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APP下載
  • 正體
  • 簡體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登入 / 註冊
第338期<br>2021年03月號 第338期
2021年03月號
購買雜誌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新訊
    • 藝文映像
    • 藝視窗
  • 目錄
  • 專欄
  • 國際
    • 城市藝波
    • 四界看表演
    • 全球搶先看
  • 專題
    • 特別企畫
    • 焦點專題
    • 封面故事
  • 人物
    • 藝號人物
    • 聚光燈下
    • 藝次元曼波
    • 紀念大師
  • 演出
    • 編輯精選
    • 即將上場
    • 企畫特輯
    • 節目掃描
  • 評論
    • 演出評論
    • 新銳藝評
    • 回想與回響
  • 話題
    • 話題追蹤
    • 兩廳院櫥窗
  • 藝活
  • 商品
    • 雜誌
    • 書籍
    • CD
    • DVD
  • 頻道
《PAR表演藝術》 313 期 / 2019年01月號

專題 | 我吃,故我演—當食物遇上表演藝術

獻給大師們的兩道自創食譜

(楊馥如 攝)
主廚 楊馥如
AAA
Facebook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PAR表演藝術》 第313期 / 2019年01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313期 / 2019年01月號

相關文章

當食物遇上表演藝術 我吃,故我演

餐桌上的音樂課 感官的救贖 靈魂的鬆綁 作曲家與食物的親密關係

餐桌上的心理學 抓住他的心,得先抓住他的胃? 接待國外音樂家訪台時的「美味哲學」

熱門文章

當我們討論「公共性」,我們討論的是什麼?崔廣宇:創作者承擔公共性課題之必要

「自由但快樂」的女孩——鋼琴家葉綠娜的年少回憶

「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做什麼?」 ——從德語區與英國劇場的經營策略找尋劇院的公共面貌

製偶最迷人的,當然是當它動起來的時刻 專訪製偶師 鄭嘉音X葉曼玲X阮義X余孟儒

透過鏡頭走入音樂世界

App Store Google Play

隱私權條款 服務條款 聯絡我們 無障礙服務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國家兩廳院 臺中國家歌劇院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國家交響樂團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 2017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00011 台灣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電話:02-33939874傳真:02-33939879

