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不是慈禧的歷史翻案
《女王的名字》
一齣戲,寫不盡一個女子的可能,因此兩人討論至尾聲,王嘉明提議選取一個時間軸略窄的事件,依此開展角色與身邊的人物關係,彼此相互映照成形。之所以選中八國聯軍進攻後的「西逃」一節,便因此處是女王人設崩壞的起始點。而旅程在文學意義上對主角帶來的成長性意涵,讓這一趟困頓並扭轉歷史的旅程,成為承載女王起落與悲喜的重要階段,之於當事人與當下民生社會,皆別具意義。同為備受注目的女性,魏海敏看見「慈禧」作為女性在男性書寫歷史中的醜化與委屈,王嘉明與陳健星在魏海敏的基礎命題上向外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