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版《牡丹亭》(林鑠齊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變崑曲PLUS╱概論

關於崑曲的天才十問

崑曲為什麼叫作崑曲?為什麼被稱為「百戲之母」?

崑曲為什麼都唱得很慢呢?崑曲和京劇要怎麼分辨?

不可諱言,文化內涵豐厚的崑曲總會讓人有「高不可攀」的印象,

十一月起將有多檔崑曲演出陸續上場,趁此機會,何不讓我們離崑曲更近一點?

本刊特邀水磨曲集崑劇團藝術總監陳彬,來為我們這些門外漢開門引路,一探崑曲優雅美麗的世界……

崑曲為什麼叫作崑曲?為什麼被稱為「百戲之母」?

崑曲為什麼都唱得很慢呢?崑曲和京劇要怎麼分辨?

不可諱言,文化內涵豐厚的崑曲總會讓人有「高不可攀」的印象,

十一月起將有多檔崑曲演出陸續上場,趁此機會,何不讓我們離崑曲更近一點?

本刊特邀水磨曲集崑劇團藝術總監陳彬,來為我們這些門外漢開門引路,一探崑曲優雅美麗的世界……

1.崑曲為什麼叫做崑曲呢?聽說它的歷史很悠久,到底有多久呢?

崑曲產生於江蘇崑山,所以稱為崑曲。現在因為簡體字把「崑」寫成「昆」,所以很多人搞不清楚是「崑曲」還是「昆曲」。其實還是要加上山字頭比較好,才不會把崑曲的發源地搞錯了。至於崑曲的歷史有多久?這有好幾種說法。十四世紀中葉時,有「四大聲腔」,包括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十六世紀初,魏良輔等人針對崑山腔進行改革、打磨,創造出「水磨腔」,也就是「崑曲」。有人將明初四大聲腔的崑山腔視為崑曲的起源,也有人以水磨腔的出現為起點,甚至有人從明代著名戲曲劇作家湯顯祖(1550-1616)算起,所以崑曲的歷史到底有多久呢?從四百年到六百年都有人說,沒有非常明確的年代。

2.聽說崑曲是「百戲之母」,這樣說不會被其他劇種抗議嗎?

因為崑曲的歷史比較悠久,而且崑曲有很多表演方式可以被其他劇種吸收、使用,所以沒聽說有人抗議。越劇(按:廿世紀初起源於浙江嵊縣,興盛於上海的劇種)是新興劇種,他們甚至說「我們是吃崑曲的奶水長大的」,有些崑曲演員也在越劇院指導排戲。不過雖然各劇種對崑曲的表演方式多有吸收,但在音樂方面,多數劇種用的是「板腔體」,仍舊維持他們自己的聲腔。崑曲則是少數使用「曲牌體」的劇種,按曲牌格律填詞。有的曲牌很厲害喔,像【江兒水】這支曲牌,可以表現大悲,也可以表現大喜,編劇除了要按格律填詞以外,也要了解每一支曲牌的特性,才能將曲牌妥善地安排在適當的地方。

3.崑曲有什麼特性呢?

崑曲有五個特性:戲劇性、文學性、音樂性、舞蹈性、美術性。音樂性、文學性和戲劇性是可以單獨存在的,可以光唱曲子,也可以單純研讀劇本,而劇本本身就是在說故事。只有舞蹈性和美術性一定要上了台才能呈現。尤其要注意戲曲的身段是「舞蹈性」而不是「舞蹈」,如果把唱詞抽掉,動作就沒有任何意義,要配上唱詞,身段才能強化表演。如果一定要說崑曲最主要的一個特色,那應該是「儒雅斯文」,我覺得,崑曲是「悶燒」的。即使像〈刺虎〉裡的費貞娥,一腔怨氣要為君王、為國家報仇,她的情緒已經很滿了,可是仍然不能做很誇張的表演,所以我說崑曲是「悶燒」的,蓋子蓋著,情緒在裡面翻騰。

4.崑曲都唱得很慢嗎?為什麼會唱得這麼慢呢?

可能是因為延續中國古代詩詞吟誦傳統,詩詞吟唱不可能多快吧。崑曲有一種「贈板曲」,通常是有強烈情緒要表達的時候使用。「贈板曲」是買一送一的概念,也就是原來的一小節又多加一小節,但這兩小節要視為一個單位,八拍要擴成大四拍,這種曲子唱起來就會更慢。即使是比較輕快的曲子,像〈思凡〉的小尼姑偷溜下山,也不能唱得太快,畢竟她還得注意師父師兄會不會突然回來,不能太急嘛!不過其實用快慢來講也不是很恰當,我們一般會用鬆、緊來表示。節奏比較接近我們說「緊一點」,「鬆一點」的話就是稍微拉開,和快慢的概念不太一樣,緊不一定就是唱得快,說起來也很玄啊!

5.崑曲有樂譜嗎?

