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繩縣「宜野座村文化中心」發布一張維持兩公尺社交距離的觀眾席照,照片裡所呈現的空蕩座席其實已算「客滿」。(宜野座村文化センターがらまんホール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封!? 容「疫」挑戰 大未來!╱國際現況 日本

現實如荒誕派戲劇 劇場「物理性對峙」的難題

在迴避「密閉、密集、密接」空間的防疫原則下,日本的室內場館首當其衝,表演場地立刻關閉,排演多時或早已進入宣傳、售票階段的演出被迫取消或延期,名導平田織佐以彷彿正在上演一齣「荒誕派戲劇」來形容這場巨變。政府雖有紓困方案,但申請繁瑣條件嚴苛,團隊只好一邊申請,一邊對外募資求援。不能現場演出,劇場創作者也未停下腳步,甚至發展出「ZOOM戲劇」這種線上新表演型態。而災難也刺激著創作者的思考,新的戲劇思潮正在創生……

在迴避「密閉、密集、密接」空間的防疫原則下,日本的室內場館首當其衝,表演場地立刻關閉,排演多時或早已進入宣傳、售票階段的演出被迫取消或延期,名導平田織佐以彷彿正在上演一齣「荒誕派戲劇」來形容這場巨變。政府雖有紓困方案,但申請繁瑣條件嚴苛,團隊只好一邊申請,一邊對外募資求援。不能現場演出,劇場創作者也未停下腳步,甚至發展出「ZOOM戲劇」這種線上新表演型態。而災難也刺激著創作者的思考,新的戲劇思潮正在創生……

二、三月中,鑽石公主號事件尚在餘波蕩漾,四間大阪的音樂展演空間(Live house)爆發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新冠病毒群聚感染,總計出現八十三名確診者,足跡遍及日本全國十六個行政區。有鑑於此,日本政府歸納出迴避「密閉、密集、密接(近距離接觸)」空間的防疫原則。該原則於三月底經過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媒體上的強力宣導,成為日本防疫的核心策略。迴避三密空間的準則一出,包含劇場、音樂廳、電影院等同時聚集大量觀眾的室內場館首當其衝,表演場地立刻關閉;排演多時,或早已進入宣傳、售票階段的演出被迫取消或延期。日本現代戲劇界知名導演平田織佐(平田オリザ)更以彷彿正在上演一齣「荒誕派戲劇」來形容這場巨變。

申請紓困手續繁複  劇團募資自求生路

《讀賣新聞》轉述日本國內主要售票網「PIA(ぴあ)」 在五月底的統計,自今年二月至明年一月一整年間取消或延期之演唱會、表演藝術、體育賽事等節目,合計約四十三萬兩千場,推估票房損失高達六千九百億日圓,占全年總營收的77%(註1。若單看戲劇相關團體,依據「緊急事態舞台藝術Network」所發表的調查結果,截至五月中旬,已有十四個演出團隊的損失超過一億日圓,其中更有五個劇團損失在十億日圓以上。

比起企業化經營的大型劇團與場館,小劇場的情況更加嚴峻。許多小劇場演職人員平時即仰賴影視的臨時演員或是排班制工作來維持個人生計與劇團營運。但是疫情導致影視產業停工,而夜間七點過後的禁酒令與迴避三密原則也使餐飲業紛紛暫停營業。在無戲可演又無工可打的雙重衝擊下,小劇場的生存窘境無疑雪上加霜。

日本政府在疫情初期,先投入約四十四億日圓進行紓困,隨後在五月底又針對文化藝術活動投入了五百六十億日圓。具體措施包含減稅優惠;提供無利息、無擔保的防疫專案融資,並且發放持續型的紓困補助金:法人團體最高補助兩百萬日圓(註2);自由創作者則能申請上限一百萬日圓的紓困補助。中央層級外,各地方政府與民間基金會也提出各種針對獨立創作或網路播映的補助計畫,協助藝文團體度過危機。

不過申請中央政府補助的手續繁瑣,還須舉證今年所得比去年同期減少超過50%以上;更被要求切結今後會持續從事藝文創作,種種嚴苛條件也飽受藝文界抨擊。不少劇團一方面申請政府紓困,一方面也透過集資平台來尋求大眾支援。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劇團的單獨募資,最受矚目的則屬近年來致力打造日本版百老匯、迪士尼音樂劇的「劇團四季」。該團為了填補年度三分之一場次公演取消所造成的龐大收入缺口,展開目標一億日圓的群眾募資計畫。另外也有跨劇團的導演、演員、製作公司共同發起「延續舞台藝術於未來基金(舞台芸術を未来に繋ぐ基金)」的募資方案,籌措支持今後整體表演藝術創作環境的資金。