讀者服務信箱:parmag@mail.npac-ntch.org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Top
      • 布拉瑞揚舞團《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 用歌舞勇敢做自己
      • 傳統不設限 「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繽紛登場
      • 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公布15組入圍名單
      • 外百老匯音樂劇台灣重製 《LPC》挑戰連演33場紀錄
      • 兩廳院與駐館藝術家攜手 回應當下的文化發展與社會脈動
      • 兩廳院與廣達電腦攜手打造,OPENTIX售票啟動試營運
      • 曾與雲門舞集多次合作 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辭世
      • 兩廳院擴大「藝術基地計畫」徵件,廣邀青年擾動劇場!
      • 兩廳院攜手表演團隊 下半年推出多項藝術共融服務
      • 國藝會2020「共融藝術專案」10月1日起受理申請
      • 伯明罕劇院出租當法院引發爭議
      • 巴黎市立劇院持續與觀眾密切互動
      • 兩部線上作品入選「戲劇盛會」10大年度佳作
      • 防疫顧問佛奇預告演出恢復「大約在秋季」
      • 媒體報導「劇場感染」造成社會負面觀感
      • 劇場風景
      • 防疫典範百年慶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020薩爾茲堡藝術節—音樂篇
      • 薩爾茲堡藝術節 疫情壓力下的百年慶 苦撐下終開場 首演漢德克委創作品《阿達梅茲》
      • 關鍵時期重現經典之必要? 編導穆阿瓦德試圖召喚《海濱》的青春靈魂
      • 失格之人的人生補考 こまつ座《人間合格》
      • 被科技養成的一代,如何不茫然?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桑吉加《茫然先生》
      • 創作不停歇 藝術創新上線 「2020香港新視野藝術節—更新視野」預覽
      • 不跳不相識,這些年CCDC所見證的戀人們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雙雙》
      • 從香港出發的疑問句,交出遍布宇宙的答覆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形體作品《○》
      • 在跨界融合中 與當代共鳴 2020第四十八屆香港藝術節預覽
      • 40歲的人生苦惱
      • 40難料:中間世代待修學分
      • 謝盈萱:在鮮花與子彈的交界,思考四十
      • 柯智豪:即使放假,也會找出一堆事情塞爆自己
      • 孫平:勇敢一點,拋開「一定要成功」的偶包吧!
      • 音樂職傷的迷思與轉機
      • 音樂職傷「不」迷思
      • 多麼「痛」的領悟 那些音樂家走過的職傷歷程
      • 訪復健科醫師蘇炯睿 演奏傷害絕非不治之症
      • 訪耳鼻喉科醫師張智惠&語言治療師蔡子培 「語言治療」有助聲帶消炎、讓繭消失
      • 指揮.不指揮
      • 十個問號,掀開「他」的神秘面紗 關於「無聲音樂家」的小秘密(一)
      • 十個問號,掀開「他」的神秘面紗 關於「無聲音樂家」的小秘密(二)
      • 酒神、暴君、哲學家 那些點亮舞台的音樂魔法師 指揮個性百態
      • 在音樂與技巧之外 指揮還需要…… 一個年輕指揮家的心得體悟
    • 家鄉美濃的自然養成 林生祥的年少回憶
      • 「自由但快樂」的女孩——鋼琴家葉綠娜的年少回憶
      • 劇場導演、詩人鴻鴻 文青「阿瓜」的人生下半場
      • 我和我自己的相處之道——黃韻玲 獨處時跟自己說:「黃小玲你很勇敢!」
      • 我與我的相處之道——陳建騏 在沒有音樂的時候放空自我
    • 鋼琴家暨作曲家周善祥 「融」的靈魂 讓世界一切納入己身
      • 我和我自己的相處之道——余佩真 和自己過不去的時候,就把能量化作歌聲吧!
      • 戲曲編劇陳健星 創作真可怕,但我感謝創作
      • 布袋戲演師柯世宏 一個快樂演布袋戲的人
      • 西班牙編舞家瑪芮娜.麥斯卡利 我們有幸,還擁有身體
    • 林昭亮X何瑞燕 琴聲註定了醫生的牽手
      • 布拉瑞揚X阿爆 用母親的舌頭,回家找自己的文化
      • 我們在地磨兒部落,一起「去排灣」 路之.瑪迪霖 ╳ 巴魯.瑪迪霖 ╳ 林文中 (一)
      • 我們在地磨兒部落,一起「去排灣」 路之.瑪迪霖 ╳ 巴魯.瑪迪霖 ╳ 林文中 (二)
      • 我們在地磨兒部落,一起「去排灣」 路之.瑪迪霖 ╳ 巴魯.瑪迪霖 ╳ 林文中 (三)
    • 悼念一代舞台宗師——李名覺
      • 我的老師──李名覺
      • 去更遼闊、自由的地方,跳舞——大野慶人(1938-2020)
      • 最後的道別 悼吳漪曼老師
      • 不可思議的福分 一以貫之的敬業 郎祖筠憶國寶級相聲大師吳兆南
      • 禪機,在可能與不可能之間
      • 俄派鋼琴傳人 挑戰一日攻頂 馬祖耶夫演出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全集
      • 極簡舞台承載情感 以歌劇提煉藝術箴言 呂紹嘉與荷穆齊再度合作 共構《波希米亞人》
      • 後疫情新貌 新世代交響召喚未來光明 殷巴爾發威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推出「大師系列」