有,崑曲用的是「工尺譜」,用「上、尺、工、凡、六、五、乙」表示音階。「工尺譜」的記譜方式稱為「掛柳式」,唱詞直排下來,曲譜就斜排標注在唱詞的右邊,好像柳枝垂下來那樣。曲譜的中間一排是旋律,右排是節拍,左排標註換氣或停頓的地方。曲譜一般是手抄,可以寫成斜的,有一些刻印本的曲譜,工尺就是橫向,與唱詞呈垂直狀態,例如《遏雲閣曲譜》就是這樣。以前我去燙頭髮的時候,常帶著一本曲譜,美髮師還問我:「你在看日文書喔?」因為曲譜中低音部的「四」有時會寫成如日文的「の」。

6.崑曲有哪些伴奏樂器呢?

崑曲的主要伴奏樂器是笛子,此外還有笙、小三弦、二胡,擊樂基本是鼓、板、小鑼。崑曲比較少用大鑼和鐃鈸,除非是武戲,像〈夜奔〉就用小鑼加鐃鈸。崑曲的很多文戲只用小鑼烘托氣氛,所以聽起來比較靜。不過,光是小鑼的打法就很多,像〈斷橋〉白蛇追許仙的時候,傳統上用的就是小鑼,小鑼可以跟唱腔軋在一起,比大鑼更能表現著急、緊張的情緒。上面講的幾件樂器是基本的伴奏樂器,有時會根據劇情、人物情緒來做調整,例如演〈驚夢〉有時候會加上古箏,襯托出浪漫的氛圍。

7.崑曲和京劇總是傻傻分不清楚,要怎麼分辨它們?

崑曲和京劇主要在音樂上有較大的不同。崑曲是「曲牌體」,京劇是「板腔體」,崑曲的主要伴奏樂器是笛子,京劇則是京胡,崑曲大鑼用得少,京劇用得多。而且崑曲沒有過門(即間奏),一支曲牌可以拆成兩三段,中間以念白連貫,但是唱的時候不會有過門。而像京劇的【慢板】雖然也要唱很久,但中間有不少胡琴過門。崑曲的演出節奏比較嚴謹,唱腔、身段、眼神都要密切合在一起,比方說一個人物嘆氣,樂隊若搭配一鑼,京劇可以將「嘆氣」、「動作」、「小鑼」分開,崑曲就一定要三者同時完成。整體風格來說,京劇是外放的,如果演員條件、狀態好,可以盡量地「賣嗓子」,再加上大鑼大鼓,劇場氣氛也就比較熱鬧。崑曲則是內斂的,放出去一點就要收回來,劇場氣氛比較沉靜,收放之間也產生百轉千迴的感覺。

8.目前在台灣能看到哪些崑曲演出呢?

目前光是台北市就有七個崑曲團體:水磨曲集崑劇團、臺灣崑劇團、台北崑劇團、蘭庭崑劇團、台北崑曲研習社、拾翠坊崑劇團、大音雅集。另外還有「蓬瀛曲集」和「同期」兩個曲會。崑曲團體的成員都是業餘的,因為當年從中國大陸來台灣的崑曲專業人士只有一位,即使兩岸開放交流後,從對岸過來的老師也沒辦法長期待在台灣教學,缺乏穩定充足的師資,沒辦法在戲曲學校培養專業人才。台灣早期是由徐炎之、張善薌、夏煥新、焦承允等業餘愛好者在做教學、傳承的工作,培養出一批「一頭栽進來就出不去」的「曲友」,後來才逐漸開枝散葉並組成這些崑曲團體不定期演出。中國大陸目前有九個職業劇團,分別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蘇州、郴州(湖南)、永嘉、崑山、遂昌(浙江),有時候會到台灣演出。

9.我想學崑曲,要怎麼開始?哪裡可以學?幾歲都可以學嗎?

這牽涉到你想玩到什麼程度,現在網路上找資源很方便,有的人就照著影片學。只要找得到,可以無限重播,沒有老師體力耗損的問題。不過,照著影片學,如果沒錄到的,就不知道要怎麼辦,學錯了也沒人告訴你,所以如果想要好好學的話,最好還是找老師,目前水磨和蘭庭都有開班,網路上也能找到不少開課資訊。只要有興趣,永遠不嫌晚,我們水磨的推廣班這兩年也收過四、五十歲的學生,還不見得學得差。學崑曲不花時間是不行的,花了時間還不一定有用,我覺得和觀察力、模仿力有關係,尤其在一開始什麼都還不了解的時候,懂得如何觀察和模仿老師就非常重要。

10.崑曲這個古老劇種為什麼能夠出現新編崑劇?

因為現在大多鼓勵創新,大家都不甘於老的東西。老實說現在有些編劇的古典文學修養實在沒有古代的劇作家好,文筆好不代表一定是艱澀難懂的,像高明的《琵琶記》(元末)、洪昇的《長生殿》(清初),就淺顯易懂又文雅動人。另外崑曲是「曲牌體」,按律填詞又增加了創作的難度。現在很多劇種的音樂都愈來愈像,包括崑曲也是,喜歡加伴唱和序曲,可是又未必能適合於戲情。此外舞台上的道具、布景經常過多地干擾演員的表演和抑制觀眾的想像力。所以我認為崑曲的創新一定要以傳統的底蘊為基礎,否則不過增加一些大同小異的話劇加唱的新戲而已。

 

天才班導師|陳彬 水磨曲集崑劇團藝術總監
天才班班長|程筱媛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