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1月08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2024秋天藝術節

遷徙、流浪、移動

策展與創作的共振

2024秋天藝術節以「看不見的岸」為題,緊密交織每個作品的創作想像,策展如何呈現藝術、開啟思辯?策展是否真能連結藝術與社會?本次專題從開幕講座「題外話:跟創作無關的事」開展,在作品之前認識你我身旁的適芳、俊耀、宜瑾和宇光。透過「藝術家專題」的設計,呈現藝術家長期的人文社會關懷以及對於劇場創作的思索,如何一步步摸索出獨特的創作方法,藉由爬梳藝術家的田野故事與創作軌跡,更靠近每一次作品的長成和孕育作品的核心路徑。


閱讀文章


2024秋天藝術節

採集生活的鍾適芳,探訪中間地帶的高俊耀

側記座談

我們看一個故事的時候,角色常常會處在兩種極端狀態——例如,或者是權力高官,或者是社會底層;不是大壞蛋,不然就是個意志堅定的良人。可是我家餐廳進來的人通常不是如此,他們是中間的人。


2024秋天藝術節

重新與世界連結的林宜瑾,釣起命定大魚的王宇光

側記座談

王宇光喜歡釣魚,且是漁業署合法認可的、有執照可自行出海捕魚的正港漁民。「我很迷戀透過一支釣竿,甩出去以後,與另一頭不知名的魚類搏鬥的過程。」幾年前,為了尋找那條大魚,他來到印尼。




分隔線


立即暢讀



分隔線
2024秋天藝術節

策展的可能性

視覺藝術領域的思考

在歷經2013到2015年《臺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的出版籌備,因與多位策展人的訪談接觸,還有過去的展演案例研究,而發現每位策展人對於策展一詞的見解,也同時反映在其策展的工作方法與風格上,這段時光拓展了我原先對於視覺藝術策展的想像與解答諸多疑惑,理解「策展」可以展現的多種樣態。 另一個對於策展人的理解,則是透過過去籌辦展演實務工作的累積,而感受到一個展覽的發生,有許多影響最後呈現的變化要素發生在過程中。




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20周年音樂會

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20周年音樂會

爵士古典小提琴家盧思蒨擔任演出嘉賓

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即將於2025年1月舉辦成軍 20周年音樂會,集結蘇打綠吉他手、四分衛鼓手、伍佰& China Blue巡演樂手等歷屆團員於北中南巡迴演出,更邀請爵士古典跨界小提琴家盧思蒨擔任台北場演出嘉賓,打造宛如日本融合爵士經典大團T-Square 40周年音樂會般的華麗演出。Skyline先後獲得2020美國獨立音樂獎最佳現場演出專輯獎、2022美國全球音樂獎金獎,並多次入圍金曲獎、傳藝金曲獎、金音獎。不斷打造出高水準,具國際影響力的爵士創作專輯,譜出動人心弦的優秀作品。邀請全台樂迷共享一場生於台灣,響徹國際的融合爵士盛典。




國家青年交響樂團第4屆啟動! 音樂

國家青年交響樂團第4屆啟動!

林懷民推動下前進嘉義新港

林懷民回憶1995年帶著雲門舞集到柏林演出《流浪者之歌》,與在喜歌劇院擔任音樂總監的呂紹嘉第一次見面。在演出後,兩人坐在路邊講話。他記得對呂紹嘉說:「有一天你完成這邊的工作,有機會一定要回來!」欣見呂紹嘉後來回台擔任NSO音樂總監10年,提高了樂團及觀眾素質。近年林懷民大力奔走,期待年輕人返鄉。他也說:我真正的夢想是,將來的小孩也許收入不多,但他回到他很小、租來的房子,戴上耳機時聽到貝多芬、柴科夫斯基,覺得世界很大。




倫敦

繽紛氛圍陪著觀眾過聖誕

英國國家劇院推出《芭蕾舞鞋》

這個製作既精采又直搗觀眾心窩,動作的編排,以及舞台燈光與服裝的設計,讓人一幕接一幕目不轉睛。這個「家庭」被描繪成一個溫暖的母系社會,組成一個古怪的「非核心家庭」,家庭成員彼此互助,每個人都努力為這個家庭貢獻。


多倫多

國民音樂劇在地重製受歡迎

加國版《Come From Away》延長檔期

「延長檔期」是百老匯演出常見的行銷策略,延長近4個月必然早有規劃,但令人驚訝的是,多倫多市中心竟有那麼可觀的觀眾量體,能支撐8個月近32萬席次。除了這齣劇自帶的愛國光環,皇家亞歷珊卓劇院所屬的公司對劇場生態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第36屆傳藝金曲獎開放報名 2025年2月8日截止
項目圖示 「北藝嚴選」系列 將首度打開「超級大劇院」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