      • 回看生命的中點 繪本幻化的劇場奇想 包大山的《RUN》
      • 《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 穿越自我與時代的時間敘事
      • 樊宗錡與演員「齊聚一堂」共同創作 《幸福老人樂園》 抽換記憶的人心探索
      • 《雨中戲臺》在個人生命與戲劇史之間 一場究竟與誰的和解
      • 《掌中家書.朱一貴》回探劇團史 留在掌中的情感 藉戲傳遞寄託
      • 精煉「戲肉」重登舞台 內台戲經典點染新意 薪傳歌仔戲劇團《昭君.丹青怨》
      • 「表面」之愛:劉玗個展《假使敘述是一場洪水》
      • 真的,不開玩笑 《大家都想做音樂劇 ! 》
      • 鏡花水月,百年萬亞 《萬亞舅舅在__》回應百年挑戰的隨想曲
      • 設計作為表演 聚合舞《Better life?》
      • 污水在紅色的燈光下露出詭異的表情 《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
    • -->
      • 本月我想看 《雪人》與《我們要去捉狗熊》動畫音樂會
      • 本月我想看 奇巧劇團《鞍馬天狗》
      • 本月我要看 複象公場《孩子》
      • 本月我要看 陳家聲工作室的《宇宙之聲》
      • 本月我想看 不貳偶劇《道成》
      • 從劇場IP改編說起的挑戰與困境
      • 從《未來相談室》思考參與的美感經驗
      • 扭動在台灣當代舞蹈的緊箍咒之間 ——雲門舞集《定光》的招魂動力學
      • 身體、敘事與界線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跨界三部曲」的問與答
      • 古調舊情,傳唱現代
      • 後疫情時代的「劇場─電影」 跟著《安娜與蘇珊》反思媒介形式
      • IP轉譯劇場的科技迷思
      • 可惜這一屋子的精緻
      • 不完整的心智圖
      • 還好,只有一夜……
      • 用系統衝撞系統,而後大爆炸 關於皮歇.克朗淳舞團《No.60》
      • 「第二屆冉而山國際行為藝術節」觀察之一 回到主體的邊陲 回到在地的國際
      • 「第二屆冉而山國際行為藝術節」觀察之二 卡夫卡式行為
      • 跨得過的舞台,跨不過的身體 看《朱文走鬼》直播版
      • 回應回應的回應 《新人類計劃:預告會後 直播版》的可不可能
      • 「好哲凳」系列講座PART 01:我們可以沒有藝術嗎? 在劇場,打開眾聲思辨之所
      • 漫畫X舞作 回看《花神祭》四時運轉
      • 十分鐘的舞蹈,雖然有一點短暫 記「樹林跳:跳島舞蹈節」之青少年身體編創工作坊
      • 聖彼得堡愛樂 疫下開展百年樂季 開幕音樂會網路直播 俄國經典映照當下憂傷氛圍
      • 「後數位」狀態下 建構逸出螢幕外的敘事 2020「亞當計畫」觀察
      • 國家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沒有牆的劇院,讓想像放逐! 英國威爾斯國家劇院的經營經驗分享
      • 國家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觀眾體驗再升級 線上線下匯流的新想像 國家兩廳院網站改版與新版APP 提供數位新體驗
      • 國家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轉化積累經驗 打造夥伴平台 「國家兩廳院30周年國際論壇:夥伴時代」側記
      • 國家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文化協力——政府與公民社會的夥伴關係 法國文化部表演藝術國際顧問范谷德講座摘要
      • 國家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1987~2017流光瞬息.看見未來 三十走過 永在當下
      • 第338期
        2021年03月號

      • 第337期
        2021年01月號

      • 第336期
        2020年12月號

      • 第335期
        2020年11月號

      • 第334期
        2020年10月號

      • 第333期
        2020年09月號

      • 2019年表演藝術年鑑(電子版 免費閱讀)

      • 2018年表演藝術年鑑(電子版 免費閱讀)

      • 大野一雄:魂之糧×練習時的言語

      • 2017年表演藝術年鑑(電子版 免費閱讀)

      • 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酒神的回歸

      • 賈克.樂寇:詩意的身體

      • 樂典12 ─ 潘皇龍、潘世姬

      • 樂典11 ─ 陳樹熙、李志純、曾興魁

      • 馬水龍《霸王虞姬》交響組曲

      • 樂典10 ─ 楊聰賢、洪崇焜、曾毓忠、鍾耀光

      • 樂典09 ─ 王怡雯、李元貞、洪千惠

      • 樂典08 ─ 錢南章

      • 有機體(DVD雙碟片)

      •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DVD雙碟片)

      • 鄭和1433(DVD雙碟片)

      • 觀─中英版(DVD雙碟片)

      • 觀─中法版(DVD雙碟片)

      • 歐蘭朵(DVD雙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