除了劇團在紓困上各自奮鬥,四十個大型劇團、劇場及表演藝術經紀公司也發揮團結力量,組成前述的「緊急事態舞台藝術Network」(註3),建立資訊共享的聯絡網。透過該團體架設的入口網站,即能快速掌握經費補助與劇場防疫措施等所有相關支援情報。

無法現場演出  開發新的線上表演方式

在商業劇場的運作機制中,觀眾的上座率直接影響收益;就創作面而言,觀眾的參與及反饋,同樣是完成作品的必要條件之一。劇場停演的初期階段,不少劇團或劇場在原訂演出期間於YouTube等影音網站線上直播,或將過去的演出免費於網路上公開。這個階段至少先讓戲劇表演不至於中斷,也發揮了撫慰觀眾的功能。近期劇場解禁之後,劇團陸續重啟演出,但是目前多以線上付費觀看的方式,暫時將劇場從地面搬到「空中」。而活躍於遠距辦公期間的「ZOOM」等視訊會議軟體,也意外成為新的創作平台,甚至發展出「ZOOM戲劇」這種新表演型態:演員透過視訊排練,觀眾也透過視訊欣賞現場演出。這個嘗試不只限於現代戲劇,傳統戲劇如歌舞伎演員松本幸四郎便預計自六月底起上演以「ZOOM」為舞台的「圖夢歌舞伎」(註4),透過現代視訊軟體重新詮釋古典名劇《忠臣藏》,頗受矚目。

首都圈之外的縣市較早解禁,劇場恢復運作後所面對的首要課題,即是如何保持觀眾間的社交距離?五月初,沖繩縣的「宜野座村文化中心」發布一張維持兩公尺社交距離的觀眾席照,照片裡所呈現的空蕩座席其實已算「客滿」。館方也提出質問:「如此一來,音樂會還開得成嗎?」這張照片引發業界關注,同時提醒著表演場館必須思考即將面臨的「新日常」(註5)

日本戲劇學者川島健曾提出在劇場中觀眾與作品進行物理性對峙,而這個空間也讓作品在被「消費」的瞬間得以可視化之觀點(註6)。因此無論是線上收看或大幅漸少觀眾入場率,都迫使原本提供作品與觀眾「物理性對峙」的劇場觀念勢必重新調整;而因應後疫情時代下作品與觀眾的新互動模式,甚至也需要找出相符的創作方式。

災難刺激思考  書寫戲劇史的新頁

劇場活動儘管暫時停頓,戲劇的歷史卻仍在繼續往前走。

日本當代戲劇最新一批創作者是經歷過二○一一年東日本大地震、福島核電事故,及二○一六年神奈川相模原市養護院殺人事件的「千禧世代(ミレニアル世代)」。在社會長期蔓延著無助、恐慌的氛圍中,形成了描繪弱勢者眼中世界、或是主張軟弱權利的「軟弱也無妨派(弱いい派)」。然而今年這場疫情,世界各地無一倖免,所有人的立場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親身參與其中的體驗者與弱勢者。對於創作者與觀眾而言,又將會是個激發新戲劇思潮的養分。

位在小劇場聖地下北澤的「本多劇場」,在六月一日東京解除劇場管制當天,隨即推出分別由十一名演員演出的獨角戲DISTANCE。連續七天的「線上公演」,吸引將近七千名觀眾付費收看。從創作理念到觀眾的支持,可以看見戲劇界的腳步沒有因為疫情而停止,反而更加積極回應,摸索今後與疫情共生共存的距離(註7)

在此同時,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認為因疫情取消,無法順利演出的作品同樣是構成戲劇史的重要成分。因此從學界立場提供另一種助力,啟動了史無前例的「未上演」海報、文宣等相關文獻的收集計畫,以記錄、保存疫情下的戲劇活動軌跡。

疫情終將過去,觀眾會再次回到劇場,舞台上群星再度閃耀,新的創作思維亦會不斷創生。令和時代戲劇史的第一頁從新冠疫情開始書寫,即使先由一齣未經排演的荒誕劇開場,但是在舞台上身經百戰的戲劇人,必定能迅速地精準走到自己的位置。

註:

  1. 參www.yomiuri.co.jp/culture/20200531-OYT1T50099/。
  2. 僅限資本額在10億日圓以下,或從業人員少於2000人之民間團體。
  3. 「緊急事態舞台芸術ネットワーク」(jpasn.net/index.html)。
  4. 「圖夢」(zumu)二字的日文發音與ZOOM相近,也帶有實踐夢想的意涵。
  5. 宜野座村文化中心目前已不再維持間隔2公尺的社交距離,而是依照沖繩縣的防疫指示,開放最多5成的觀眾進場。
  6. 川島健《演出家の誕生―演劇の近代とその変遷》(東京:彩流社,2016),頁147。
  7. 日本自5月底開始將防疫方針由消極封鎖調整為「With coronavirus」的新日常生活。

 

文字|李思漢 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