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引进相当多的授权音乐剧,引发音乐剧产业的蓬勃热潮。图为授权音乐剧《梦幻骑士》的演出场地Bluesquare。(陈茂康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K-MUSICAL IS RISING! 韩潮音乐剧浪 重装登台╱现况观察

授权、原创互助成长 「亚洲百老汇」蓬勃成熟

韩国音乐剧现场观察

引进国外制作版权后,对韩国音乐剧的发展及质量的提升有著重大的影响力,同时刺激了韩国音乐剧的「产业化」、「制作人体系」也因此而诞生,制作公司纷纷成立,推动相关产业的蓬勃。而原创音乐剧的活力也不遑多让,尤其是在中小型音乐剧作品上,不少作品连演不辍,甚至能够出口授权,输出他国。在稳固的产业结构下,人才源源不绝,制作预算也节节高升,质量俱扬下,韩国可说已成为「亚洲的百老汇」!

引进国外制作版权后,对韩国音乐剧的发展及质量的提升有著重大的影响力,同时刺激了韩国音乐剧的「产业化」、「制作人体系」也因此而诞生,制作公司纷纷成立,推动相关产业的蓬勃。而原创音乐剧的活力也不遑多让,尤其是在中小型音乐剧作品上,不少作品连演不辍,甚至能够出口授权,输出他国。在稳固的产业结构下,人才源源不绝,制作预算也节节高升,质量俱扬下,韩国可说已成为「亚洲的百老汇」!

二○一六年,韩国共计有七十六部音乐剧上演,其中版权引进作品廿九部、原创作品四十七部(首演作品廿一部),门票销售额超过三千九百亿韩圜,占表演艺术销售总额的52.2%;不仅韩流文化席卷全球,韩国俨然已成为亚洲音乐剧的领头羊。音乐剧在韩国的发展起源于两个系统,其一是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唱剧」(从「板索里」发展而来),另一个则是西方的音乐剧(Musical);也因此韩国音乐剧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也同时包含了韩国传统「唱剧」的现代化,两种系统相互交织、刺激、影响,形成了现今韩国音乐剧的风格。

从复制到引进合作  启动整体产业欣欣向荣

第一部模仿西方音乐剧形式所原创的作品《悄悄到来》在一九六六年上演;同一期间,韩国的音乐剧界开始仿制西方音乐剧作品,如:《梦幻骑士》Man of La Mancha、《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等,开启了韩国音乐剧界对于西洋音乐剧作品的本土化移植尝试;然而此时期的制作皆为没有购买版权的非法演出,直到一九九三年Acom公司取得了《红男绿女》的版权许可,才开启了版权引进的时代。版权的引进,对韩国音乐剧的发展及质量的提升有著重大的影响力,九六年《四十二街》及九七年《西城故事》不仅引进了剧本、音乐,更将原版的舞台、服装、灯光等设计一同引进,让韩国的音乐剧工作者首次获得了与海外团队合作的经验。

而引进的开始,同时刺激了韩国音乐剧的「产业化」、「制作人体系」也因此而诞生,二○○○年前后,OD Musical Company、EMK Musical Company、SHOWNOTE、CJ Musical等音乐剧制作公司纷纷成立,引进的作品也从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开始拓展到法国、德国、捷克等欧陆国家。二○○一年韩文版《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先以高达一百亿韩圜的制作费,创下了韩国音乐剧史上最高制作费的纪录,后回收了超过近两百亿韩圜的票房,音乐剧的「商业价值」因此彰显,也让韩国音乐剧正式进入产业化的阶段。

笔者在二○一一年首次观赏的韩国音乐剧,即是版权引进作品《变身怪医》Jekyll and Hyde,那是一个周三的晚上,这部已演出了近九个月的作品,依旧吸引了满场的观众,谢幕时已是晚间十一点,超过千名的观众鱼贯地涌入附近的地铁站返家(感觉很类似小巨蛋演唱会后的散场),当时台湾还甚少音乐剧选在平日进行演出,且几乎没有长期公演,看到这样情景的我,感到相当大的冲击;而更令我激动的是,除了硬体、技术的完美呈现之外,舞台上演员的精湛演出及包括群戏演员都具备在唱、跳、演上极佳的能力,我讶异于在这个离我们如此接近的亚洲国家,已经将西方的音乐剧发展得炉火纯青,我无从想像还需要多久的时间,台湾的音乐剧才能走到同一个地方。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在韩国看音乐剧,我觉得……

采访整理  陈茂康

人力飞行剧团制作人

张宝慧:韩国的观众是成熟、「准备好」的

我这次去首尔大学路的时候,主要是想要看看那边的「街道跟人」之间的关系。这里到底附有多少生活机能?而这些又与剧场有何关连?我发现大学路这一区很有趣,确实有许多「生活」的可能性,我可以开心地吃完饭然后看演出,或是看完戏出来还有地方逛逛、喝杯咖啡。

去首尔看戏,对我来讲收获很大,也深受刺激的部分是:他们的观众并不像我们那样,集中在某个年龄层,或性别(台湾的观众群一直以来都是女性、年轻族群居多)。譬如我在大学路观看《寻找金钟旭》时,发现这里光是年龄层就拉得很开,我看到好几对熟龄的男女,也看到貌似高中女生的观众群,虽然整场依旧是女性占多数,但男性也不少,而且不是像台湾那样,大多男生进剧场是陪女生去看的。我也去看了大型的授权音乐剧《三剑客》,那里就会出现父母带著青少年或高年级的孩童进场,看过这一大一小的两种音乐剧,就发现他们的观众结构跟我们很不一样。

另外,还有观众素养的部分,在台湾我们常常要尝试开发、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场,但往往会发现,当「新」观众来到剧场,他们其实对于这里是不熟悉的。我在首尔看戏的状况是(至少在我看的这两场演出中),他们好像是没有announce也没有开放让迟到观众进场(也可能只是我没注意到),更让我惊讶的是,在《三剑客》这样的大剧场演出开演前五分钟,几乎整场观众都是坐定的,而且滑手机,或用来拍照,打招呼、彼此聊天的状况很少,大家是「准备好」要看演出的状态。

这或许就是整个表演艺术产业形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你的观众已经成熟了,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太咪疯韩国」粉丝团及部落格主

太咪:韩国音乐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象

我先生在韩国的职业就是音乐剧演员,也有在指导学员唱歌。他身边有非常多的导演、作家、制作人及演员,基本上只要认识的人有新作品上演,都会招待我们去看。托大家的福,我们看过很多公演,甚至有的公演只要换个演员又可以再去看一次。

最近看的一部《完售》是小型的原创音乐剧,在韩国的票券评价网站上分数颇高,也是让我看了觉得惊艳的作品(其实本来去看之前没觉得会有这么精采)。

虽然是小型音乐剧,公演场也不大(可以说坐起来超级不舒服),但一开演以后我就完全忘记座位带来的不适。才听一首歌就知道在作曲、编曲上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演员的歌唱实力都有一定水准。演员人数不多,但是几名演员一人分饰多角,感觉就好像有十几个人在舞台上挥洒汗水,观众一点都不无聊。

我在台湾看的剧还不够多,自己也不是专门人员,没办法以专业的眼光来评论各国间的差异。但我觉得韩国在音乐剧这条路上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他们走过的路及未来的发展,都是值得台湾学习的对象,我自己也是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台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去年也开始引进韩国的公演到台湾,希望台湾的观众们也能参与更多的文化活动。

专栏广告图片