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于倫(攝影 許斌)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美編舞家

洪于倫 把詮釋的自由,送給觀眾

雖然出身企業世家,但旅美編舞家洪于倫不愛提這事,強調自己是家中的「藝術家第一代」,獨立性格鮮明。從小在媽媽簡靜惠的引領下接觸藝術、學舞不輟,洪于倫後來卻專攻心理學,直到有一天重新想起跳舞的快樂,才又重回舞蹈懷抱,選擇現代舞起步,還在紐約組了舞團。去年應舞蹈空間舞團之邀在皇冠藝術節與舞蹈空間舞團合作,洪于倫也首度在台灣展現自己的創作成果。

雖然出身企業世家,但旅美編舞家洪于倫不愛提這事,強調自己是家中的「藝術家第一代」,獨立性格鮮明。從小在媽媽簡靜惠的引領下接觸藝術、學舞不輟,洪于倫後來卻專攻心理學,直到有一天重新想起跳舞的快樂,才又重回舞蹈懷抱,選擇現代舞起步,還在紐約組了舞團。去年應舞蹈空間舞團之邀在皇冠藝術節與舞蹈空間舞團合作,洪于倫也首度在台灣展現自己的創作成果。

洪于倫個子很小,我注意到她連手也長得小,但她說,最喜歡練接觸即興裡的partnering(抬舉),「抬人或被抬,我都想練到很好。因為很少女生可以抬人,更不用說矮個子的女生。」

她練成了,且因此獲得許多工作機會。看她在舞台上扛起比她高上許多的舞者凌空翻轉,是很奇特的經驗。

這個例子十足令人感覺她性格中的強韌。另一個例子是,她帶著在紐約成立六年的舞團Jenni Hong Dance與舞蹈空間合作演出,初次返台發表創作,卻不願以自己的家世背景作為宣傳工具——身為台灣松下企業第三代,她開玩笑說,自己才是家族中的藝術家第一代。

這次回台參加皇冠藝術節,將兩支舊作《無米》No Rice 、《倒轉》Rewind 加上新編的No Translation ,合為《等等 將你》。皇冠藝術節的工作人員說,洪于倫對台灣媒體都問她家事覺得有點悶,在美國,人們問的是她的作品,而非她的家族。

「我家是做企業的,我是跳舞的,所以沒什麼關係。在美國工作是自己找的,做什麼家人都支持。」三言兩語帶過家事,舞蹈,才是正題。

從朝九晚五,到每天跳舞

洪于倫是被母親簡靜惠(現任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引入藝術殿堂的。母親從小帶她看戲、看舞、看電影,也送她去學芭蕾舞。學才藝的孩子,多少都有過倦怠的念頭,有一段時間,連母親都說:「如果不想學沒關係,就算了。」洪于倫反而是堅持的人:「學芭蕾是蠻苦,但我就一直很喜歡,媽媽忘記幫我報名上課,我還會提醒她。」

一直到大學,洪于倫有了轉換跑道的念頭。十九歲的她,獨自赴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心理學,研究所在學期間,主修組織心理學的她也順利在一間大企業找到工作,過起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事實上我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工作和所學相關,又是國際級的公司,什麼都很穩定⋯⋯但我沒有自己的生活。」

洪于倫想起童年跳舞的快樂,再度報名上舞蹈課。每週一兩小時的課程,成為她最開心的時刻。但這樣還是不夠。她決定離開工作,專心跳舞。這年她二十六歲,以專業舞者來說,起步已晚,她不選擇對舞者身材、年齡設限門檻高的芭蕾,轉而投向更自由、更多元的現代舞。

這也和天性有關。洪于倫形容自己是個隨性的人,一如從小學舞,只是聆聽心裡「我想學舞」的聲音,「就好像有人天生愛吃臭豆腐一樣,說不出理由的。」她笑說。而現代舞的非傳統、兼容並蓄特別吸引她,特別是接觸即興技巧,完全貼合她不愛預設立場、以開放態度面對當下感受的性格。

以接觸即興為主要的創作手段,她強調也因為自己遇見一位好老師—— 英國DV8的即興表演指導老師Kirstie Simson。「我最佩服她的是,舞蹈科班學生常對美醜有既定印象,但她有辦法讓你不再思考這些,只管跳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拜Simson之賜,洪于倫透過不經思考、自然流動的練習,找到自己肢體的動能,「那種全身都很concentrate(專注)的過程,非常珍貴。」

在乎獨特,不怕「誤解」

二○○四年,洪于倫在紐約自創舞團,理由很單純,「我本來是接案子的獨立編舞者,有案子時找舞者合作,時間長了,發表作品的機會變多了,乾脆找人組團。」

從十九歲起在紐約生活,至今那裡已是洪于倫的家之所在;不知不覺,她在那裡的日子,已長過台灣了:「我喜歡這裡什麼樣的人都有。我喜歡這裡不管你邋遢或時尚都可以。跟台灣相較之下,這裡的限制很少。」

話談中感覺得到,洪于倫極度重視「人的獨特」。她挑選舞者,找的是個性鮮明甚至強烈的。編舞時,她不預先計畫編排,而是憑藉和舞者相處瞬間的感覺,延伸創造。「我不認為我的想法可以套用到任何人身上,因為每個人的身體、反應都不同,我要看到那個反應才能創作。」

這次回到台灣演出自己的三支作品,她帶四個團員和舞蹈空間的四個舞者一起工作,原先只需要兩名,但看了台灣舞者們優異的身體技巧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她決定通通都用。洪于倫總有這樣的彈性。她的舞作也是。《倒轉》是一支雙人舞,有舞評形容「編舞者藉由一排椅子代表婚姻生活與單身的分界點,與象徵另一半的外籍男舞者共舞⋯⋯兩人在婚姻生活中,所有心理與生理上的改變,都透過舞作全盤的檢視。」

她笑著說,這是舞評的看法。「我覺得這很有趣。當時我是結婚了,但跟婚姻其實沒這麼大關係,可能這個舞評剛好看到男女共舞,但這支舞跳過很多次,有時是男女、有時是女女⋯⋯但知道別人這樣看,很有趣。所以我不愛跟人詮釋我的舞。」

儘管如此,她仍有個最知心的觀眾。這些年,簡靜惠經常跟著洪于倫的演出行程跑,並非全程參與(「去的地方有趣她才會跟,比如柏林她就去,阿拉斯加她就不去」,洪于倫大笑補充),但簡靜惠總能以母親兼好友的身分,準確捕捉她的創作出發點與核心情感,並將心得寫成長信給她,讓洪于倫備感溫暖。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時候創作會失去自信,會猶豫,但媽媽會讓我相信自己—— 有人了解你,會為你帶來自信。」在這溫暖的守護下,洪于倫住在地球遙遠的那端,編出一支支從生命經驗出發的作品。不怕被誤讀,她把跳舞時所感受的「自由」,同樣贈予觀眾。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 畢業於美國麻州克拉克大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碩士,現旅居紐約。
  • 26歲自公司離職,以現代舞蹈為專業,為編舞者、表演者與老師。於紐約Tisch School of Arts擔任客座教師,亦曾在拯救受虐組織、老人、愛滋病患等團體教授瑜珈與動作認知課程。
  • 2004年成立Jenni Hong Dance舞團,現為藝術總監。深受接觸即興技巧影響, 擅長將多元文化、舞蹈與社會學等不同範疇結合。
  • 至今發表作品有Food for ought 、《無米》、《倒轉》、No Translation 等。
  • 2010年12月初返台於皇冠藝術節發表《等等 將你》,為Jenni Hong Dance和舞蹈空間的首次合作。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