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設計尼爾森.魏蒙(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琴鍵景片現代感十足 京崑、飲酒歌同台競演

三位國家文藝獎得主加持《畫魂》

兩廳院旗艦計畫歌劇《畫魂》,不僅由NSO擔任管絃樂團演出,製作團隊從王安祈的劇本、錢南章的作曲到朱苔麗的演出,更意味著三位「國家文藝獎」得主的組合。此外還有充滿現代感的琴鍵景片,與劇情融合的傳統戲曲段落,以及許多巧妙的音樂設計。

兩廳院旗艦計畫歌劇《畫魂》,不僅由NSO擔任管絃樂團演出,製作團隊從王安祈的劇本、錢南章的作曲到朱苔麗的演出,更意味著三位「國家文藝獎」得主的組合。此外還有充滿現代感的琴鍵景片,與劇情融合的傳統戲曲段落,以及許多巧妙的音樂設計。

NSO歌劇《畫魂》

7/8~10  19:30 

7/11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畫魂─NSO歌劇特展」

6/14~7/11  台北國家音樂廳「文化藝廊」

數年前的某一天,由於颱風搗亂,NSO執行長邱瑗在香港機場被困了二十五個小時。手上的書已經看完,就到機場書店逛,無意間發現一本英文小說,上面寫著──這是一本比《藝妓回憶錄》更精采的書。從裡面描述一位來自上海畫家的故事,讓她確認寫的就是潘玉良的故事《畫魂》,更同時在心中開始規劃了演出的藍圖。

潘玉良的故事有多吸引人?只要簡單地瞭解他的身世就會明白。從喪父喪母、青樓小妓,後被贖出成為小妾,一直到成為名畫家、出國獲獎,每一個轉折都是如此出人意表。而作為一個女性藝術家,她顛覆畫風、大膽成就裸體女性的美感,卻招來眾人非議,讓她只能飄洋過海、終老異鄉。

三位國家文藝獎得主加持打造,精湛可期

兩廳院旗艦計畫歌劇《畫魂》,不僅由NSO擔任管絃樂團演出,製作團隊從王安祈的劇本、錢南章的作曲到朱苔麗的演出,更意味著三位「國家文藝獎」得主的組合。

雖然潘玉良一生的傳奇被改編為小說、歌劇、電視劇,但在主軸之外,仍有許多藝術家發揮想像的空間。王安祈的歌劇劇本共分四幕,從潘玉良考取上海美專為開端,回首幼年在妓院的場景。在第一幕終了前即製造了一個特別的衝突點,讓裸體畫的模特兒在受不了在場人士及自己丈夫的指摘而跳樓自殺。擴大了潘玉良在當時前衛的作風及民風保守時期的進退兩難。而丈夫潘贊化到法國探視,與潘玉良、學弟王守義之間的三角關係,都是小說中沒有發生的情節。

戲劇中最特別的是,王安祈在創作劇本的同時便將音樂節奏考慮其中,因此在西方歌劇的美聲之外,還將傳統藝術如數來寶、京劇《王寶釧與薛平貴》、崑曲《牡丹亭.遊園》、京韻大鼓《大西廂》等等片段納入劇情發展中,似乎呼應著潘玉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內涵。此外,借用歌劇《茶花女》的〈飲酒歌〉作為男主角對感情質疑的開端,在觀眾的熟悉旋律響起時,隱藏的多重意義更是耐人尋味。

由NSO藝術顧問暨首席客席指揮根特.赫比希親自挑選的作曲家,錢南章歌曲創作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對聲韻的掌握比其他作曲家更為細膩。將文字與音樂相互襯托,不僅歌曲聽起來琅琅上口,更自然有中文歌曲的味道。配合王安祈如詩一般的對白,這齣歌劇的作曲家可說是沒有比他更適合的人選。《畫魂》整部歌劇的音樂都是在調性的範圍內,有線條簡單的歌曲、有動人心弦的沈重旋律、有精心設計的重唱、更有俏皮可愛的〈饅頭歌〉。而為了符合劇情邏輯,潘玉良在法國的歌曲還特地改用法文演唱,為此錢南章也在法文聲韻上下了功夫。究竟聽起來如何?相信不會讓觀眾失望。

舞台設計從黑白琴鍵發想,現代感十足

舞台上的設計非常具有巧思,建築師出身的尼爾森.魏蒙(Nelson Wilmotte)經常將建築理念運用在舞台設計上,使得他的作品比一般舞台更為大膽、更為天馬行空。這次他以鋼琴的黑白鍵盤為概念,在舞台上用了十五片景片垂直並列來增加空間感,將地板增厚、加一層天花板,整個舞台佈滿軌道以利景片依照劇情需要前後推動以及旋轉三百六十度,簡約、線條性的舞台相當具有現代感。

精湛的創作之後,不能忽略的是舞台上的主角。挑大樑的女主角是台灣觀眾所喜愛的旅義女高音朱苔麗,歌聲能穿透人心、感人肺腑的她,對潘玉良的海外漂泊有種感同身受的疼惜,並將唱出這位堅強女性的心聲。堅強的陣容還包括來自大都會歌劇院的華裔美籍歌唱家田浩江、具音樂與戲劇背景的法國新生代導演茱麗葉.德尚(Juliette Deschamps)、指揮葉詠詩以及服裝設計洪麗芬等,共同演繹一代畫魂潘玉良不凡的人生。

為了讓觀眾親炙原創過程,國家音樂廳「文化藝廊」從六月中旬開始,將有為期近一個月的「畫魂─NSO歌劇特展」。內容包括潘玉良的畫作展示以及製作團隊包括作曲家手稿、舞台、服裝的幕後設計圖等等,在演出之前,率先帶領觀眾進入歌劇《畫魂》的世界。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指揮葉詠詩  浪漫清澈樂音動人

由女性的角度出發,從主角、編劇、導演皆為女性,當然詮釋的指揮也是女性。出生於廣州、發跡於香港的指揮家葉詠詩,父母皆是音樂人。她四歲即隨母親學習鋼琴,八歲參加兒童合唱訓練,十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後隨父親葉惠康博士學習樂理和指揮。成年後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深造,主修小提琴及鋼琴、理論和管絃樂,接著轉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積可斯音樂學院(Jacobs School of Music)繼續攻讀小提琴和指揮課程,取得雙主修碩士學位。

一九八五年,葉詠詩在法國貝桑頌第三十五屆國際青年指揮大賽中贏得冠軍及金豎琴獎。隨後並獲得獎學金參加了鄧肯活動中心的暑期指揮大師班,跟從學習的大師有小澤征爾、伯恩斯坦等人。

她曾任香港管絃樂團的駐團指揮、中央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並且從一九九六年到二○○三年出任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並為之引入了樂季制度。二○○二年起出任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現同時為廣州交響樂團首席客席指揮。

葉詠詩的指揮屬浪漫一方,風格清澈澄明,表現力強,深受中國聽眾,特別是南部地區的聽眾好評。她於一九九六年在香港與流行音樂歌手張學友一連合作四場「愛與交響曲」演出,令許多年輕一代感受古典音樂的魅力,獲得廣泛的歡迎,自此開創了香港管絃樂團與其他流行歌手的合作。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