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劇院的落成,讓人期待其能啟動中台灣的藝術欣賞與創作熱潮。圖為大劇院觀眾席。(張震洲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6表演藝術回顧/現象觀察 新地標節目精采 餘各場館工期延宕

現象1:臺中國家歌劇院正式開幕,啟動中台灣藝術潮

歷經近兩年的修繕,臺中國家歌劇院終於開幕了!歌劇院從興建到開幕,風波不斷,雖然最後歸屬中央,但仍肩負「民眾展演平台」的責任,必須照顧台中市民並連結在地的表演團體,讓表演藝術可以深入當地,期待翻轉整個中台灣的藝文環境,從開幕季節目的安排上,亦可以看到營運團隊的用心與接地氣的努力。相較於中台灣新地標的落成啟用,臺北藝術中心在年底爆發的包商倒閉,與臺灣戲曲中心的開幕延後,卻在今年的表演藝術圈,投下了震撼彈……

歷經近兩年的修繕,臺中國家歌劇院終於開幕了!歌劇院從興建到開幕,風波不斷,雖然最後歸屬中央,但仍肩負「民眾展演平台」的責任,必須照顧台中市民並連結在地的表演團體,讓表演藝術可以深入當地,期待翻轉整個中台灣的藝文環境,從開幕季節目的安排上,亦可以看到營運團隊的用心與接地氣的努力。相較於中台灣新地標的落成啟用,臺北藝術中心在年底爆發的包商倒閉,與臺灣戲曲中心的開幕延後,卻在今年的表演藝術圈,投下了震撼彈……

眾所矚目的臺中國家歌劇院(以下簡稱歌劇院)終於在今年九月卅日,重新打開大門,迎接喜愛表演藝術的愛好者。歌劇院有可容納兩千人的大劇院、八百人左右的中劇院與兩百人的小劇場及戶外劇場。由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設計,受全國所有表演藝術愛好者期待,亦成為中台灣的國際新地標,但是在前年底,當內部工程尚未完成時,市府匆促啟用,而惹來一片撻伐之聲,所以當年文化部長洪孟啟一上任,馬上閉館繼續進行內部工程,一直到今年才正式開幕。

但相較於近年來台灣的大型公共工程的進展,歌劇院的命運尚不算多舛,撇開紛擾不休的台北大巨蛋和多次通車跳票的桃機捷運不談,與表演藝術相關的建設:臺灣戲曲中心與臺北藝術中心,也都因驗收、包商倒閉等問題,導致工期延宕,試營運節目無法如預期正式推出,讓原本就要先敲定檔期、安排節目的籌備單位或是演出團隊,疲於奔命、揣揣不安……

歌劇院元年   節目開紅盤

歌劇院在八月廿六日的開館(開門)典禮,由以研究台灣民俗與戲劇著名的學者邱坤良教授規劃,以台灣傳統建醮的概念,進行「淨.水」的開門儀式,集合傳統表演與民俗學者,為中台灣表演藝術界卅年來最重要的表演藝術場所祈福,希冀歌劇院可以順利開展。九月卅日冠蓋雲集的隆重開幕式,因為沒有邀請伊東豊雄上台致辭,而受到批評,但卻無法抹掉歌劇院元年規劃節目的用心,從九月初節目一開賣,已有節目完售,或是開出長紅,讓向來被視為票房毒藥的台中,洗去惡名。

歌劇院從興建到開幕,風波不斷,從歸屬地方到成為中央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成員,過程中不難察覺政治角力的陰影,雖然最後歸屬中央,但仍肩負「民眾展演平台」的責任,必須照顧台中市民並連結在地的表演團體,讓表演藝術可以深入當地,期待翻轉整個中台灣的藝文環境。因此雖同隸屬國家表藝術中心,但北、中仍不盡相同,例如場地申請方面,因為有「民眾展演平台」的理念,所以比起國家兩廳院須更照顧當地的表演團體,而且相較於台北,推廣也得更用心,例如舉辦更多主題式的講座與音樂會導聆等。

在音樂節目的規劃方面,由於是歌劇院元年,所以端出許多大菜。第一場登上歌劇院的是位在台中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由簡文彬指揮,演出以台中市文化局局長路寒袖的詩作為新文本的華格納樂劇《崔斯坦與伊索德》,請來楊照現場朗讀,是在地組合的例子。爾後胡德夫的演唱、朱宗慶打擊樂團、九天民俗技藝團的傳統大鼓等演出節目非常多元。由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與瓦倫西亞蘇菲亞皇后劇院製作的華格納樂劇《萊茵黃金》, 則由國家交響樂團負責樂團音樂,呂紹嘉指揮,開啟跨國合作。

連結在地與國際   用心培養觀眾

這類國際製作、台灣樂團演奏的跨國合作音樂節目在台中似最受青睞,因為邀來的節目都是一時之選或是近年叫好又叫座的精采製作,南北樂迷都願意舟車勞頓到台中朝聖。十一月初在中劇院連演三場的《孤絕詠歌——冬之旅》,當然也是南北愛樂者朝聖的對象之一。這齣由德國當代作曲家漢斯.詹德(Hans Zender)在一九九三年以舒伯特連篇歌曲《冬之旅》為文本,融入戲劇的觀者理論與使用表現主義手法完成的當代音樂作品,在今年六月的巴比肯藝術節,由英國影像劇場導演妮夏.瓊斯(NetiaJones)以多媒體、舞台設計等戲劇元素,將《冬之旅》中詩的意境搬上舞台,由當今最紅的英國男高音博斯崔吉(Ian Bostridge)演唱、國臺交擔任樂團部分的演出,許多樂迷在這三天輪番來到台中,就只為了一睹博斯崔吉的風采。

加上劇場元素的國際合作,是在台中推廣音樂的最佳方式,因為純音樂的聆聽需要專業素養門檻,名氣不夠大,再優秀的表演團體與音樂家在此,票房也難開紅盤,但是加上其它舞台元素,醒目的視覺效果的確可以吸引在地人的目光,而由國臺交協助演出,與中台灣當地愛樂社團的緊密連結,一方面可以節省其他樂團到台中的經費,亦可以培養在地觀眾,達到國際合作與連結地方的成效。

說到名聲響亮,十一月底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與指揮大師楊頌斯的演出,是台中少數可以完售的純音樂會。巴伐利亞廣播來台共演出三場(台北兩場,台中一場),三場曲目完全不同,而且在台中演出馬勒第九。馬勒的音樂,在台灣有一群瘋狂的愛好者,瘋狂的程度不亞於華格納,所以台灣不只有華格納圖書館,也有同樣由業餘愛樂者成立的馬勒協會,每週定期舉辦講座,甚至到歐洲旅遊只為尋找馬勒的足跡,所比主辦單位安排在台中演出馬勒第九,亦可見其用心之處。當然我們也衷心的期待,歌劇院的落成能啟動中台灣的藝術欣賞與創作熱潮,而尚在興建或即將開幕的各場館,都能順利啟用,為台灣的表演藝術更添風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