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先勇(許培鴻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變崑曲PLUS╱即將上場

讓崑曲青春正炙 推手笑看滿園花開

「我要做的不只是一齣戲」 白先勇打造傳承工程

二○○四年,白先勇以蘇州崑劇院「小蘭花班」的青年演員為班底,結合兩岸編創設計人才,打造出青春版《牡丹亭》,也揭開了崑劇發展史的一頁傳奇!傳奇迄今持續不斷,自認「崑曲義工」的白先勇,持續進行崑曲的傳承工程,十多年來製作了《玉簪記》、《白羅衫》、《潘金蓮》等,讓「小蘭花班」順利傳承下前輩的精采好戲,而它們明年初也將在兩廳院的TIFA臺灣國際藝術節登場,讓觀眾品味三齣絕妙好戲。

二○○四年,白先勇以蘇州崑劇院「小蘭花班」的青年演員為班底,結合兩岸編創設計人才,打造出青春版《牡丹亭》,也揭開了崑劇發展史的一頁傳奇!傳奇迄今持續不斷,自認「崑曲義工」的白先勇,持續進行崑曲的傳承工程,十多年來製作了《玉簪記》、《白羅衫》、《潘金蓮》等,讓「小蘭花班」順利傳承下前輩的精采好戲,而它們明年初也將在兩廳院的TIFA臺灣國際藝術節登場,讓觀眾品味三齣絕妙好戲。

2019 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白先勇經典崑曲新版系列《白羅衫》、《潘金蓮》、《玉簪記》

2019/2中旬 台北 國家戲劇院 

預計11月底啟售,詳情屆時請參兩廳院售票網。

二○○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崑曲列為「人類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崑曲復興吹響了號角。

作家白先勇以捨我其誰的姿態,舉了大旗當了急先鋒,邀集兩岸崑曲名家、學界、書畫家、重量級製作團隊,花了一年半時間為當時不過廿五歲上下,沒有太多演出經驗的蘇州崑劇院「小蘭花班」青年演員,製作三天連台大戲青春版《牡丹亭》,二○○四年在台北國家劇院首演,一戰成名,掀起銳不可當的青春旋風。

當時,白先勇許下心願:「不信青春喚不回!」青春版《牡丹亭》並非一時興起玩玩而已,十五年過去了,白先勇像個老園丁獨鍾自家花園的小蘭花,辛勤灌溉,除了青春版《牡丹亭》巡演世界逾三百場,演成了新的經典;《玉簪記》、《長生殿》、《西廂記》等老戲,也從名家身上一步步傳承給蘇崑「小蘭花班」。

明年(2019)二月,應兩廳院「台灣國際藝術節」之邀,白先勇再度擔任總策畫暨總製作,帶著蘇崑「小蘭花班」重返十五年前發光的首演地國家劇院,並巡演中南部,以不同時期製作的三齣戲《玉簪記》、《白羅衫》、《潘金蓮》(在中國演出時名為《義俠記》),呈現他們從青春含苞到盛年綻放的成長軌跡。

「外星人」闖進崑曲界

現代崑曲發展史上,白先勇帶起的青春版旋風已寫下不可磨滅的一頁,「白先勇X蘇州崑劇院小蘭花班」意謂品牌的保證。「現在來看,青春版《牡丹亭》算是成功了。」白先勇憶及,這齣戲十三年前第一次到北京大學演出,現場九成以上學生沒看過崑曲,「不只大陸,台灣也一樣,年輕人認為崑曲老舊,曲高和寡,青春版之後局面完全不同了。」白先勇在兩岸三地大學推廣崑曲,總吸引一票年輕粉絲追戲。蘇州崑劇院院長蔡少華指出,青春版《牡丹亭》十多年來巡演海內外三百多場,締造六十多萬觀賞人次,其中,超過七成都是年輕人。

回首來時路,白先勇自嘲是「外星人」闖進崑曲界,正因為不懂「規矩」,自然不害怕,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殺出一條血路,如今想來不免心驚:「做一齣戲脫一層皮。」因為,白先勇的崑曲復興大夢,不短線操作,而是有步驟、有策略地執行。

「我要做的不只是一齣戲。」白先勇有信心,那麼美的崑曲不可能沒人看,但要從培養觀眾、演員,以及崑曲新美學的建立全方位翻轉,才有未來。他像個傳教士,為推廣崑曲奔走,募款,走進台灣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兩岸三地大學辦講座、示範演出,北大甚至成立崑曲傳承與研究中心,聘請白先勇擔任名譽主任。

白先勇認為,崑曲年輕化首先要讓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中學生喜歡。從青春版開始深耕校園,今年終於開出第二代青春之花,由白先勇一手拉拔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員,也為人師表,歷經八個月手把手教學,將身上功夫傳給北京十多所大學生組成的校園傳承版《牡丹亭》,今年春天在北大首演。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傳承崑曲豐富資產  「小蘭花班」演出精采三戲

由白先勇擔任總策畫的二○一九年蘇州崑劇院來台公演,將以青春版《牡丹亭》「小蘭花班」演員為主要班底,動員七十人,以時間為軸線,帶來二○○八年製作的青春二部曲《玉簪記》,以及二○一六年發表的兩齣新戲《白羅衫》、《潘金蓮》(中國演出名稱為《義俠記》)。

《玉簪記》,是《牡丹亭》之後的青春二部曲,白先勇情商名角岳美緹、華文漪擔任藝術指導,親自調教男女主角俞玖林、沈豐英,以岳、華版本為基礎發展出青春版《玉簪記》,二○○八年蘇州製作完成後,二○○九年在國家劇院舉行台灣首演。這齣戲是崑曲中相當受歡迎的浪漫愛情喜劇,描述書生潘必正與道姑陳妙常的僧俗之戀,〈琴挑〉、〈偷詩〉、〈秋江〉等折子經常搬演。

《白羅衫》故事講述:新官上任的徐繼祖(俞玖林飾演),遇一老婦蘇夫人攔路喊冤,狀告江洋大盜徐能(唐榮飾演)殘害蘇氏一家,徐繼祖才驚訝發現:害他一家離散的盜匪竟是扶養他十八年的義父徐能……傳統戲以惡人伏法,一家團圓作為結局,其中一折戲〈看狀〉是小官生的經典劇碼。

編劇張淑香認為,傳統公案戲人物扁平,永遠是善惡對立,無法深掘人性,她將故事重新梳理成六折戲,寫出父與子、情理法、人性的衝突,最後以悲劇收場,加大了戲劇張力。蘇崑院長蔡少華說,新版《白羅衫》是為俞玖林打造的小官生轉型之作,是考驗唱功與人物表演的戲,淨角唐榮也有亮眼表現,兩人都有脫胎換骨的演出。

《潘金蓮》則是潘金蓮與武大郎、武松、西門慶的故事,傳承自梁谷音版本,再以人性的角度重新看待潘金蓮。蔡少華認為,呂佳不只傳承了梁谷音的表演風格,更有自己的挖掘,對於潘金蓮的情感詮釋,人物把握入木三分。丑角柳春林一人分飾武大郎、西門慶兩個角色,一會兒踩著矮子步,與武松兄弟情深;一會兒是風流浪蕩子西門慶,白先勇不禁拍手叫好。

蔡少華指出,崑曲傳承平均十五年一個世代,「小蘭花班」算是傳承下來了。青春版《牡丹亭》時期的他們,青澀,小心翼翼走在規範裡;明年,台灣戲迷將會看到更沉澱,表演更自如的「小蘭花班」。(李玉玲)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