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提琴女神瓦列芙斯卡(亞藝藝術 提供)
企畫特輯 Special 美國大提琴家

瓦列芙斯卡 女神再臨 讓人重溫黑膠錄音的感動

繼二○一三、二○一四年兩度訪台,美國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將於十二月初三度訪台,高齡七十二歲的她,將帶來包含德布西《D小調大提琴奏鳴曲》、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布戈拉多改編的皮亞佐拉《再見,父親》等拿手曲目,讓樂迷重溫黑膠時代的溫暖琴音與感動。

繼二○一三、二○一四年兩度訪台,美國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將於十二月初三度訪台,高齡七十二歲的她,將帶來包含德布西《D小調大提琴奏鳴曲》、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布戈拉多改編的皮亞佐拉《再見,父親》等拿手曲目,讓樂迷重溫黑膠時代的溫暖琴音與感動。

瓦列芙斯卡2017年大提琴獨奏會

12/9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77373988

在一九七○年代末期還沒有CD、MP3、網路的時代,在台灣擁有一張原版黑膠唱片,對一個高中學生來說,是非常奢侈的。在我身邊的同儕,省吃儉用就為了能夠收藏一張瓦列芙斯卡(Christine Walevska,1945-)的唱片,那個時代,她無疑是愛樂者心目中的大提琴女神。

以最優異的成績取得巴黎音樂院第一獎演奏家文憑,廿一歲開始錄製第一張黑膠唱片的瓦列芙斯卡,五十年來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奏,包括海飛茲、葛魯米歐、魯賓斯坦都讚嘆她的演奏,德弗札克的外孫——小提琴家約瑟夫.蘇克,認為她所拉奏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是他聽過所有大提琴家中最偉大的。

回想錄製浦羅柯菲夫的大提琴協奏曲時,她表示當年在蒙地卡羅,兩天之內就錄完哈察都利安、浦羅柯菲夫的大提琴協奏曲,並且在第二天午夜錄好裝飾奏。一般大提琴家常常錄製的是浦羅柯菲夫的交響協奏曲,雖然這是根據大提琴協奏曲改寫的作品,但是在困難度上是遠遠不及原本的大提琴協奏曲,也顯示她的技藝精湛之處。

十二月上旬,瓦列芙斯卡將再度造訪台灣,為台灣樂迷帶來精湛的演出。趁此機會,本刊特地越洋專訪,請大提琴女神一談她的學琴經歷與此次演出的曲目。

Q:請您談談在巴黎音樂院學習的點滴。

A我在巴黎音樂院很幸運地被馬瑞契拉(Maurice Maréchal)收入門下,我認為他是最偉大的大提琴教授,托泰利耶(Paul Tortelier)與詹德隆(Maurice Gendron)都是他的門下弟子。

在去巴黎之前,我有幸成為畢亞第高斯基(Gregor Piatigorsky)唯一的一對一學生,在十三歲那年與他學習,他告訴我父親因為我非常有才華,所以他願意破例收我。與他學習的一年期間,其實他只讓我練習隆伯格協奏曲的第一頁,他告訴我這一頁樂譜包含了幾乎所有大提琴樂曲的技巧,他讓我用不同的作曲家風格拉奏它,像海頓、莫札特、布拉姆斯,就這樣我拉了這一頁樂譜一年,真的對我幫助很大,讓我嫻熟於不同的風格。

但是對我這樣一個年輕的音樂家來說,我真的需要更多的曲目訓練。一位曾經跟馬瑞契拉學琴的父親友人強烈建議父親讓我到巴黎跟馬瑞契拉學習,於是我決定前往巴黎。父母的教育方式希望我不要慣於依賴家裡的幫助,為了能夠存夠學費與生活費,我有幸在音樂家學會樂團的小提琴家推薦之下,成為貓王(Elvis Presley)演唱會樂團的成員,所以每次演唱會之前,貓王都會與我交談,這成為我演奏生涯中另一件特別的經歷。

十六歲那年,我利用夏天登台存了部分費用,到了巴黎在馬瑞契拉面前拉奏,他讚嘆我的才華,寫信給我父母強烈建議我進入巴黎音樂院隨他學習。巴黎音樂院是全世界最好的大提琴學習環境,它有豐富的法國音樂資源,完整的理論與視唱聽寫訓練,我順利地取得獎學金,得以隨馬瑞契拉學習。兩年後我成為第一位得到最高獎演奏家文憑的美國音樂家。

Q:這次您將演奏德布西的奏鳴曲,是否可以談談這首作品?

A馬瑞契拉是一位曲目豐富的演奏家,他也是影響法國印象樂派作曲家最深的大提琴家,在他門下學習,我聽到許多典故與故事,對於法國音樂的詮釋有著特別的體驗。德布西曾經告訴馬瑞契拉,他覺得許多演奏家演奏其作品讓他覺得恐怖極了,因為他們照自己的意思詮釋,其實是在瓦解他的曲子,特別是蘇聯的音樂家。以他的大提琴奏鳴曲來說,在樂譜上有著細膩的演奏指引與標記,例如同一音型在這一頁是漸強,到了下一頁卻是漸弱。同一樂段中先是以近指板奏法(sur la touche),之後則是近橋奏法(sur le chevalet),充滿著變化。另一個地方是在第一樂章練習號碼2開頭的主題再現,上面標示了(largement déclame),德布西曾寫信給他的朋友提到,其中大提琴的B還原音,要像走在無雲的天空下一般,這都是馬瑞契拉告訴我的秘密。

我記得在我父親去世前的病榻前,我為他演奏德布西的大提琴奏鳴曲,他對我說:「一生對德布西做了透徹的研究,如今我真正才領悟德布西奏鳴曲,這是他最後的作品,人在離世前是不會想要聽到強大的音響的,所以曲中有這麼多近指板的弓法,這首作品正是要細細地讓音樂流動。」所以,德布西的奏鳴曲對我而言,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

Q:您這次挑選了兩首阿根廷作品,一首是布拉戈多的《米隆坦》,另一首是皮亞佐拉的《再見.父親》,可否談談為什麼安排這兩首樂曲?

A布拉戈多在今年七月十七日去世,我非常傷心。他為我改編了許多的曲子,對我非常重要,我決定要演奏他的音樂來紀念他,這首《米隆坦》是我歐洲巡迴演出前夕,要求他為我寫一首曲子,他居然在一夜就完成,這是他送給我的作品。所以我這次加上了皮亞佐拉的《再見.父親》,這是作曲家紀念其父親的作品,作為給他在天上的禮物。

訪問過程中,瓦列芙斯卡的親切與健談,讓我對女神的崇敬有增無減,也讓人更期待她再次訪台的演出。她選的每一首作品都有著只有她知道的故事,讓樂迷在她的琴音中,聆賞她的心事,我期待藉著這次機會,能再次重溫年少時沉浸在黑膠唱片的旋轉中的感動。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