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8月06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酷派爵士風

優雅之必要,當代爵士的兩種靈魂

佛萊德.赫許、瑟希兒.邁可羅恩相繼來台

從邀請國際樂手登台演出的鋼琴家佛萊德.赫許啟幕,到近年在爵士界掀起風格討論的爵士歌手瑟希兒.邁可羅恩.薩爾凡特。前者是細膩的傳奇爵士鋼琴詩人,而後者的音色不柔美卻極具穿透力。其中最令人感到溫柔而堅實的連結,是多年來參與兩廳院夏日爵士音樂節、同時為台灣培養跨世代爵士小號手與編曲家的麥可.摩斯曼。


閱讀文章


酷派爵士風

透過旋律線條看見彼此真實樣貌

專訪麥可.摩斯曼

摩斯曼遊走各爵士樂風門派之間,戲稱自己是名「爵士浪遊者」。「酷派爵士不像大樂團總是齊奏或演奏相同節奏,所有聲部融合在一起,成為結構的一部分,而更強調旋律線條彼此的聲部進行與變化,類似複音音樂。」


酷派爵士風

謬調醜唱,唱出爵士新方向

瑟希兒.邁可羅恩

最初踏入爵士樂壇時,瑟希兒每次受訪都需要回應「歌唱風格受誰的影響」這一題,原因無他,她的歌唱方式有時像莎拉.沃恩感性,有時像比莉.哈樂黛幽怨,但唱起藍調又滿是貝西.史密斯的豪橫,每次都以一長串歌手的名字答題。




酷派爵士風

飛越山巒與酷派,兩場超級令人期待的夏日爵士饗宴

《海拔之上》與《酷爵士》

欣賞羅妍婷的樂曲,最重要的是要放鬆。將你的心神沉浸寄託在她的音樂之上,真的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什麼叫做「乘著歌聲的翅膀」。讓她載你在廣袤的空間中翱翔,用一句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讓你「用音樂看見大自然」。羅妍婷的歌曲很有個性,除了心思細膩、創意時有驚喜的歌詞外,音樂上,她是很擅長炫技的。




跨風格、跨邊界,用不同語言唱出爵士的靈魂 酷派爵士風

跨風格、跨邊界,用不同語言唱出爵士的靈魂

兩廳院夏日爵士戶外派對3大亮點

獲獎無數的「東京中央線」三人組:低音貝斯手早川徹、吉他手大竹研與鼓手福島紀明。團名由來是因為中央線地鐵沿線有許多酒吧與Live House,3位演奏家年輕時就常在這些地方玩音樂,也反映了他們的音樂根源,能順手捻來將搖滾、民謠、世界音樂、爵士等風格融為一體。本次演出他們邀來兩位台灣重量級音樂人——謝明諺與米莎一同登台。




以身拼搏被封在身體的傷 台新藝術ARTalks

以身拼搏被封在身體的傷

談《漚少年》、《界外的凝視》

評論人/樊香君:在近年回顧、省視過去身體訓練痕跡的創作趨勢之下,楊乃璇《漚少年》和張雅媛《界外的凝視》無論是盡情大跳或定睛對決,皆以承載著傷的身心,拼搏過去舞蹈養成之路上的磕磕碰碰,走出一條有別於否定式的解構路徑,而朝向正視且擁抱當下身體的方向。無論當下是否喜歡這個身體,動或不動,都好好與它在一起。(台新藝術獎邀請提名觀察人,深度探討各種面向的當代藝術展演,更多精彩評論請見ARTalks網站)




活動

邀樂齡族群與作家共寫生命片段

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

活動邀請三位風格鮮明的作家郭強生、楊翠及袁瓊瓊分別擔任線上及線下活動導師,從不同面向引導參與者回望自身、落筆書寫,共同回應《給自己的情書》的核心——讓文字成為一場通往內在的旅程,陪伴參與者練習與自己對話、與記憶和解。


巴黎

第12屆國際偶戲藝術節

跨越物質與人世的邊界

美國藝術家Lone Wolf以奇幻又詭譎的視覺語彙,營造出一場徘徊在塵世與幽冥之間的旅程。受舞踏啟發的他運用雙手、雙腳操控以泡棉與橡膠製成、肌理細膩的人形雕塑——宛如被解剖的殘破屍骸,卻帶有一種溫潤又細緻的手工質感。




分隔線


當代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辭世

閱讀文章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評二律悖返協作體《乘上未知漂流去》娜拉出走之前呢?
項目圖示 評焦點讀劇節《大動物園》後人類時代的人類展演
項目圖示 何曉玫MeimageDance首部VR觀落陰定目劇《林投姐,妳叫什麼名字?》9月紅樓登場
項目圖示 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噔噔!登上彩虹塔》8月2日冒險啟程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