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膽相照的功夫
平心而論

肝膽相照的功夫

荷蘭策展人羅勃在受訪時說:「大凡表演團隊分為二種,一種是以呈現單一藝術家的作品為主,藝術家就代表團隊;另一種是與不同藝術家合作的團隊,那我就會介紹團隊幕後的核心人物,他怎麼做、做過什麼。」原來一直以為作品永遠是最重要的,原來他還會關注其他的層面。

荷蘭策展人羅勃在受訪時說:「大凡表演團隊分為二種,一種是以呈現單一藝術家的作品為主,藝術家就代表團隊;另一種是與不同藝術家合作的團隊,那我就會介紹團隊幕後的核心人物,他怎麼做、做過什麼。」原來一直以為作品永遠是最重要的,原來他還會關注其他的層面。

從二○○四年認識荷蘭策展人羅勃(Robert van den Bos)至今已多年,我們因為常有機會密切的工作、巡演、會議、閒聊,總以為彼此相當熟識了,直至最近因為舞團卅周年記錄片所需,特別專訪他,短短的四十分鐘,他從回答的重點到用字措辭,無一不讓我驚豔,又是一個「學無止盡」的案例啊!

Q:你是何時認識舞蹈空間的?

A:最初是國光劇團的鍾寶善要我注意這個舞團,接著是二○○二年阿姆斯特丹國家劇院的Peter提到在台灣參加台新獎評審時對舞團的深刻印象,能夠讓Peter肯定並不容易,所以當他邀請舞蹈空間來荷蘭演出時,我開始注意,並促成日後的三次巡迴邀演。

# 二○○二年的那段我很清楚,但對鍾寶善的推薦,我一無所悉,原來「貴人」、「伯樂」要能隨時將自己的獨門眼光長期鋪陳與不吝分享,而借助品味相近的朋友圈經驗,是讓藝術行政更有成效的力量。

除了作品,也觀察其他層面

Q:以你對台灣表演藝術的深刻了解,你經紀了國光、優劇場、無垢、當代傳奇、朱團這樣的大團,何以還會協助像舞蹈空間這樣的中型團隊?

A:大團是品牌,一出手就可以符合觀眾的期待;舞蹈空間則是「家庭美食」,沒有標準作業流程,但可以做出好吃、驚喜、紮實的「媽媽味」。

# 哇,這個說法肯定了舞團的某種價值,我應該把這個形容放入舞團的簡介中了!

Q:如果作品是無可預期,那你是如何將舞蹈空間推薦給國際劇院?

A:大凡表演團隊分為二種,一種是以呈現單一藝術家的作品為主,藝術家就代表團隊;另一種是與不同藝術家合作的團隊,那我就會介紹團隊幕後的核心人物,他怎麼做、做過什麼。

# 一直以為作品永遠是最重要的,原來他還會關注其他的層面。

Q:你最喜歡的舞蹈空間作品是那齣?

A:當然是我與舞團二○一五年合作的《廻》。因為譚盾的音樂很棒,舞蹈、場景等等也都很好,這也是我第一次從頭參與一個製作。四年間讓我學到最多的是,製作人不是把藝術家放在一起,作品就會自然產生,每一個流程都需要經營與等待,就像知名編舞家季里安說的:「成長是需要等待的!」

這期間,很多時候,我忍不住向同行的妻子瑪莉亞碎唸,事情的發展為什麼會不像預期?瑪莉亞於是提醒我看看平(指平珩)怎麼做。演出過後,我也開始檢討,大製作的確可讓人震撼,但製作太大,也造成巡演不易,所以下一次,我一定會注意。

# 原來事情發展的背後,我們都有「不為人知」的小故事,他也總是不忘冷靜地持續思考與調整。

不斷的觀察與反思

專訪過後,我去信謝謝他撥冗受訪,老先生溫和地回信:「很開心接受訪問,這讓我反思我的工作、我學到的『教訓』,以及如何再向前走!」「這也把好多人要我對台灣舞蹈做個影片來介紹的構想,『磨』得更清楚了!」

與舞蹈空間這樣的「肝膽相照」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促成的,其實羅勃對自己相關的每一件事都有「看到透」與「看到精」的能耐,也因此他的「睿智」與「銳利」總是我「仰望」的目標。

 

文字|平珩 舞者不成,專家未滿,藝術行政與教育的手工業者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