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曼達.帕瑞爾七米高的巨大兔子裝置,傳達生態環境議題。(2019臺北白晝之夜 提供)
企畫特輯 Special

環境韻律的考掘 城市未來的想像

2019臺北白晝之夜「雙面芭蕾」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臺北白晝之夜」,以近年匯聚高科技、媒體、百貨及畫廊產業的大直、內湖區域為基地,除了展現新城區兼容並蓄的年輕活力,藝術總監胡朝聖也藉由「雙面芭蕾」主題,試圖傳遞一個城市文化的生成在每日操演的過程中,讓生活在此的人逐漸產生認同,便是城市精神的展現,也是本屆「白晝之夜」的想望。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臺北白晝之夜」,以近年匯聚高科技、媒體、百貨及畫廊產業的大直、內湖區域為基地,除了展現新城區兼容並蓄的年輕活力,藝術總監胡朝聖也藉由「雙面芭蕾」主題,試圖傳遞一個城市文化的生成在每日操演的過程中,讓生活在此的人逐漸產生認同,便是城市精神的展現,也是本屆「白晝之夜」的想望。

2019臺北白晝之夜

10/5~6  台北大直、內湖區域

INFO  nuitblanchetaipei.info/

台北市的大直和內湖,近年因畫廊業者推動「大內藝術節」而漸以一體形象展現。除了住宅區,「大內」也是高科技、媒體、百貨及畫廊產業的匯集地,這些產業衍生出的日常,慢慢構成在地的人文風貌。今年十月登場的第四屆「臺北白晝之夜」,便以大內為基地,展現該地現代化生活與自然環境混融的區域紋理。

如芭蕾舞者的日夜操演  營造未來的文化風貌

「白晝之夜」(Nuit Blanche)是全球性的夜晚城市藝術節,二○○二年創始於巴黎,為市民提供親近藝術及城市的場域,跨夜舉辦、免費參加、公民參與為其三大特色,每年全世界有卅多個城市共同響應,由臺北市政府主辦的「臺北白晝之夜」二○一六年開辦,根基於「都市創新」及「公共空間設計」兩大核心概念,策劃主題性的藝術活動,每年吸引超過廿萬人參加,年輕人和親子於晝夜時分一起在台北街區漫遊同樂,過去曾在人文薈萃的公館「溫羅町」、擁抱歷史風華的中山北路等地舉辦,回響熱烈。今年選擇新興區的大直內湖,除了展現新城區兼容並蓄的年輕活力,藝術總監胡朝聖藉由「雙面芭蕾」主題,提出對大內未來的想像。

「雙面芭蕾」源自一九八○年代建築學家大衛.西蒙(David Seamon)提出的「地方芭蕾」(place-ballet)。「地方芭蕾」闡述人們活動空間與時間的持續與重複性,就像芭蕾舞者日復一日的操練,會形成一套生活的文法,又如各行各業在工作職場形成規律的肢體動作,也都是構成一個微型世界規則的演繹。胡朝聖認為,透過「白晝之夜」藝術計畫的滲透,日復一日於地方的重複操演,對地方產生認同與尊嚴感,進而誘發居民未來能主動參與文化生產的版圖。

「雙面芭蕾」以捷運西湖站、劍南路站和大直站為輻輳點,共推出視覺藝術廿件、表演藝術廿五件,舉凡鄰近公園、捷運手扶梯、百貨商場、科技公司大樓等空間,都可能成為「一夜美術館」,翻轉日常空間使其與藝術產生連結,也呼應該場域商業消費與科技產業特色,例如,當民眾搭手扶梯時可見卡爾.范.拉爾(Karel van LAERE)影像裡的人同步移動;百貨商場的LED螢幕則有尚恩.格萊德維爾(Shaun Gladwell)以滑板次文化為素材的影像、許家維《白色大樓:姐妹》記錄金邊一對從事傳統與當代舞蹈的姐妹、陳擎耀《國際收音機體操》喚起童年國民健康操的記憶等錄像作品徹夜輪播;河濱公園有阿曼達.帕瑞爾(Amanda Parer)七米高的巨大兔子裝置,傳達生態環境議題。

搭著摩天輪  讓藝術家與你互動相識

本屆也不乏與民眾互動之作,如磯崎道佳《巨蛋計畫》、安東尼.弗帝(Antonin Fourneau)的水光塗鴉(waterlight graffiti)、歐文.沃姆(Erwin Wurm)結合日常物件與人體雕塑的知名作品《一分鐘雕塑》,和在美麗華摩天輪車廂內進行的《藝術相談所》,藝術家利用摩天輪一圈十七分鐘的時間,介紹自己與作品給民眾。為擴大民眾參與,十月五日開幕式將有當地社區媽媽的排舞秀、安娜琪舞蹈劇場及「失聲祭」的演出,主辦單位另向民眾募集老照片展示,對照近卅年大內滄海桑田的環境變遷。

「雙面」是白晝與黑夜的對照,也是現實與未來的想像,「雙面芭蕾」試圖傳遞一個城市文化的生成在每日操演的過程中,讓生活在此的人逐漸產生認同,便是城市精神的展現,也是本屆「白晝之夜」的想望。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