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4月02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我.我們

將一切串起的中間力量

編舞家布拉瑞揚

起初那相對陌生的兩人,彷彿像是在重新認識對方那樣的以身體互相回應,簡直像是把身體當作流水,一再洗去多餘的東西。布拉瑞揚說:「每一次排練的過程,兩人都在成長進步,甚至更熟悉彼此,也因為這樣原先那種很乾淨的東西會不見。」這時候,就是中間力量登場的時候了。所謂的中間力量,其實不是獨裁的力量,而是傾聽的能力。而這也是布拉瑞揚一直以來更擅長的事情。排練到這一步,他廣納舞台設計王孟超的點子,將兩人的身體佐以光線及布幕的設計,最後使兩具身體成為一雙剪影。


閱讀文章


我.我們

當我的身體成為我們共同的意志

舞者嘟嘟

「我當初排練的雙人表演沒有被留下。」嘟嘟說,這是一種常態,排練過程發展中多數的東西都不會被留下,他們是被一層又一層過篩,最後留下的一點點金子,才能放在場上發亮。其中,被好好留下的,竟是嘟嘟的個人舞作。


我.我們

用音樂修補斷裂成為舞者的肌肉

音樂統籌阿爆、混音及編曲溫娜

阿爆與溫娜的工作方式非常有機。團隊確認好工作方向以後,彼此就會以大關鍵字去捕捉想像中的聲音,溫娜說:「我和爆姐的同步率很高,且布拉瑞揚老師也比較喜歡我們不要把聲音綁得太死。所以我盡可能用更大的想像去思考聲音的狀態。」




分隔線


立即洽詢



分隔線
戲劇

不是慈禧的歷史翻案

《女王的名字》

一齣戲,寫不盡一個女子的可能,因此兩人討論至尾聲,王嘉明提議選取一個時間軸略窄的事件,依此開展角色與身邊的人物關係,彼此相互映照成形。之所以選中八國聯軍進攻後的「西逃」一節,便因此處是女王人設崩壞的起始點。而旅程在文學意義上對主角帶來的成長性意涵,讓這一趟困頓並扭轉歷史的旅程,成為承載女王起落與悲喜的重要階段,之於當事人與當下民生社會,皆別具意義。同為備受注目的女性,魏海敏看見「慈禧」作為女性在男性書寫歷史中的醜化與委屈,王嘉明與陳健星在魏海敏的基礎命題上向外擴張。




一棟會跳舞的建築 台新藝術 ARTalks

一棟會跳舞的建築

記《路・你所行・為何?》的以身策動

評論人/樊香君:九位創作者出發自個人生命之路,探索現階段生命歷程、遭遇和迷惘,在中興文化創意園區 56號建物各自飄移,把玩物件與身體重量,試圖為各自生命譜畫一首首搖晃空間、搖晃彼此的詩。「ilalan實驗場」將此稱之關於行為、身體、展覽的「表演策展」,而我在那個晚上視出的,就是一棟會跳舞的建築,交織著九位創作者的生命軌跡,一場萌發中的運動。(台新藝術獎邀請提名觀察人,深度探討各種面向的當代藝術展演,更多精彩評論請見ARTalks網站)




電視劇《正年》熱播 首爾

電視劇《正年》熱播

帶動新一代「女性國劇」作品嶄露頭角

作為女性國劇第三代傳人的「女性國劇製作所」負責人 Park Soo Bin在訪談中提到:「女性國劇可說是韓國最早的音樂劇形式,它既保有傳統韻味,又融入現代元素。透過傳統與當代元素的結合,女性國劇得以為韓國表演藝術的多樣性做出貢獻。」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要「復興」女性國劇,不僅需要政府支持,還得仰賴民間推動及藝術界合作,甚至可以考慮將女性國劇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支持系統性的保存與傳承工作。




橫濱

共生共創藝術節

打造所有人皆可參與的舞台

由橫須賀樂齡劇團Yosha帶來結合日本傳統民間故事的兩個作品,劇團成員皆為60歲以上的銀髮族,《IKIZAMA音樂劇Party》則是一場關於精神障礙議題的獨特作品;壓軸登場的《Largo》,由編舞家安藤洋子與樂齡族群透過工作坊共同創作,探討年齡與身體表現形式的可能性。


北京

從脫口秀到聲囂劇讀節

娛樂化與市場化中的原創力

開年以來的兩個月,北京脫口秀演出超過3400場,占商業演出約43%。如果再討論「脫口秀是不是表演藝術」這個問題,很快地沒進過劇場的年輕人可能都會認為劇場就是演脫口秀的。就像10多年前,很多想投資話劇(舞台劇)的人以為話劇就是開心麻花。




曼谷

曼谷設計週加入永續概念

多元活動展現軟實力

《無限的愉悅》,把曼谷市政府當作布幕,利用投影技術把色彩繽紛的光影投射在市政府的建築物上,透過現代藝術的視角,連結當代與過去,講述泰國文化的故事。主辦單位集結了來自越南、馬來西亞、加拿大、印尼和法國的藝術家,並讓泰國的學生加入計畫。


  多倫多

梅蒂族酷兒劇作家獲總督文學獎

Caleigh Crow讓烏鴉說出邊緣與反抗

Caleigh Crow的作品中呈現出邊緣群體,尤其是原住民女性、精神疾病患者,以及領著最低工資維生的勞工所面臨的暴力困境,並提出反抗的能與不能。從劇本首演、出版到獲獎經歷了逾5年,原本已經暫停寫作一陣子的Caleigh Crow在得知獲獎後,決定要繼續重返創作路。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音樂傳承持續延伸 沈錦堂家屬接力讓與著作財產權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