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2月05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誰需要表演藝術

當我們談論表演,我們說的是⋯⋯

表演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人類在當代社會中的生存狀態。廣義來講,人類時時都在表演的狀態內。狹義的表演,在作為藝術之外,還有著不同的實用方面的考量與價值。進入大AI科技主導時代之後,創作者有更多工具可以使用,不過未必能因此吸引更多觀眾來欣賞作品。有關表演藝術的挑戰,或許是觀眾在哪裡。在這個科技層面上,狹義的表演藝術必須和眾多其他媒介競爭,因為人類的注意力與金錢都有限。方方面面加總起來,專業表演藝術的吸引力變得更加薄弱。


閱讀文章


誰需要表演藝術

從前程似錦到力挽狂瀾

法國表演藝術發展遇到的助力與阻力

為何法國劇場人聲稱自己有無法取代的社會責任?儘管公立劇院的滿座率節節攀升,大部分的觀眾仍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中產階級。劇場似乎無法擺脫菁英藝術的刻板印象,而創作者、作品、觀眾之間的分歧也隨著多媒體文化的蓬勃發展,變得愈來愈嚴重。


誰需要表演藝術

「需要」是如何產生的?

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現狀與挑戰

在台灣商業劇場仍尚未成為主流的現在,當一個創作者或表演團體希望能被大眾看見,不免需要尋找公部門與私人企業的獎補助資源協助,現行台灣大環境裡針對表演藝術的獎補助,以公部門與其底下場館的計畫案為大宗,每年皆是各大表團的兵家必爭之地。




誰需要表演藝術

看或不看演出,這是個問題(嗎?)

第一次進劇場看戲,純粹抱著追星心態去看四把椅子劇團《春眠》。記得看完戲,從我嘴裡蹦出來的第一句話,就是「不敢相信!」——明明戲裡人生流動的時間只有90分鐘,為什麼我卻感覺自己陪著他們一輩子?我想著或許和那些我從文字看不見的東西有關。從那之後,我看了較多著重在畫面與氛圍營造的戲,都讓我感受到,表演藝術能帶給觀眾的體驗,即是讓「不可能」與「可能」反覆辯證,讓我的身心能夠容納並相信更多不一樣的事情。謝謝表演藝術,我需要它。




林靖雁(不)在場 台新藝術 ARTalks

林靖雁(不)在場

《時間就像是從來沒有消逝過》

評論人/許仁豪 :整個演出從表演方式,到結構設計,到空間與影像的運用,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不禁想到在表演過程,林靖雁曾淡淡帶過他有一個很hard core的成長過程,雖然只有一秒鐘的時間,但我真的很好奇那是一種甚麼樣的hard core過程,而林靖雁一個人的hard core,與來到劇場聽故事的眾人之間是否能有什麼社會倫理的連結?(台新藝術獎邀請提名觀察人,深度探討各種面向的當代藝術展演,更多精彩評論請見ARTalks網站)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紅色青春》 演出評論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紅色青春》

王墨林

《紅色青春》則讓我們看到白恐戲另一種「再記憶」在展現上的可能性。他們用的是對話式在劇場展開與觀眾的交流。當第四面牆不存在於演員與觀眾之間時,語言也跟著需要置換為一種日常較為自然的語言,因此帶動演員在表演技法上也需要完成兩者的結合。通過這種接近寫實主義的表現風格,如何與「再記憶」區別而産生記憶的後時間性是值得注意的。劇中連連出現的物件意味著各種情感記憶的藝術性符號,遂一一被領進歷史時空「再建造的過程」,成為了過去對受壓迫的記憶。




法蘭克福

法布里斯.馬兹利亞《Sheela》

六位女舞者的勞動群像

整場演出裡有兩個平行的即興主軸:歌聲和舞蹈。這兩個主軸都是從頭貫徹到尾的結構即興,卻能在極大的自由度中相互呼應,彷彿兩個主軸是持續對話、緊密相連又互相拓展彼此極限的兩個有機體。


紐約

黃翊《墨》巡迴美國

林肯中心演出受矚目

去年秋末,編舞家黃翊帶著新舊舞作在加州、德州、紐約市、北卡羅萊納州和邁阿密等地7個場館進行了11場演出,這是近年來除雲門舞集外僅有的台灣舞蹈在美國的大規模商演。《墨》在紐約被規劃入林肯中心的秋季節目。




首爾

文化教育政策引爭議

戒嚴事件與藝術教育預算削減激化矛盾

韓國政府的文化教育政策近日引發多方質疑與抗議,包括緊急戒嚴事件的後續爭議,以及各級學校藝術講師聘雇預算的削減。文化體育觀光部長官柳仁村就相關事件作出道歉和澄清,但文化藝術界與教育界對此仍表不滿。


  東京

「可視的聲音、可聽的時間」

坂本龍一大型個展

坂本龍一不斷追求將「聲音置入空間」的藝術性挑戰,並且不斷對「時間的本質為何」一問提出深刻的思考。這些探索跨越了時代與空間的界限,為我們帶來全新的視角,持續拓展創造與體驗的邊界,為藝術與感知開啟無限可能性。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故事工廠、瘋戲樂工作室聯手打造《火神的眼淚》音樂劇 燃燒生命真相與熱血
項目圖示 嘉義草草戲劇節「以上與未滿」3月登場 百場活動邀請曖昧探索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