴聲裡,她說她從來沒想過要從事音樂之外的工作。四歲那年,母親開始讓她上小提琴課,受教於鈴木教學法教師提稜(H. Thelen),「媽媽覺得那種活潑、強調環境培養樂感的理念很好。我在每週一次的大班課裡,又可以學琴又可以和朋友玩躲貓貓,然後為了在大家面前演奏好,回家也自然會想練習,因此拉琴對我來說一直像遊戲,而不是功課。」由於每週都要「公開演出」,因此在七歲時,費雪就已經感覺自己不只是「想要」成一位小提琴家,而是「已經」是一位小提琴家了。

如果說第一段學習為費雪培養出了深層的熱愛,在下一位小提琴老師杜布蘿絲卡(L. Dubrowska)身上,費雪學到的是面對與解決問題。「杜布蘿絲卡要求很嚴格,做事很有條理,她為了解釋清楚某些技巧,會想盡辦法用各種生活化比喻讓我們了解,她會說:分弓(détache)像拍灰塵,頓弓(martéle)像盪鞦韆,斷奏(spiccato)像在運球。這些都讓我銘記在心,也深深影響了我後來的教學方法。」

到了九歲,在第一任老師建議下,她開始與慕尼黑音樂院的老師舒馬茜蔻(A. Chumachenco)上課,「我和她上了十二年的課,從沒想過出國,因為我覺得不會找到比她更適合我的老師了。」舒馬茜蔻成長於二戰剛結束時,由父親——俄羅斯小提琴學派奠基者奧爾(L. Auer)的學生啟蒙,後師事曼紐因、西格提(J. Szigeti),曾獲伊莉莎白大賽銀牌,與克萊曼、帕爾曼等人共為同輩佼佼者。費雪在舒馬茜蔻門下,更加茁壯自己「是一位小提琴家」的期待,「她幾乎不談技巧,而總是在談詮釋、談作品本身和作曲家,她要讓我們每個學生都找到屬於自己『讀』譜的方法。」

舒馬茜蔻亦可以說是費雪的精神導師。費雪在十三歲獲得曼紐因大賽少年組首獎暨巴赫詮釋獎,隔年又獲得歐視青少年音樂大賽首獎後,知名度大開,這些顯赫的「戰果」都沒有打亂費雪專注音樂本身的心思,「老師告訴我:妳不該想著妳的演奏事業要如何維持五年或十年,而是要想著如何維持五十年或六十年。」

談及自己的學習,費雪說還有一塊常常被忽略,就是她的鋼琴師承。最初由鋼琴家母親啟蒙,後來與前慕尼黑音樂院鋼琴教授揚科(A. Janke)學習。揚科曾出版一系列鋼琴教材,除在德國發行,日本還曾引進翻譯。費雪與揚科共學習了十五年,她說這位老師幫自己建立起的是對莫札特、貝多芬到舒伯特一脈相承之德奧體系作品的紮實認識,揚科不僅教她識清句法結構,也持續把最新發現的歷史研究、當代文獻都介紹給她,「還有,手指的訓練也讓我拉奏小提琴至今都沒有遇上太多肌肉的問題。」

彈鋼琴至今仍是費雪最喜愛的事之一。二○○八年她在法蘭克福舊歌劇院舉行音樂會,於上半場演奏聖賞斯的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下半場演奏葛利格鋼琴協奏曲,「雙聲帶」成就總為樂迷津津樂道,而更實際的是,費雪說她在準備小提琴作品時,也都會練習好鋼琴聲部以獲得更全面的認識,即使是許多專職鋼琴家視為頂級挑戰的布拉姆斯、法朗克奏鳴曲伴奏,她也都能掌握在手。

除了歷來老師的指導,熟悉費雪的人都知道加拿大鋼琴家顧爾德是她永遠的偶像,「不是說他的生活態度影響我,是他彈琴的那種自信,我聽不見他遵照了誰的傳統、模仿了誰,他的巴赫就是他自己的樣子。他一輩子始終如一在樂譜裡尋找自己的看法,這啟發了我的詮釋觀,也是我在教學時會不斷告訴學生的。」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