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你想念「藝術管理」?
音樂飛行

為什麼你想念「藝術管理」?

面對一己才能特長強弱選擇最適合的工作,透過一生持續不懈的辛勤投入,將之發揮到極致,其原動力在於受到該行業的感召,藝術管理者往往是藝術家或愛好者轉換軌道,也並非僅是藝術機構的職員,完成藝術創造使命也絕非朝九晚五的工作,台上台下的一切是大家合作的結果,後台工作者也絕非藝術家的僕人,他們是合夥人、共同創造者,也是實現藝術夢想的神仙教母與奇幻精靈,大家都是藝術卑微的僕人。

面對一己才能特長強弱選擇最適合的工作,透過一生持續不懈的辛勤投入,將之發揮到極致,其原動力在於受到該行業的感召,藝術管理者往往是藝術家或愛好者轉換軌道,也並非僅是藝術機構的職員,完成藝術創造使命也絕非朝九晚五的工作,台上台下的一切是大家合作的結果,後台工作者也絕非藝術家的僕人,他們是合夥人、共同創造者,也是實現藝術夢想的神仙教母與奇幻精靈,大家都是藝術卑微的僕人。

又到了大學入學考考季,身為系主任必須當面試主考官,在這招生情況緊繃的年代,收足學生是第一要務,但若因此收了一些不適合的學生,讓他們走上岔路,這絕非我所樂見,畢竟青春只有一次,過了就是過了,無從回頭。

對報考「流行音樂」的學生,我幾乎固定會問:「為什麼想學習流行音樂?」常見答案是:「高中時我開始試著寫歌,想表達心中一些感受,希望有一天我寫的歌,能給那些跟我有一樣感受的人聽,讓他們覺得不孤單,得到安慰。」

夢想熱情與現實之間

我得承認,我隨後的問話有點過分,不過此刻不說清楚「流行音樂」的市場本質,又更待何時?我多半會接著問:「為什麼別人要花錢,去買你心情不好、吐苦水所寫的歌呢?」多半學生會愣住,接著說起自己情感的真實性、重要性、同理心與宇宙性,強調想要成為他人精神支柱的心願,「市場」這個詞往往不在他們的回答裡,然而當下的他們卻早已是市場的一部分;相信我在他們眼中鐵定是個機車的大叔。

對報考「藝術管理」的學生,我會問類似的問題,答案常常不外乎「我在高中參加XX社團,做年度發表時,我擔任活動總召,負責處理各項演出事務,讓我發現其實我很喜歡做幕後工作,所以來申請貴系。」

另一類常見回答就是:「我去看XX音樂祭(或XX團體)演出,我很喜歡他們的演出,可是現場觀眾卻很少,宣傳也做得不好,很少人知道,這讓我想要學習藝術管理,以便將來將這些好音樂推廣給更多的人欣賞。」

我從不懷疑年輕人的真心熱情,你我年輕時不也是如此嗎?學生們的出發點都沒錯,雖然有點單純天真,然而這不就是這年紀的特質嗎?我們真的該以「藝術管理」這行業的現實樣貌,來敲醒他們的單純夢想嗎?用「產品區隔」與「口碑行銷」的論點來分析觀眾少是因為該團隊的市場競爭力不強;或是因為現今宣傳行銷管道的多元化、人們對之的疲憊與抗拒,投入更多資金做宣傳的確會讓更多人知道這演出,但未必拉抬得動票房;還有他們個人未來的職涯發展、多元化能力需求,但待遇卻相對偏低的現狀。

為了藝術為了愛

上課時我問學生:「有人看電影嗎?你們玩電玩嗎?有人喜歡看展覽嗎?有誰聽古典音樂會或流行演唱會嗎?有人看舞蹈、戲劇或戲曲的演出嗎?」多半反應冷淡,當然有可能是怯於舉手,但從旁觀察,的確沒幾個人對某一門藝術涉獵較深,或是對工作有著強烈的嚮往,回答常是「沒錢」,要不就是覺得這也沒怎樣,行銷與管理不就是運用同一套原理在各種產品與服務上嗎!我心想:「嗯!跨界跨域!賣面紙的也會賣汽車!紅牌房地產經紀人也會賣音樂會!」

藝術管理最難教也最難學的,並非行銷與管理的知識技能,也不是新技術、新趨勢,這些多半多讀多學並驗證實做就會,而是那些天生的個性才能,如:待人接物的真心誠意,高度平衡的EQ、同理心與自制力,嚮往加入團隊共同完成使命的榮譽感,喜歡多認識各行各業各階層的人,對機構所涉之藝術有著全方位透徹了解,對於學習新事物無止境的胃口,以跳躍式思考快速折衝協調各方意見,找出最佳做法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對突破困境、創造新局的強烈渴望與不懈信念。

面對一己才能特長強弱選擇最適合的工作,透過一生持續不懈的辛勤投入,將之發揮到極致,其原動力在於受到該行業的感召,藝術管理者往往是藝術家或愛好者轉換軌道,也並非僅是藝術機構的職員,完成藝術創造使命也絕非朝九晚五的工作,台上台下的一切是大家合作的結果,後台工作者也絕非藝術家的僕人,他們是合夥人、共同創造者,也是實現藝術夢想的神仙教母與奇幻精靈,大家都是藝術卑微的僕人。

有人想做「戴亞吉列夫」(Sergei Diaghilev)(編按)嗎?

編按:俄羅斯芭蕾舞團團長,曾與許多知名藝術家如伏爾金、尼金斯基、斯特拉溫斯基、畢加索、香奈兒等合作,在20世紀初掀起綜合音樂、舞蹈、美術、戲劇的狂飆新旋風。

 

文字|陳樹熙 熱愛飛行卻又不太會降落,矛盾但真誠,好奇又武斷,希冀引起您微笑並深思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