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月染」演出內容為七首當代國內外作曲家各自的作品,每首主題皆緊扣水墨渲、染作畫之感,亦各有風格。圖為排練現場。(國家兩廳院 提供)
新銳藝評 Review

風月染,染出現代國樂創作新意象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曲者對演奏技法的了解,如曾毓忠的《路轉…忽見》,以古箏獨奏與電子音樂的互動而成之曲,透過電腦將古箏的音色、音量改變,探索樂音的更多可能;同時,也善用古箏的特殊定弦,創作的旋律須以具有難度的快速指序來演奏,對於彈奏此曲的演奏家也是相當大的挑戰與嘗試。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曲者對演奏技法的了解,如曾毓忠的《路轉…忽見》,以古箏獨奏與電子音樂的互動而成之曲,透過電腦將古箏的音色、音量改變,探索樂音的更多可能;同時,也善用古箏的特殊定弦,創作的旋律須以具有難度的快速指序來演奏,對於彈奏此曲的演奏家也是相當大的挑戰與嘗試。

小巨人絲竹樂團風月染

3/25 台北 國家演奏廳

「風月染」是小巨人絲竹樂團因應今年台灣國際藝術節所策劃之系列音樂會「山水渲」×「風月染」中的第二場,演出節目為現代音樂作品的發表,創作構想環繞於水墨畫渲染的筆法,以電子音樂與中國傳統器樂之結合為呈現方式。

對於策劃以現代音樂為主之音樂會,企劃者或擔綱演奏者常會擔心節目成為「票房毒藥」,畢竟一般民眾對於此類作品較無太多認識,常常不知樂曲欲表達之意、何時結束,出了音樂廳還一頭霧水。大約演出前一個月,就見企劃團隊與演奏家們在網路社群上強力宣傳,畢竟這場音樂會七首作品當中就有六首曲子是台灣首演或世界首演,除了作曲家和演出團隊就沒其他人知道演出的內容了。出乎意料地,當晚演奏廳的觀眾席坐了約八成滿,相信這對於作曲家、演奏家們都是相當大的鼓舞與肯定。

純熟作曲技巧與對國樂器演奏技法之了解

這場音樂會演出內容為七首當代國內外作曲家各自的作品,每首主題皆緊扣水墨渲、染作畫之感,亦各有風格,將國樂與科技感十足的電子音樂無違融合。例如:任真慧的作品《歸山》,樂曲進行以琵琶演奏家與電子音樂即興互動而成,由琵琶獨奏率先輪音出聲,電子音樂可反應出適才演奏的樂音、或導出曾演奏過的技法,形成迴音似的音型重複或模進,表現出深秋於山林間的孤寂,亦有水墨畫作下筆時,墨隨水暈染於宣紙上的意象。

由於作曲家的培養在音樂院中以歐洲藝術音樂為主流,多數現代作品較常聽到的仍以鋼琴、提琴等西洋樂器為多,較少使用國樂器,作曲家運用國樂器為呈現媒材時,不一定能將國樂的吟、滑音等技巧運用自如;此次聽來倍感難得的是聽出對於中國傳統韻味的掌握與理解,例如作曲家Corrina Bonshek的作品Birds Singing At First Light,旋律以羽調式進行,並搭配作曲者於澳洲採集的蟲鳥鳴聲,使樂曲富含禪意、充滿濃濃的中國味。

另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曲者對演奏技法的了解,如曾毓忠的《路轉…忽見》,以古箏獨奏與電子音樂的互動而成之曲,透過電腦將古箏的音色、音量改變,探索樂音的更多可能;同時,也善用古箏的特殊定弦,創作的旋律須以具有難度的快速指序來演奏,對於彈奏此曲的演奏家也是相當大的挑戰與嘗試。

現代音樂欣賞入門的好節目

聆賞現代音樂的發表會或音樂會時,常見的景象是半滿甚至不到的觀眾席,或是曲目演畢,一陣沉默後才響起稀稀落落的掌聲,演奏家走進後台後聽眾即開始議論紛紛適才的演出內容。

現代音樂,真的那麼曲高和寡嗎?筆者以為,當聽眾知道自己將欣賞的是現代、電子音樂作品時,應拋開以往對音樂的成見:優美的旋律、固定的節奏、和諧的和聲等。對於這些作品,聆聽時應回到音樂的出發點——聲響,除了休止符在樂曲上的留白,有任何聲音時,音量的強弱、音色的改變、新創造的聲音、不規則的節奏或是時值,都可以是留意的重點,例如作曲家Robert McClure於這場音樂會的作品《靜止的邊緣》,作品即強調聲音,樂曲開頭多以笛、笙奏出漸強後突收的長音表現張力,使得整體聽來像是要靜止了,卻又有下一個音而後出現。

懂得欣賞,將更會有收穫,也期待有機會再次聽到令人驚豔的現代音樂作品。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本單元徵稿啟事】

為培育發掘華文地區表演藝術類評論人才,本刊以公開方式徵求表演藝術類評論,入選者即可於本單元刊出。徵求評論之條件如下:所評論的作品須在台灣演出,並於首演起兩個月內投稿有效,投稿作品必須為首次發表文章,包含不曾公開於平面媒體或電子(包括網路網站、部落格、BBS站、Facebook等)發表,每篇字數1,200字。入選刊登作品可獲獎金NT$2,400元。投稿評論文章請e-mail至mag13@mail.npac-ntch.org信箱,主旨標示「新銳藝評」投稿,並註明真實姓名、地址、電話。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